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跃升为太后,摄政九年将国家带入深渊,死后被誉为女中尧舜

翻阅《宋史》能发现一个小问题,“阴盛阳衰”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宋王朝的又一大显著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两宋加起来300多年,历任十八位皇帝,垂帘听政的后宫人数占到了九位。无论从人数,还是频率来说,都属历朝之最。

但有趣的是,宋代的文人学士们,好像对后宫干政的现象并不嫌弃,反而给了她们极高的评价,这与历朝文士们的态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官方修订的史料记载中,就记载着大宋三百年来,“内无唐武、韦之祸。”后面还加了一句感叹:“岂不卓然而可尚哉!

由此看来,宋王朝后宫干政,在当时的文人们看来,就是小两口拌嘴,正常现象。

九位摄政的后宫,从时间上来说,大多为一年左右,就是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当然,也有例外,例如高正仪,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她在几位女性之中排名第二,前后九年时间,但却是众人之中名声最好的一个,被誉为“女中尧舜”

那么,高正仪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高正仪的出身非常好,拥有极为深厚的家庭背景。

高正仪,乳名滔滔,1032年出生于名门望族,父、母双方家庭不是达官权贵,就是皇亲国戚,落地时的身价就比一般人高出了一大截。 因生得乖巧伶俐,幼年就被送进了皇宫,在姨母曹皇后的身边长大。她在宫里的玩伴也很特殊,是宋仁宗的养子赵曙。二人年纪相同,脾性相投,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到了婚配年龄时,在仁宗和曹后的撺掇下,二人永结百年之好,成了一家子。

1062年,赵曙被册立为太子,高正仪成了太子妃。第二年,宋仁宗病逝后,赵曙理所当然的继承了皇位,成了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为宋英宗,高正仪成了皇后。又过了四年,1067年英宗病逝,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36岁的高正仪跃升为太后。

从女性角度来说,高正仪在婚姻中是绝对的胜利者。

在古代男权至上的年代里,纳妾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皇帝而言,册立嫔妃充实后宫,更是延续皇家血脉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从史料中的记载来看,赵曙继位之前未纳妾,称帝之后未选嫔妃。也就是说,宋英宗的人生当中只有高正仪这么一个女人,膝下的四对儿女全为一母同胞。是高正仪魅力独具?还是在家庭中的地位过于强势?这就无从知晓了。

宋神宗继位的时候刚刚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大好年华。在他的主张下,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占据了朝廷的主动权。但是,变法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害,宋神宗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位受害者。

由于变法触及了许多达官权贵,名门望族的利益,宋神宗不仅受到了朝廷重臣的压力,同时,也受到了祖母太皇太后曹氏,母亲皇太后高正仪,皇后向氏等人的压力。

在这种内外双重夹击下,年仅38岁的宋神宗抑郁而终。

宋神宗病逝后,他膝下年纪最长的儿子赵煦才10岁。按照惯例, 54岁的高正仪就以太皇太后之尊统摄朝政,这一管就是九年,直至63岁病逝。

高正仪摄政期间,并没有可圈可点的政绩,甚至很多方面的失误决策,使朝局陷入了恶性循环,后世对高太后也曾出现了大量的负面评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高正仪在摄政的几年时间里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娘家人的压制也非常强势。即不允许他们控权,也不允许他们借用关系谋取太多的福利。

这应该是高正仪摄政期间最突出的贡献,也是南宋史官给于了高度评价的原因。

参考书籍:《宋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