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体|从孕期到四岁,你们可以按着这份“to-do-list”抄作业了(Ⅱ)

最想说的话

直接收藏这份用爱、时间和专业熬出来的“to-do-list”清单,连记笔记都省了~

上篇(Ⅰ)在这:孕期,0~6个月,6~12个月

今天本来想一次更完1~4岁。但我一看全写完实在太长,奔六七千字去了,大家读着也累。

所以这次先更1~24个月24~36个月这两个年龄段(Ⅱ)。36~48个月的,我随后就补(Ⅲ)。

请原谅今天这个满28+10的老女人~

写上篇(Ⅰ)的时候,小7还没过四岁生日。转眼生日过完了,我又在怀疑她是不是过了一个“假生日”?

四岁了都,还停留在“雷神三岁”阶段,间歇性给我五雷轰顶......

我就自己劝自己:

小孩子毕竟不是编程机器人,在年龄一栏输入“4”,就会自动长大的。对吧?就好像我自己,不是在年龄一栏“+1”,就真以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对吧?

带娃之路长漫漫,好在咱们成群又结伴~😂

12~24个月

一岁,是一个超级伟大的里程碑。

开始走路,意味着自主探索进一步加大,自我认知进一步加深。好奇心先于语言能力,迅猛增长。

开始说话,意味着抽象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大飞跃。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小孩子是一天一个变化,我们是一天一个惊喜。

当然,要干的事儿也是越来越多咯!

⬜ 记录最初学会说的100个字

这个记录特别有意义。你会惊讶于孩子的观察力和模仿力,也会深刻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儿童发展规律。比如“风”字出现在小7掌握的前100个字里,这让我很意外!

⬜ 鼓励孩子重复词汇

如果你发现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想努力模仿一个字词的发音,或者你们正在重点谈论某个事物的时候,可以暂时打断谈话,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这个字词。注意:如果你说了两遍孩子都没反应,就不用再纠结,继续前面的谈话就好。“有意重复”的习惯可以一直保持到上幼儿园。小7还把这个习惯运用在学习外语上。老师说,她是班上最愿意跟读的小朋友。

⬜ 经常谈论因果联系

让孩子看到现象背后的因果联系,不光是从认知角度来讲有益处,也是为“给一个可怕2岁讲道理”在打基础。比如摔跤了(描述事实),摔疼了吧来抱抱(共情),看看刚才是怎么摔跤的(谈谈原因和结果)?举一反三,感知因果。

⬜ 提供有准备的家庭认知环境

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个丰富的探索环境,是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驱力的第一步。孩子大了一些,家庭认知环境也需要跟着变。具体做法可参考《家庭认知环境测评卷1~3岁幼儿版》。

⬜ 允许低风险事故的发生

一两岁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预知行为的后果和风险。但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需要让他们在“摔跤”中长记性。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如小磕碰,低处的跌落等)。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如培养自我认知、身体协调、五感统合、因果探知、自驱力、独立意识等。

⬜ 经常(最好每天)去户外待一会

一片“啥也没有”的草坪,就可以是孩子奔跑的天堂。如果再带上一只小皮球,完美!研究显示,小时候没有养成经常去户外的运动习惯,大了就容易变成像我这样的宅女,改就很难了。

⬜ 完全自主进食

一岁多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主进食;两岁前应该可以完全做到。因为自己吃饭,是小朋友学会自理的第一件事,要作为教育的重点来抓。家长也要为此留够时间,不然一匆忙就给喂了。

⬜ 建立初步规则意识

刚学吃饭时,大人小孩都觉得那么难。一是因为孩子小手的能力还不够,二是因为初步开始建立规则意识,比如吃饭不能乱跑,尽量吃干净等等。培养小淑女小绅士,从第一次拿勺开始

⬜ 装模做样干家务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喜欢模仿,也擅于模仿。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们也想学着做。如果我们现在不让他参与,以后想让他参与都难,注意安全就好。孩子应该怎么养?18个月当18岁养就对了

⬜ 养成给孩子数数的习惯

一两岁的孩子需要会数数吗?当然不需要。但我们仍旧应该在生活中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对数字的概念。不用特别刻意,在名词前习惯加上量词就好。像这样,“给你三颗葡萄干,两瓣小桔子。”

⬜ 自鸡“陪玩”技术

孩子一大,玩的东西也多了。从最初的积木搭建,甚至玩皮球开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训练“观察、评价、计划”三步走。具体操作方法在这里:陪玩不是陪“玩”,终极奥义全在这篇文章里了。

⬜ 阅读

以情节简单,图大字少,最好前后页有逻辑联系的绘本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习惯培养的绘本,如下面这套。

⬜ 准备几样简单乐器

下图中的部分乐器适合一两岁的孩子,比如唢呐,沙锤,铃鼓,钟琴。放在一个玩具框里即可。

7妈书单

推荐这个年龄段的爸妈看看《蒙台梭利系列》。因为蒙氏方法尤其适合帮助非专业的父母,学会和孩子进行初步的游戏互动。

另外还有一份书单,大小朋友们可以看看。

24~36个月

两三岁的孩子完成了初步的自我认知,他们变得不再那么小心翼翼,言听计从。

前脚送走2岁雨神,后脚迎来3岁雷神。你细细品......

