【12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永君作品

感谢你,我的母亲

李永君(河南)

“爹,伸手,天冷了,得多穿件毛衣。”在确山县盘龙镇西郊村一农家小屋内,村民李玉花刚给公公换下弄脏的衣裤,正在忙活着帮他穿衣服。

这是确山县盘龙镇西郊村五组村民李玉花照顾中风公公李洪亨的一幕。

1990年李洪亨中风偏瘫,从此李玉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公公李洪亨,15年来,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她一个人将老人和小孩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家务活、农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玉花是我的母亲,如今已是75岁的老人了。母亲年轻时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身患心脏病、糖尿病、脑梗等多种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为了让母亲早日康复,我们做儿女的都争着悉心侍奉她老人家。7年前做了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现在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药物维持生命,每个月都要做一次血凝指数检查。

54年前,20岁的母亲嫁到了李家,从此便开始了忙忙碌碌的一生。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母亲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彩礼一份不要,对此,母亲受到了婆家和乡亲们的好评。当时母亲渴望全家和睦、过上好日子,自己做个好媳妇。

爷爷由于成分不好被打成“黑五类分子”,经常被揪斗游街。奶奶疾病缠身,李家姊妹8个,四个小姑子、二个小叔子都很年幼,其中最小的小叔子只有2岁。全家上上下下全靠母亲一人操持。54年间,她用自己的至纯至孝侍奉着公婆;54年间,她用自己的至善至美疼爱着小姑;54年间,她用自己的至真至柔养育着小叔。母亲对待老人就像亲生闺女一样孝顺。爷爷瘫痪15年大小便失禁,母亲不怕脏不怕累,给爷爷换洗擦身、端屎端尿,伺候爷爷打针吃药,调剂着给爷爷做饭。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爷爷没有生过褥疮,奶奶安享晚年,小姑子风光出嫁,小叔子成家立业。

母亲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政府的认可,先后被授予确山县首届“十佳好婆婆” 、驻马店市“十佳好婆婆”、“十好标兵、好母亲”、“天中最美母亲”等荣誉称号;我的家庭先后被市妇联、省妇联、市工商局授予市最美家庭、省最美家庭提名、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母亲勤劳坚强,为人耿直。一辈子从不愿欠别人情,不沾别人光。母亲生育了五个孩子,由于家境贫穷,老二生病无钱医治夭折。只有我们四个活了下来。这在母亲心里是一生难以忘记的伤痛。母亲把我们四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她教育我们四个从小就要有志气,人穷志不短。母亲在生产队当会计,一干就是三十年。父亲在百里外的乡下工作,每月回来一趟。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她的大部分时间被生产队日常工作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大孩哄小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在床上睡着。

母亲非常勤劳能干。母亲两岁时姥爷就去世了,当时我的舅舅八岁,因家贫被迫辍学务农,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舅舅是家里的顶梁柱,凡事他拿主意。农闲时编些竹席卖掉换些米面,上山拾柴火背到街上卖掉换些油盐。秋冬之际,姥姥领着两岁的母亲和10岁的舅舅四处讨饭。母亲总对我们念叨,“要不是你舅,就不会有你这个妈了”。后来姥姥领着母亲(当时母亲12岁)从20多里外的莲花村改嫁到城郊蔬菜队李家。母亲初中毕业因家庭贫困辍学。辍学后到生产队务农。由于母亲有文化、肯吃苦、爱学习,大队培养母亲做了生产队会计。

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庭院、喂猪,给我们几个做饭,然后将大孩喊醒洗漱吃饭上学,给小些的孩子穿衣吃饭然后将孩子送给生产队一老年妇女看管。生产队的上工铃一响,来不及刷碗母亲便一溜小跑冲向生产队队部开始紧张的工作,将前一天整理出来的蔬菜过称登记,随后安排政治上可靠的社员用马车拉到集市上卖掉,社员卖菜回来不管时间有多晚,母亲随叫随到,对账收钱下账,一丝不苟。忙完公家的活已是夜幕四合,又急匆匆赶回家做饭辅导孩子学习。待孩子都安置停当后,已是繁星满天,此时母亲仍不能休息,在油灯下或整理帐目或缝补衣裤鞋袜;或喂兔子或喂猪。

母亲就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每到冬天,母亲的手变得又粗又糙,长满了肉刺,手指也裂开了许多口子,手掌上长出厚厚的老茧。母亲就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为生产队工作呕心沥血。用那柔弱的双肩和永不消闲的双手,支撑起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亲情与爱意的大家庭。每半年决算或年终总决算时是母亲最忙的时候,整天在生产队队部打算盘、对账、填粮本,忙得是天昏地暗,顾不上回家,每当这个时候,大姐便会领着我们三个到生产队队部找母亲。母亲便会安排大姐回家做饭连带照顾我们姐弟三人,并说随后就回去。但当我们姊妹几个吃过晚饭仍不见母亲回来。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着。正是由于母亲的勤劳能干、兢兢业业,母亲连续多年被大队、镇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珠算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母亲言传身教影响下,我们几个老早知晓了生活的艰辛,从小便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大姐、二姐放学后或打猪草、放羊或下地薅草;哥哥和我放学后或挑水或帮家里摘菜。星期天,大姐、二姐便跟随邻居大婶到山上捡柴火;哥哥和我到山上放羊。一到农忙,我们四个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们许多生产知识。

