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独子汪黄任:”忆父书”不回避矛盾冲突才能做到真实
■ 本期特邀毒弟 ■
■汪黄任■
欢迎收看《四味毒叔》,我是汪黄任。
今天想向大家介绍我写的一本回忆录,它的名字叫做《城池——我和我的父亲汪国真》。我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写完这本书,其实一开始我是没有打算去写这本书的,市面上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我父亲的传记类作品,但是我看过之后呢,觉得这些传记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瑕疵。
首先就是荒腔走板,比如说其中有一本是我父亲90年代的一个朋友写的,他们只是在90年代有过一些短暂的交集,此后就不再来往了。这本书呢是在我父亲去世一年之内出版的,里面是一些花边新闻的集合,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失真的,我父亲的形象也没有得到一个公正的呈现,因此这本书算是比较失败的一本传记了。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呢也是经过我家的授权,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父亲的形象在书里面并没有立起来,或者说这个人物是没有血肉的。因为我觉得这些传记里的父亲,和我记忆中的父亲是相去甚远的,所以我决定自己动笔写一本,于是就有了这本《我和父亲汪国真》,简称《城池》。
然后我想讲讲这本书它写了什么?它依据的主线是什么?首先这本书有四个构成部分,分别是局外人、半神、异教徒和老爷子。这四个构成部分代表着父亲在我心中的四个阶段、四个形象。
首先是局外人,因为我的父母很早就分开了,所以我跟着姥姥长大。父亲一开始跟我的来往并不太多,以至于他刚从北京到郑州去找我的时候,他在我心目中实际上是一个客人,但是我又知道他是我的父亲。一方面我们在血缘上是至亲的关系。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其实还并不熟悉,我并不知道该把他安放在我心里的哪一个位置,所以这个时候父亲是一个局外人。
我还记得我父亲第一次来我家的那个场景,当时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个比较聊得来的话题。后来他就带我出去吃饭了,因为他那几年是来郑州跑都是有一些事务在身,就经常带着我去他所在的酒店吃吃饭,问一下我的生活呀,但也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就过去了。在这个阶段,我跟我父亲处于一种互相试探,但是又互相摸不着对方的底的那种感觉。
然后就是到了第二个阶段,半神。那个时候我是非常崇拜父亲的。大概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在语文课本上,发现了教材上有一首我父亲写的诗。当时我对我父亲陌生到我根本就不确定他的名字叫什么的程度。因为他叫名字叫汪国真嘛,但是北京人说话喜欢走一个儿化音,就叫他汪国真儿,我就不确定他的名字是叫汪国真儿还是叫汪国真。
后来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讲到我爸的诗了,然后很巧,那段时间正好学校在统计学生的家庭信息嘛,你要写自己父母的信息,老师看到我父亲那栏填的是汪国真,他就在班里面当众问我,你的父亲是那个诗人汪国真吗?我说好像是吧。虽然那一次我并不太确定,但是后来有几次在电视上看到我父亲,我才逐渐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那个时候真是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在电视上抛头露脸,非常光鲜、非常光彩,我觉得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把他当做一个文豪来崇拜。
下面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阶段,我把这个阶段叫做异教徒。那个时候是我初中毕业,上高中的这三年,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和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在这个阶段,我和父亲的分歧是越来越多的。比方说一个很经典的命题,一个人的成功依靠什么?是依靠他的自由意志,还是依靠宿命?换句现在比较通俗的话说,努力重要还是选择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跟父亲的分歧是蛮大的,我觉得是选择重要。但是我父亲用他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是努力重要。
那个时候我们爆发过一次争论,就谈到他的走红,这个话题对他来说应该是比较敏感的。在我看来,每一个人,每一个明星也好、诗人也好、文人也好,他的走红是有着大量的偶然成分,通俗讲就是运气好,但是我父亲并不认同这个观念,他觉得这个观念太消极了,他还是觉得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必须要依靠努力。
最后是这本书的第四个阶段,那个时候我眼里的父亲就变得温和、平凡,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他开始衰老。我还记得当时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他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我们的祖籍是在福建厦门,我们去逛了一下那个鼓浪屿。当时我和他还有另一个亲戚,三个人一起走在鼓浪屿上,我和另一个亲戚岁数稍微小一点,走得就比较快,他说你们俩不要走那么快,我有点跟不上,我说你怎么会跟不上呢?他说我也我也是个老头子了呀。就在那个瞬间,我忽然发现他老了,虽然他的形象在我眼里十几年都没有怎么变化过,但是衰老还是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还是在他身上发生作用。
下面说这个书的封面,这个书的封面其实一开始是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白色的,字体也是比较文艺的,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因为第一种版本,它那个白封面上有斑斑点点的装饰物,当时考虑到这样印制出来的话可能会显得比较脏,就没有采用。现在这个版本呢,它的那个字体啊各方面都是比较中庸的,比较平稳,也比较符合这本书的定位。而且我觉得它腰封的颜色和封面的颜色还是比较搭的,所以后来几经斟酌,还是选择了这个版本。
写这本书最难、最不好写的那个阶段是哪个阶段?我觉得就是我刚刚讲的第三个阶段,父亲在我心里是一个异教徒的那个阶段,因为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很多父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我当时也有想过,因为毕竟是一个儿子给父亲,你自己不管是自己写回忆录也好,或者你为他为他写一本书也好,是不是要有一些啊那种为亲者讳为尊者讳的那种顾虑。我想是都会有这种顾虑的。
但是我后来转念一想,如果我把这些矛盾这些冲突一笔带过的话,那写出来的作品,它是不是就没有那种张力了呢?就没有那种表现力了?最重要的是它就没有那种真实性,就会像我以前看到那些描写我父亲的传记类作品一样,四平八稳,像一个流水账一样,每一个人在书中表现得都很妥帖,都很稳妥,但是就是没有性格。我想这本书就是要避免那样的情况,所以最终我还是克服了这种心态,选择直面那段那段过去,把我和父亲的一些分歧和冲突,完整地记录在了这本书里。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收看本期的《四味毒叔》。
本期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