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风韵:汾口强川源鸣玉桥

古桥风韵:汾口强川源鸣玉桥

捧读余书旗老兄著作《宋祁古今》,其中有“鸣玉桥上问源亭”,写道:

在通往强家源的途中,一座颇具诗意的鸣玉桥建在山涧小溪之上,桥下那涧水流淌于山石之间而发出的叮咚之声,似富贵之人腰间的佩玉,在行走时的相击之声,悦耳、动听,似乎在表白着对过往行人的注目礼。

又写道:

问源亭,建于鸣玉桥上,便像廊桥,亭门口的一副对联,题意双关:

上联:问长问短,坐客闲谈;

下联:源深源浅,行人忙活。

问源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行车不便被拆除,鸣玉桥尚存。

我知道,原来老宋祁村后(南)有强川口、强川墈,又叫作强坑口、强坑墈。在淳安,川、溪、坑往往都是通用的,无论书面还是口头,溪叫作川,又叫作坑,比如札溪叫札坑,翁川叫翁坑,湛川叫湛坑等等。这些称呼,让我颠覆了川大坑小的固有看法。

再回味汾口方言,川、坑还有念作“家”的,如赤川口就有人念作赤家口,强川口也有人念作强家口。所以,看到余书旗提到强家源,我联想到的是强川源。为了不至于弄错,便与书旗兄交流沟通,确定强家源就是强川源,也就是强坑源。宋祁余氏谱有《强坑源鸣玉桥记》。不过,鸣玉桥的具体位置是书旗兄写到的强家源,指的是强川口与强川墈之间一条自南向北注入强川源的一条小支流,宗谱墓图上写作下坑源。

根据宋祁余氏宗谱记载,下坑源多为宋祁耕樵山地。古有石桥。清朝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重建,取名鸣玉桥。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在桥上建问源亭。有180年历史。

【强坑源鸣玉桥记】

沿强坑口溪畔而入者则有强坑墈,沿强坑墈南向而入者则有强坑源,曰胡孙山,其小土名也,又曰铺里门前,其遗迹也。古有石桥,为吾族要道。内计一里许,有东坞、西坞,筑蓬而居者在斯焉。其山种植取用无穷,其田沃,其地肥,耕作行人往来不绝也。自道光戊子夏五,洪水冲塌。于是采薪负芻,荷锄秉耒者,深历浅涉,病其艰辛。予每于祖茔祭扫,至再至三,不胜桥道难兴之感。及丁酉岁,族人立釁、立锦、秩敦等目击心伤,徘徊不已,共商造石桥于予。予于是抚怀而起曰:造是桥者,其在斯人乎?则不禁怂恿其事,首捐一切匠师工饭之资。釁等自此阖族批工,率皆踊跃争先。其兴工也则在二月廿三,其完工也则在四月十六。挑沙叠石,工夫约计三百零,督匠取材,勤劳多赖三董事。予伯禋祀捐文二两,予弟立智捐文五两,予出匠工费用,总计六十余两,俾得告成,不诚为快举哉。予因拟诗一章以赠董事焉。曰:胡孙山下石桥成,来往争传董事名。石叠千层泉百丈,崎岖顿作坦途平。董事喜而受,乃以私议榜其桥曰“鸣玉桥”。其鸣也,将假桥以鸣泉声乎?抑假桥以鸣予字乎?然以桥鸣泉,泉固得受。以桥鸣予,予何敢居!姑从其名以鸣之,俾后之观者知天下事不尽由于不平则鸣也。

皇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夏月,兰桂书屋立昆谨著。

【问源亭记】

亭在鸣玉桥上,本年甲辰春月造也。予在祠辑谱,欲往游而未暇。夏五始得偕予兄往观焉。时翠屏含黛,绿草凝烟,清香之气沁人心脾,亦尘俗中一服清凉散也。顾山穷水尽,绝不知世路之遥深,而有所取于问源亭者,则水之源源而来可知矣。兄率意而题,予玩景而志,一时亭座左右,虽非若草堂对画,竹阁寻诗,而予叔运木取材,数日而建斯亭于桥焉,亦樵童牧竖问津而不迷者也。予兄笑语曰:弟抑知文章之胜乎?学有本源则可以问诸已,亦犹水有本源则可问诸人。孔子云逝者如斯,孟子云有本者如是,何莫非即问源之意也,而岂弟有取于朱子方塘之诗哉。予不禁悠然会,憬然悟。观亭外之斜阳,观水中之云影,而曰归。曰归,援笔以为记。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夏月,庆墀敬志

(0)

相关推荐

  • 诗韵飞扬 / 墨冉诗社 一条玉带跨潭腰,拂碎波心树影摇(9)

    一桥萦绕古今情(墨冉诗社众诗友题图) 题古桥图 作者/许胜带 苍阴古木入苍穹,一鉴林泉水草丰. 遍染苔痕石桥上,徘徊永久是清风. 题古桥 作者/谢少华 石拱苍苔满,溪旁日照稀. 小风吹叶动,回首绿沾衣 ...

