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中小学防疫指南(学校相关人员安排)
(一)学校负责人
1.完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法人代表)/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明确学校疫情报告人。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后勤处、教育处、少先队/团委、学生社团/志愿者等人员,部门及人员分工明确,逐级压实责任,落实防控物资和经费。
2.落实分工责任。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3.强化联防联控。学校内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同时,掌握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近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所在社区等疫情防控人员及其联系方式,加强沟通,联防联控。
4.提前健康排查。明确部门及班级人员管理职责,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信息,严禁师生员工带病返岗返校;学校及时汇总师生员工健康信息,实行“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
5.加强培训。及时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师生员工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做好科学防护,同时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普法教育,提示任何人瞒报疫情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法律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开学前教职员工必须熟悉、掌握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依法、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6..做好物资储备
(1)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及以上)、工作服、隔离衣、医用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2)晨午(晚)检物品:额(耳)温枪、水银体温计等体温测量仪器,压舌板,手电筒。所有寄宿制学校要按照每个学生宿舍一个体温计数量配备,同时提供足量的75%酒精棉球,并做好体温计使用和消毒方法宣教,避免交叉感染。
(3)消毒用品:可用于环境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用于手(皮肤)的消毒剂如腆伏、75%乙醇等及其他速干免洗手消毒剂。
(4)消毒器械: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超低容量喷雾器、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呕吐物应急处置包、高温清洗消毒设备、废弃口罩专用的带盖收集桶等。
(5)其他设备: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人员密集的场所还可以使用红外线体温探测器等设备。
7.实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不能按时开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早组织教师开设网络化教学课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8.加强监督指导。分解防控责任到部门和具体人员,压实责任,制订完成时间表,组织开展防控任务落实情况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9.避免人群聚集。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人数众多的现场集体活动。暂停师生员工到疫情高发地区参加活动。严控师生员工到境外及其他省市参加交流、学习活动。
10.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严把校门关,谢绝一切与教学、卫生防疫等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每天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确认,了解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以及相关人员接触情况,体温正常且符合要求者佩戴口罩方可入校。
(二)学校教职员工
1.教师(班主任)
(1)掌握本班学生假期和返校前健康状况及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排查信息,并做好登记工作,提醒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和带病返(入)校。
(2)及时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学生和家长自我学习,提高防控知识和技能,强化疫情防控法律责任,做好科学防护。
(3)开学后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本班学生每天晨检和午检工作,寄宿制学校还应对寄宿生开展晚检,尤其做好体温测量和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排查,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校医(保健教师)和家长,提示学生戴好口罩,配合校医(保健教师)转移至(临时)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进行单独隔离和医学观察,并对其学习、生活及活动的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4)做好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给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并配合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2.校医(保健教师)
(1)在本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掌握本校师生员工因病缺课/缺勤情况,追踪缺课/缺勤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或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于2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统筹指导开展本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工作收集、筛选、传播科学的防控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家长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配合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做好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工作。
(3)指导各部门和班级做好开窗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如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停课、终末消毒等处置工作。
(4)在校期间本校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时,学生应佩戴口罩到学校设置的(临时)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暂时留观,及时通知家长接患病学生就医;寄宿制学生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学校应派人送学生就医,相关人员做好防护;教职员工应停止工作,佩戴口罩后及时离校就医。患病人员离开后要及时对其接触的公共环境和部位进行消毒。按照当地要求及时报告所在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5)日常工作时做好个人防护,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穿好工作服等。接触可疑患病师生员工(密切接触者),应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如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3.食堂从业人员
(1)食堂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晨午检和缺勤追访。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一律着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防止食品交叉污染。食堂工作人员的宿舍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可进行预防性消毒。
(2)食堂从业人员每天早、晚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发热、咳嗽、皮痊、腹泻、结膜红肿、黄症和乏力等任何一项症状,应立即脱离岗位,及时就诊,待完全康复后凭医院病愈证明到卫生室审核后,方可恢复工作。
(3)食堂人员要严把原料采购关,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登记制度。
4.门卫(校园保安)
(1)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推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也可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天应测量体温2次,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禁止带病上岗,应及时就医。
(2)加强校门及宿舍区的门卫管理,凡是进人校门和宿舍区的师生员工及车辆应主动出示本校下发的学生证/员工证/通行证,经过体温测量,佩戴口罩方可进入相关区域,严查进入车辆所有乘坐人员证件。
(3)未经校方允许,家长和其他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和宿舍区;对经过允许进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方可进入。
(4)门卫配备必要的消毒用品和设施,对人体接触的体温测量仪器进行每人次消毒,对非接触性仪器进行适当消毒。对外来人员登记使用的笔和本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5.宿舍管理员
(1)宿舍管理员首先做好自身防护,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个人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禁止带病上岗,要及时就医。
(2)做好进人宿舍楼的人员管理,查验方法同门卫管理。
(3)指导学生做好宿舍每天至少3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做好公共区域如寝室、卫生间、楼道、浴室等场所的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根据疫情情况,每天增加消毒的频次,重点加强门把手、电梯按钮、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的消毒。
(4)师生员工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校医(保健教师)或相关管理人员,及时送医就诊,并对所在寝室、楼层及接触过的区域及时进行消毒;如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疑似病例,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摸排和登记密切接触者并及时实施隔离观察。
(5)配备满足需求的消毒用品,对温度测量仪器进行消毒,对外来人员登记使用的笔和本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6.校车/通勤车司机
(1)校车/通勤车司机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推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也可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个人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禁止带病上岗,应及时就医。
(2)校车必须备有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护物资。乘车人员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消毒后方可上车,防止交叉感染。
(3)车辆使用完毕后进行批次消毒。避开人群,首选打开门窗通风1小时;车内预防性消毒使用75%乙醇,1.5%~3%过氧化氢或含醇季镀盐消毒湿巾擦拭,也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关闭后保持30分钟,消毒完成后要开窗通风30~6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如果车辆乘坐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还应该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消毒。
(三)学生
1.通过电视、网络、新闻媒体了解疫情动态,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七步洗手法: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七步洗手法口诀是:内一外一夹一弓一大一立一腕。
(2)需要洗手的时刻:在外出回来、吃饭前、上厕所后、接触眼鼻口前、咳嗽或打喷睫后、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物品(电梯按钮、扶手、打卡机等)后、接触过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情况下要洗手。
(3)口罩的选择及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检查口罩使用有效期和外包装,外包装损坏或超过有效期,禁止佩戴。佩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颜色深的一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正对面部,或者榴皱朝下。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金属条在口罩的上方。佩戴时先将手洗干净,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两侧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要求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4)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摘脱和丢弃的方法
①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避免细菌或病毒素占附到手上,以手为媒介扩散。
②不建议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丢弃,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
2.建议学生每天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上报。
3.上学途中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采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学。
4.开学以后,如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不要到学校上课,主动告知家长,及时就医,上报班主任。
5.学生解除医学观察或康复后复课,需要向学校出示医院开具的病愈证明或解除隔离证明方可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