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读书?读了啥也记不住?三个方法帮你实现高效阅读

最近很多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读书是好,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读书,每每拿起一本书,没看两分钟就跑神。万物皆可阅读,那这书究竟要如何去读呢?

我挑战过年阅百本,尝试过快速阅读,也试过细嚼慢咽的阅读一本书,还试过一本书反复的读的那种感觉,所以作为一个有几年阅读经验的人来,简单分享下我对于阅读方法的几点理解。

一、阅读前需要摒弃的坏习惯

1.字不认识,停下来?

以前我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字不认识,就先停下来,查个字典,等到我想再往下读的时候,就发现那本书读起来没意思了。所以这本书也就束之高阁了。

阅读间隔会打破我们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先把这本书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那你就放下,这本书的知识暂时还不适合你。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2.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

有人会一边读着书,一边拿着手机看,看一会儿读两句,再看。这是一定要避免的习惯。

点开手机看的那种感觉跟抽烟是一样的——上瘾。心理学家研究过,这种快感对应的脑部活跃区域,跟抽烟甚至吸毒的大脑区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读一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手机放起来。

二、两种阅读方法

1.带着目的去读。

比如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这时候我就会去阅读所有与教育孩子有关的书。再比如我的工作会让我经常写新闻稿,我就会去看新闻稿有关的书。这就叫作带着目的去看书。

带着目的看书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本书的框架和脉络:

  • 问题是什么,
  • 研究现状是什么,
  • 怎么解决问题,
  • 这里边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
  • 最有力的案例是什么,
  • 怎么论证的,
  • 最后对对方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带着目的看书的读书方法。

2.没有目的的阅读。

没有目的的阅读不代表没有价值。就像我读《明朝那些事儿》那本书的时候,或者我看《日日是好日》这种类型的书的时候,没有目的,纯粹欣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里边好好读,认真体会,看看这本书有没有冲击到你的心灵,看看你读完后是不是觉得很棒。这种感受会比带着目的读书更开心,因为它是更高级的一种探寻。

带着目的读书,往往读的是舒适圈周边的东西。自由阅读则是突然跳到一个未知黑暗区域,你会慢慢探索这个未知黑暗区域,当你发现了一点亮光,它开始亮起来的时候,你又跳到更大的区域,又亮起来一点,最后,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个大脑变成了解放区。这种感觉特别令人愉快。

三、拆解书的框架

1.主题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所以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他人的力量》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

不同的书的主题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有些书是在我们读完之后,从整体出发才能发现它的主题。小说一般都是这样。我们很少看到那种刚读第一句就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的小说。

但工具类的书不一样,这类书的阅读目的是让读者解决问题的。所以针对这类书,我们首先要在书中找到定义这个问题的句子。对主题的定义一般放在第一章、第二章,一本书前面的部分多是用来下定义的。

2.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3.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4.画龙点睛,一句话总结价值升华

什么叫价值升华?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讲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一般在一本书的最后一部分。

所以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从书里提炼出问题,也就是书的使命,同时将它的价值进行升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