  • 惠州古桥辑录(惠东部分)

    惠东县 黄沙塘高桥  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村黄沙塘小组,平梁石桥,桥墩很高,造型独特(拍摄:土豆豆). 甜济桥  位于惠东县高潭镇泔溪村,石拱桥(拍摄:小于一). 永远桥  位于惠东县稔山镇涧背村,平 ...

  • 常熟古桥魅影探幽之一(古城琴川河篇)

    2018.08.21边习虞阅读 383 回忆日记 常熟是江南水乡,水乡的特色就是桥多,出于对故乡的别样情愫,突发奇想寻访常熟古桥.按陈颖.张军所著<常熟古桥>一书上列出的名录开始逐一寻访, ...

  • 北海公园的古桥知多少,永安桥的狮子成谚语

    永安桥 北京的古桥很多,较为集中的是北海周围.北海公园是有着900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公园的水域面积比陆地要大,从金中都在太液池(北海)沿岸建宫苑,到明清两朝北京皇城内围中海.南海.北海建皇家园林,完 ...

  • 廊桥遗梦,百年时光里的遇见

    留住最美瞬间2021-01-27 20:18:09 从地图上走下来 打听一座古桥的位置 赶路的老人告诉我 古桥站在小河的岔口 锄地的农妇告诉我 古桥就在土路的尽头 这些怕你误事的建水人 回答,然后给你 ...

  • 乡村古景:汾口赤川源

    遂邑赤川源汪德润堂里居图记 严遂上游有地名赤川源者,其名为赤,殆不失赤子之心即为德欤?而川广自源则能滋润者也.斯地也,象岗后踊,狮山前列,虎岭峙于西南,龟形锁于东北.我祖鼎矜公尤爱其赤川发源于此,遂卜 ...

  •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斗应桥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斗应桥 赤川口村居象山之下,跨溪分布.赤川源自棠岭而来,穿村而过.桥梁便是交通载体.村落水口一单孔石拱桥横跨溪上,一头依山,一头靠向田畈.桥面有凉亭,凉亭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瓦盖 ...

  •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登云桥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登云桥 汾口镇界川是淳安县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的地方.这与赤川余氏.汪家桥汪氏在明朝的历史人物有关.赤川口村明朝时有余乾亨.余乾贞兄弟中举人中进士,入朝为官,在家乡修谱修祠,造塔造桥 ...

  • 古桥风韵:汾口三底后溪大桥

    古桥风韵:汾口三底后溪大桥 汾口武强溪南有富占源,小溪流水至三底村与三堨灌水相汇东流,至郑家村北流入武强溪.三底村称村后之水为后溪.富占源到三底的溪上有一座双孔石拱桥,古名大桥.宋祁村余氏宗谱三堰图上 ...

  • 古桥风韵:汾口三渡一门桥

    古桥风韵:汾口三渡一门桥 汾口镇界川水系称作龙溪,龙头坞(龙亭坞)张氏谱作龙川,源于交界郑家,至三渡村威山入武强溪,全长十余里.龙头坞有毓秀桥,赤川口有登云桥.斗应桥,三渡村有一门桥. 一门桥为单孔石 ...

  • 古桥风韵:汾口宋京湛川桥

    古桥风韵:汾口宋京湛川桥 淳安,群山环抱,溪流多内流入武强溪.新安江,奔腾东流.而汾口镇宋京村.湛川村溪流却是不同,小溪西流,外流至开化县塘坞乡,入钱江源.由于我们常常经龙源,过塔岭到宋京村,我曾经产 ...

  • 古桥风韵:汾口龙川社湖溪古桥

    龙川社湖溪古桥 汾口镇有条龙川溪,发源于浪川乡的乌洲源,流入十五都,经十二都入武强溪.乌洲源沈家称龙川,乌林(云林)称排溪,茅屏称龙溪,到仙岭(仙现岭)称仙溪.旧县志作仙溪. 其中,鲁村有条小溪,俗称 ...

  • 乡村古景:汾口汪家桥

    龙溪十景记 龙溪之地,山秀水明,美不胜纪.十景云者,取其尤胜而志之也.夫人之秉彝特异,大抵钟山川之秀而生,迨学成行重,业进德修,炳然为山川生色,是人以地灵而杰乃出,地以人杰而灵益彰也.我祖绿公自宋皇祐 ...

  • 乡村古景:汾口富石(风沂桥)

    富石八景 狮石山 白石磷磷草色新,或为牙瓜或为鳞. 春风鼓动番成舞,引入华堂作瑞珍. 象石山 美石盘桓黑似䃜,不名野马不名犀. 历山曾有耕田迹,肯借春风雨一犁. 马石山 山间有石大惊人,散作花骢云满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