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食”的几则短医话
● 我观察到,不少人一日三餐不离肉食,拒绝吃素,理由是,吃素容易导致贫血。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贫血的根本原因不是吃素,而是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故治疗贫血,重在养脾,兼补以血肉有情之品。使脾阳能运,即使吃素亦足以化生出足够的气血。反之,若脾阳不运,即使吃肉,仍然会导致贫血。肉食多偏滋腻,不容易运化,反会会耗损脾胃。今时之人普遍过食肥甘厚腻,造成脾胃功能下降,百病因此而生。要想健康,建议平日饮食一定要清淡些,少吃些,多素少肉,这样才最养脾胃。
● 有的小孩子面色无华,四肢瘦弱,身体很虚,妈妈说坚持每天吃肉,但好象没有效果。我建议不妨吃素。因为素食可以养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旺,气血自足。有人说,不吃肉哪里会有力气呀。其实,肉由脾胃来运化,若脾胃很虚而过多吃肉,一方面损伤脾胃,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肉食不能运化,人会更虚。平日,我常建议经常吃肉的人,家里一定要准备大山楂丸或干山楂片。消肉食最好的选择就是山楂,没有之一!当然除了山楂,还有一个方便的做法就是喝点醋,醋消食的作用也很强大。
● 有病人说,肉这么好吃,不吃就亏了,应该尽量多吃点。我却有不同的观点:肉可以吃,但能少吃或不吃最好,吃多了有损健康。为什么呢?既然已经患病,当然要养气血,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多素少肉最能养脾胃,这是气血化生的基础。虽然肉为血肉有情之品,但我们身体以脾胃为本。肉食多偏滋腻,不容易运化,反会耗损脾胃。我自己临床体会,越是大病,特别是六腑(胃、大肠、小肠、胆囊、膀胱、三焦)的病症,越要重视多素少肉饮食。我的理由是:“鱼生火,肉生痰”,痰火内滞,容易加重六腑的负担;其次,肉食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再者,肉食容易导致大便不畅,大便中的湿热浊毒被反复吸收,会加重病情。而素食则偏于清淡,既易消化,又可养肠胃,能让人轻松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 传统中医认为肉食属于膏粱厚味之物,也就是油腻或味道浓厚的食物。长期多食此类食物,一旦超过了人体需求,就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到肠胃的正常吸收、利用和转化,时间久了就会损伤脾胃。不仅如此,中医还常说“鱼生火,肉生痰”,就是说这些膏粱厚味之物还会在体内堆积,郁而生火,聚而成痰。所以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内热重,容易上火,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就和长期爱吃肉有关。所以吃鱼吃肉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天天把它当作粮食吃。“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的东西,如果吃得太多了,皮肤上就该长各种东西了,比如痤疮、疔疮等等。还要警惕的是,膏粱厚味会成为病理产物,影响身体代谢,所以一些代谢性疾病,比如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症就会接踵而至。我们需要吃饭来补充气血,维持健康与生命。吃饭,需要脾胃运化,会消耗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越是清淡饮食,越是素食,越是自然的食物,对脾胃的消耗越少,越有益于健康。相反,越是大鱼大肉,越是高粱厚味,越是工业加工的食品,对脾胃的消耗越大,越无益于脾胃。我们要健康,就要尽量调养好后天之本: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