归根结底,还是茁壮成长惹的“祸”。😁

⬜ 学会沟通

在这个阶段,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四个字了。在一次次的情绪失控和管教反思中,我们和孩子都在学会认知和管理情绪,学会沟通。这个阶段的亲子互动模式会逐渐固化下来,成为日后亲子关系的基础。

⬜ 提供经常性的社交机会

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一胎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时候缺乏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触机会。这时候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饱含“友情和冲突”的自然社交环境。最好是能跟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年龄较小的孩子,也不会被大孩子“压制”。

⬜ 逐步扩大自理的范围

基本学会全部自理,是三岁以内孩子的重要教育目标。从穿进裤腿到穿进一个袖子,再到努力扣上扣子。这不光是大小肌肉锻炼,独立意识培养,更是为了孩子自信满满地进入幼儿园打基础。日本幼儿园要求这些自理能力,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 生活中进行大量对话

一两岁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预知行为的后果和风险。但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需要让他们在“摔跤”中长记性。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如小磕碰,低处的跌落等)。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如培养自我认知、身体协调、五感统合、因果探知、自驱力、独立意识等。

⬜ 经常(最好每天)去户外待一会

你有可能会怀疑自己生了一个“话痨”。那恭喜你!至少说明这孩子语言能力初步发展得不错。请在生活中和孩子大量的对话,丰富使用的词汇(包括书面词汇);也请给尚不能完美组织语言的孩子,耐心留够组织语言的时间。

⬜ 经常谈论“过去-现在”的联系

因果关系都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不是所有先发生的都是原因。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可以特意强调“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比如雨停了,可以说:“刚才雨还下得很大呢,现在雨停了,你看太阳出来了”。这就是在做初级思维启蒙了。

⬜ 玩拼插构建类积木(大颗粒)

一片“啥也没有”的草坪,就可以是孩子奔跑的天堂。如果再带上一只小皮球,完美!研究显示,小时候没有养成经常去户外的运动习惯,大了就容易变成像我这样的宅女,改就很难了。

⬜ 玩拼插构建类积木(大颗粒)

对于一岁多的孩子而言,适合最初的传统木制积木(不带磁力)。但两三岁的孩子,应该开始接触拼插构建类的积木,因为这些积木可以摆脱重力,实现更复杂的搭建。比如乐高大颗粒、磁力片等等。有些精细动作发育的比较好且知道玩具不放嘴里的孩子,也可以开始拼搭小颗粒,如乐高或品果。

⬜ 玩一些丢骰子的简单桌游

两岁开始就可以接触也一些规则简单的丢骰子桌游,就是我们大人觉得很无聊的那种。一方面让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接受输赢的随机性,并学会轮流等待。另一方面,感知例如方位、顺序、数理等基础数学概念。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丰富桌游的种类,增加难度。

⬜ 限时看看英文动画

小7是从2岁半开始用投影看BBC的英文教学动画《Big Muzzy》,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看动画片,每天十分钟左右。如果你想给孩子开始英文启蒙,选好任何一部画面转换较慢,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的英文动画片就可以了。把一部看完了,再反复看几遍,强化语言和画面之间的联系。中文的动画片可以暂时不给。

⬜ 开展手工类的美术活动

两三岁的孩子要鼓励他们经常用到小手,发展小肌肉和精细动作,像剪啊涂啊画啊捏啊折啊。所以这时候尤其适合开展“手工类”(非仅绘画类)的美术活动。

⬜ 给孩子一台迷你电子琴

为什么是电子琴?因为相对于弦乐类,电子琴音准很好,按一下一个音,也不用校音。不需要任何正儿八经的教学,孩子有事没事乱弹琴一下,小耳朵就在辨识和学习了。

⬜ 定期光顾户外儿童设施

像组合类的滑滑梯、秋千、平衡木、单杠等等,如果小区里有就最好。如果没有,最好能找到一处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的户外儿童设施,用来更好地发展孩子大运动的能力。

⬜ 和爸爸在床上混战

爸爸下班回来陪娃时间不多,但至少可以在娃临睡前半个小时,和孩子来一场被子枕头大战!一方面充分发挥爸爸的独特优势,培养孩子的身心抗击性,和躲避出击等大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增进父子/父女感情,刷一刷存在感。

7妈书单

除了那份“给小朋友思维的格局,给大朋友育儿的高度”的7妈书单之外。

另外再加一本约瑟夫·克奈尔的《与孩子共享自然》。这是一个专业做儿童自然教育的老朋友推荐给我的,打开了我做自然游戏的新思路。

(当当淘宝有售)

很明显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也需要花更多的经历来陪伴。

今早上半睡半醒之间,突然有一句话不知从哪撞进脑袋里,我就睡不着了。

人在与不在,言笑犹在。

我们的祖辈于我们,我们于孩子,

都是在用生命浇灌生命。

今年19明年18的,

小7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