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轻风如歌:【那片芦苇荡】(散文)
那片芦苇荡
文/轻风如歌
我的故乡是苏北平原的一个小小乡村,村东有一条宽阔的河流,若干年前,河流发水曾冲决过河堤,将村庄周围冲刷成了一片洼地,后来,洼地经过开挖又逐渐形成了大小各异的沟渠和汪塘。儿时的记忆中,家乡的河滩、沟渠、汪塘边,滋生着大片大片的芦苇,童年时故乡那成片的芦苇荡,留下了许多难以忘却的回忆。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平日孤寂的汪塘、河滩边,成片成片的芦笋会争先恐后地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翠青的枝杆儿泛着黄白。看着诱人的芦笋,倘若忍不住折起一支来品尝,草腥中有种清香脆嫩的滋味。不过家乡的人没有食芦笋的习惯,倒是小伙伴们在芦笋尚未长出的时候偶尔会去挖芦根,从家中摸出铲草用的小铁铲,将芦根从湿泥中挖出来,在清清的河水中将污泥洗净,洗净后的芦根外形扁圆中间空心,黄白发嫩,入嘴微甜有些儿汁水,但芦根有些韧性,不易咀嚼。现在知道芦根是有些药用价值的,难怪那时村北头的王神婆,有时会让人刨上几根芦根熬水喝呢。
随着芦笋向上拔节,芦苇一节节地长高,一片片芦叶便会依次舒展开来,随着苇杆的逐渐长高粗壮,芦叶也变得宽大碧绿起来,一簇簇、一片片青青的芦苇便汇聚成一片绿海。这个时候,小伙伴们会摘下芦叶,调皮地吹响清脆的哨音,而更有趣的是,我们会选取宽大的芦叶,折叠成绿色的芦苇船。这么多年过去了,折叠芦船的方法已忘却了,但一起放飘芦船的情景却历历在目,那是在开阔的河岸边,伙伴们一起将芦船排放在河水中,比赛看谁的船儿漂的更远,谁的船儿不会被河水打翻。那时,邻居铁柱哥折叠的苇船总能夺得第一,招来了多少羡慕的目光!河水荡漾,小船儿飘向远方,也放飞了多少童年的梦想!铁柱哥后来当兵考上军校留在了部队,早些年转业也定居在了遥远的他乡,不知他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地怀念着儿时的芦苇荡?
当端午节日来临,村里家家户户的乡亲们会多少打上一些芦叶,人们相信芦叶和艾叶一样,有一些辟邪的作用。芦叶可以用来包粽子,现在的粽子可谓五花八门,那时的人们生活比不了今天,谁家能包上糯米粽子煮上香喷喷的一锅,都算稀罕和让人眼馋的东西了。我盼望的是母亲能蒸上一小锅米饭,土灶柴火正旺,水已沸腾收汁时在米上面盖上一层苇叶,米饭出锅时那淡淡的芦苇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盛夏来临,整个河岸的浅滩,芦苇疯长得翠绿茂密,高高的芦苇荡望不着边际。这时,河水变深,部分芦苇会沉浸在水中,水草美,鱼虾肥,蝉唱蛙鸣,河岸浅苇中可以看见美丽的飞来飞去的蜻蜓,深处芦苇荡中不时会传来清脆的鸟鸣和野鸭的呱呱叫声。小伙伴们此时也放起了暑假,开心的假期中,我们爱三五成群,约着伴儿挎着篮筐,打好了青青的猪草,然后到河中深水的地方洗个澡,躺在松软的沙滩晒着太阳。这个时候,偶尔会有人提议到芦苇荡中去找野鸭蛋和摸鸟蛋,运气好的,就可以在河泥和浅水中拣到野鸭蛋。鸟蛋是不易得到的,要到芦苇荡深处去寻找,里面不仅水深,还有茂密的水草和缠人的藤蔓,找到的鸟窝也往往是靠近芦苇的上端,够不着,摇晃或搬弯芦苇,鸟蛋就打碎了。说起了摸鸟蛋,大人们知道了也往往会不让的,他们说摸了鸟蛋,鸟妈妈会伤心地叫唤,来年就不会再飞来了,谁要是吃了鸟蛋,脸上就会像鸟蛋的壳一样长上雀斑。
芦苇荡不是常进去的,夏天的芦苇荡茂密得有些吓人,特别是雨天,整个芦苇荡悉悉索索,如歌如泣。盛夏的芦苇荡芦苇也变得异常坚韧,芦叶也像利剑一样,稍不留意,会在身上留下一道道紫红色带血绺子的印痕。还有,芦苇荡中搞不好会有水蛇,也是不常去的原因。一次,一群小伙伴又到了芦苇荡中,不知是谁看见了不远处的芦苇上盘旋着一条长长的大花蛇,吓得大叫一声,随着那一声惊恐的叫喊,大家都跟着狼狈地逃窜,连会不会被芦叶划破脸都顾不得了,二癞子都吓得哭出了声,还是铁柱哥领着他才跑了出来。