小时候我们家的生活很艰苦,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吃地里种的菜,吃粗粮,平常很少能吃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但就是这些粗粮蔬菜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每到过年,母亲总会用将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给我们扯上几尺粗布,熬夜裁剪、缝制,让我们几个大年初一高高兴兴穿着新衣去拜年走亲戚。平时一套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依次类推,衣服补丁摞补丁。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做饭、喂猪,喊我们几个起床吃饭上学。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母亲自己从小受够了苦,她很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沾染烟酒。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为我们姊妹几个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热爱劳动。你让她闲着,她说心理空劳劳的闲不下来。年龄大了母亲主动辞去会计工作,大队领导不同意,最后母亲手把手教会了一名新人接替自己,大队领导才同意母亲离职。离职后母亲一直坚持生产队劳动。虽到老年,仍然勤耕不辍。我们家的小菜园母亲每天都要去一趟,或薅草、或打药、或剔菜苗;母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小菜园,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小菜园给了我们回报,夏天顶呱带刺的嫩黄瓜,粉嘟嘟、红艳艳的西红柿;酱紫色胖嘟嘟的茄子;青色的红色的辣椒压弯了枝子。秋天,翠绿的菠菜、芫荽,绿油油的蒜苗,包得瓷实实的大白菜,给母亲和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转瞬几十载,我们已成人,母亲却丝丝白发,道道深纹了。

看着母亲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我感觉我欠母亲太多太多。

我应该感谢母亲,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母亲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许多生产劳动的知识,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在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养成了爱劳动、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一起,立足岗位,勤劳勇敢,恪尽职守,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勇敢智慧去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天下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上快乐富足的生活。

感谢母亲, 愿母亲永远健康长寿!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长寿、快乐生活!

作者简介李永君,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公务员。中国食品安全网、河南经济报、河南青年报、河南科技报特约记者,河南日报农村版特约观察员。中国青年网、河南省市场经济发展研究会特邀撰稿人。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县劳模。多年来,先后有400多篇新闻稿件、散文、随笔、理论调研文章、报告文学等作品被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采用。有数十篇征文稿件获得国家、省、市征文大赛奖项。

(0)

相关推荐

  • 散文|母亲(一)(原创)

    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散文精选大全 文:墨染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2020年9月24号,我的母亲又住院了,这次是三高引发的心血管堵塞,堵塞情况还不清楚,要等做了心脏造影才知道.我们兄妹 ...

  • 今天去看望100公里外的公婆,常年出差在...

    今天去看望100公里外的公婆,常年出差在外的小叔子回家过年了,今天小叔子夫妻俩负责做中午饭,忙了一大桌菜,我什么都没做,吃的现成的,很有点不好意思.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公公婆婆眉开眼笑,80岁的公公 ...

  • 李爱民丨父亲与架子车

    架子车是旧时农户的主要劳动工具和家当.我记事起直到九十年代以前,架子车都是我家须臾不可离的生产工具.记得我家大门口,老靠着架子车车体,我们还经常把车体当梯子,爬高上低玩耍.如今除了收废品的还经常拉辆架 ...

  • 厉害的任大大(小小说)

    在老家农村,以前,不分男女,只要是在家里排行在大,上了年纪的,晚辈们就叫其"大大",跟解放前对知识分子不分男女一律尊称为"先生"有点类似,颇有点男女平等的风范. ...

  • 『我醉乡土』孔淑茵丨在生产队的日子

    在生产队的日子 (一)生产队的大钟 说起生产队,就不能不花点儿笔墨介绍一下生产队的大钟.它可谓生产队的标志性物件,甚至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领袖.几乎在我想到生产队这个近乎已经作古了的词汇时,那钟声就如影 ...

  • 莫言母亲捡麦穗其实并不苦,真正经历苦难的人,都把故事埋在心底

    关于莫言讲的母亲捡麦穗故事,其实真的算不上什么苦难. 不就挨一巴掌么,在农村比这不堪的事多了. 有一年大丰收,爷爷把收获的地瓜干分成两大堆,一堆留着吃,另一堆用来修门楼. 所谓门楼,就是农村的大门. ...

  • 散文||母亲的酸甜苦辣

    母亲的酸甜苦辣 陈红姐||福建 按照家乡风俗,每年农历七月的中元节左右,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先人送供品和纸钱.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再次走进娘家古厅堂和父母"见面"时,看到摆放在灵桌 ...

  • 乡村的表姐,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一个破碎的家

    文:沙漠之舟 图:来自网络 我的表姐张秀荣,今年虚岁68.表姐身高1.55米,较瘦,单眼皮,小眼睛,薄薄的嘴唇,脸上还有一些小雀斑,论人才就是一般一般.可正是这个一般化的女子,46年来,用她柔弱的双肩 ...

  • 【西南作家散文】史忠和/童年散记

    西南作家散文 童 年 散 记 史忠和(吉林) 走过了崎岖坎坷的路,经历了喜怒哀乐的事,一路走来,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人生的五线谱演绎出了酸甜苦辣咸的明晰节奏.生命的长河,自然界的风雨,在经历中感 ...

  • 【小小说】李景宽专栏|看屋的老窦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两届田汉戏剧奖话剧本一等奖获得者.小剧场话剧<夕照&g ...

  • 【小小说】李景宽专栏|分马肉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两届田汉戏剧奖话剧本一等奖获得者.小剧场话剧<夕照&g ...

  • 亲情散文:一碗臊子面

    一碗臊子面 文/赵永华 这里要说的臊子面,就是我们正宁再普通不过的一碗臊子面,既没有现在的臊子面臊子多.质量高,也没有现在的臊子面油水大.吃起来香,它是一碗只有五分钱,可就是有人嫌贵舍不得吃啊. 那是 ...

  • 亲情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点击「子午文苑」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18093493800 怀念我的父亲 > 怀念我的父亲 文/赵永华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凌晨四点半左右,父亲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