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二年:中国是如何富起来的?

改革开放四十二年,中国人民的生活从勉强温饱到逐步小康,这条路看似走得顺风顺水,但其实每一步的变革都走得极为小心又极为勇敢。1978年的中国就如同一列在旧轨上行驶的绿皮火车,轨道老旧斑驳,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火车也早已不堪重负。

面对极低的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以及整个社会都较为松垮的工作积极性,国家最终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改革开放的决议,切实着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那么在激荡的四十二年中,中国到底是如何富起来的呢?

向内改革,经济松绑

1978年之前,国家还处在计划经济之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一个高度集中的体系中进行运作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就相当于一个总的调度室,负责统筹执行全国的生产与分配。那时所有的商品都需要专门的票来购买,每个人都被粮票、布票、盐巴票等繁杂的票证所限制,连蔬菜也是多由生产队进行分配。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每一步都被计划裹挟,国家的发展也受制其中。面对发展的困境,国家下定决心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破除计划经济的禁锢,转而发展市场经济。

国家主要制定了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即'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在1978年以前,我国不存在所谓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公有制一统天下。

在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后,在1980年12月11日,在中国温州颁发了第一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温州女孩章华妹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个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大批民众的就业问题,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这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再受制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按量领取,而是真正做到了市场供求的平衡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都获得了差异性的提高。

1992年,领导人在南方讲话之后,私营经济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借着这股经济改革的东风,有大批年轻人选择下海经商,这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后中国社会的商业格局。从这股下海经商热潮中走出了许多当代著名企业家,比如当时33岁的任正非靠着两万元建立起来的华为,如今市值早已达到万亿。

除却对所有制的改革,国家还着重在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上下了大功夫,即放开商品的价格、不断加快建设现代的市场体系。这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政策推进,不但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找寻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国情的道路上,也为中国接下来引入外资和参与全球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开放,合作共赢

1979年,中国分别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着力吸引外资来华投资,从此也就逐步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出口额在1991年还只有120亿美元,但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10070亿美元,在短短的23年间出口额便翻了八十多倍。

这展现出中国正一步步加快与外国投资的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此时,中国的发展已经悄悄地搭上了国际合作的快车,经济逐渐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2001年,中国经过长久且艰难的谈判成功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真正开始走入世界贸易的巨大舞台,为中国融入经贸全球化打开了新的良好开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国走上了新的开放与发展的道路。

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应邀参加,并在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如今的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道路的发展,除了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外,中国还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的相关事宜,以便使中国更好地嵌入到全球化的世界分工中去,同时这也有利于多维度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树立大国形象。

中国已经经历了长达四十二年的改革开放,最终选择并走上了对外开放的经济道路。因为一直采取顺应国情发展规律的措施与手段,现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工业产值国以及最大的单一市场,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也在全球的经贸合作中的巨大的优势和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教育,科技兴国

'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中国这么一个国家,都必须要在高科技领域里面有一席之地。'这是1988年领导人在视察已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所发表的讲话。只有发展教育,国家才有未来。

1977年中国恢复了停摆了11年的高考,中国高等教育迎来新的春天,也为接下来四十二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77年的8月6日,在武大院士查全性的提议下国家领导人拍板恢复高考,人们的学习热情被重新激发出来,数以千万计的考生放下手中的锄具、渔网还有工厂的零件一起奔赴考场,为中国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77年的高考恢复无疑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支持。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党委书记朝克教授就曾感慨道:'几十年前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更是切实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

中国长达十年高等教育都处于空白阶段,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端,人们对建设美好生活充满了热情,所以这段时间中国在诸多方面的研究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与突破。

1983年,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然而到2017年中国便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航天领域,从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一跃到2020年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这一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中国只用了17年。

一直以来,中国都秉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加大科学教育投入并着重培养高素质型人才。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激荡四十二年,不难发现只有在对内进行适当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学人才培养,对外采取开放态度、追求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才能真正富强起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