秋天来了,芦花开了,高高的芦苇随风招展着一朵朵硕大的毛绒绒的芦苇穗,芦花盛开还没有飞花时,是采摘芦苇穗的季节。这时的芦苇穗可以用来编制毛瓮,毛瓮是我们苏北农村当时冬天用的保暖鞋,用上布的或皮的鞋底,最好是皮的能防水,不怕费事还可以用木头的,在鞋底上打上眼,穿上麻绳,用麻绳和潮湿后碾成条形的芦苇穗,再添加些碎布条之类更好,一圈接着一圈地编织,设计成鞋型,最后收口,宽大的毛瓮就编织成了。毛瓮里面塞上麦草或破旧的棉花絮,冬天穿上它异常地暖和,下雪的时候踩在雪地上咔嚓咔嚓地作响,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印象中,奶奶和邻居的二大娘都是编织毛瓮的好手,不仅自家人少不了人人最低一双,还要帮左邻右舍的忙编上一些。时常是空暇时,暖暖的阳光中,奶奶和二大娘坐在土屋门前,一边拉着家常,一边麻利地忙着手中编织的活计。而今,奶奶和二大娘都早已先后作古,几乎没有人会编织和再穿毛瓮了,年轻些的人更不知有这么个物什了,而那种温暖,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深秋,白白的芦花飞扬时,芦苇由青逐渐变黄,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更是天际间一幅最具有原始自然美的画卷。此时置身芦苇荡中,秋风吹舞起飞扬的芦花,芦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芦杆在秋风中左右摇荡,高高茂密的的芦苇荡会奏响起壮美的乐章。当芦花飞尽,芦叶枯萎,芦苇金黄地沉浸在夕阳当中的时候,这时是收割芦苇的季节。芦苇收割后可以用作多种用处,乡村农忙时人们用来遮阳、雨季时用来避雨的斗篷,木床上铺盖特别是乘凉时最舒适的芦席,收藏粮食时用的芦苇折子,无不都有芦苇化蝶的身影。就连当时人们建房时,也爱用芦苇捆成长长的芦把,将芦把紧挨着在房梁上密密地铺上一层,涂上泥巴,再扇上厚厚的麦草,这样建成的土房防雨遮阳效果特好,土屋冬暖夏凉。
寒冬腊月,河面结冰,整个芦苇荡就变得空旷多了,只剩下一些收割后残余的芦苇,这时的芦苇虽枯萎却仍坚韧,在凌冽的寒风中不屈不挠地抗争,等待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当冰层变厚时,儿时的伙伴们会不怕寒冷,背着大人们偷偷地跑到河面滑冰,在原先的芦苇荡,浅水冰层会隐约透明,冰下枯萎的芦叶中,有时会寻见冻住的鱼虾,此时,伙伴们便用准备好的石块,砸开冰层,为捕到鱼儿而高兴雀跃,忘记了所有的寒冷。
后来,我到了镇上求学,然后,我又到了外地上学,然后就又是然后了,芦苇荡就变成了记忆。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沟渠、汪塘都早已被人们填平,那条河流因上流河水改道而成为静水,水面也不再宽阔,成片的芦苇荡也早已不复留存,但是,我依然会常常想起那片芦苇荡。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刘朝仲,网名轻风如歌,江苏新沂人,银行职员,与数字打交道之余爱浏览些网页、阅读些闲书,稍有文字见诸报刊,偶尔有些许人生和生活的感悟跌落在论坛之中。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王如萍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大漠孤雁 刘旭平
秋日私语 谭文群
本期责任编辑:鱼儿姐姐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