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微信终于上车!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信息时代,“交流”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需求。利用电子产品这个媒介平台,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无论是和人的交流还是和机器的交流,都占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19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每天使用的 App 总时长约为 4.7 小时。手机是这样,那么看电视呢?玩电脑呢?加上这些场景,我们每天和设备进行交流的时间恐怕要超过 8 小时,比标准上班时间还多。
除了这些静止状态外,驾驶同样是需要频繁信息交流的场景。家人可能会关心我们在路上是否安全,朋友们会关心我们是否能准时赴约,客户关心我们距离会议地点还有多远,哪怕我们手中紧握着方向盘,但手机信息依然滴滴哒哒响个不停。
最要命的是,我们都知道在开车的时候看手机,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既然开车的时候不能碰手机,那么恐怕只有安装在车上的微信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在8月26日的重庆智博会现场,腾讯公司CEO为我们带来了车载版微信,汽车产品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IM工具。受此消息影响,与腾讯达成合作的长安汽车一度涨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车载版微信到底是有多么“民心所向”。

//////////

终于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聊微信了 

加上了“车载版”三个字之后,这一版本的微信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车载版微信在功能上和我们熟悉的手机版微信有着较大出入,主要是功能的取舍变化比较大。
在智博会现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为我们演示了车载版微信的具体功能,他使用车内预装的微信,向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发出了信息。
其他功能呢?发表情包?刷朋友圈?抢红包?抱歉,车载版微信都没有。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车载版微信发送的信息仅限语音,读取信息的话会利用文字转语音功能自动转换成语音播报。另外车载版微信还支持语音通话,也就是说车载版微信的功能,就只有发/读语音信息和语音通话两样。
车载版微信的功能不多,UI 自然也比较简洁,一切功能都通过语音来完成。可以说,由于这是一款车载软件,所以微信团队针对功能和 UI 做了不少减法,以至于让驾驶员能够专注于驾驶,但同时又能满足信息交互的需求。
车载版微信难做吗?从现有的消息来看我们认为并不难。同样的软件不光微信能做,市面上任何一家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公司都能做,甚至在语音唤醒、识别这些技术上,阿里和百度做得更好。
但车载版微信这一产品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微信”二字。
车载版微信相较其他产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本质是手机版微信的一个延伸,换言之我们的社交场景可以无缝地从移动端切换到驾驶端,不用担心“失联”。
例如,点开车载微信的通讯录里面都是熟悉的面孔,张总李总都在里面,而不用特意去做其他联系方式;说不定聊天记录也可以瞬时同步,刚刚聊的话题,我们在车上依然可以继续聊。
不难预计,车载微信所提供的无缝体验是其他软件所无法比拟的。要说语音通话那么打电话也可以,但就体验来说和聊微信相比始终是割裂的。
在我国用户已经对微信形成深度依赖的今天,正好凸显了车载微信的价值。驾驶员们不是要一款能在汽车上使用的IM软件,他们要的仅仅是能在车上用的“微信”。

//////////

 车载版微信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 

从这几年开始,车企们便开始针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加入了不少时髦功能。车载版微信能够诞生也是基于这个大背景,当产品本身拥有支持车载版微信的能力和条件,这款软件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吉利在今年夏天发布了全新的 GKUI19,这套系统专为汽车而生,其意味和手机上的 EMUI 等系统差不多。在吉利(准确说是亿咖通公司)看来,汽车也是一款智能硬件,因此自然需要一套与之配套的智能系统。
GKUI 正是为此而来,它在智能运用、人机交互方面都作出了一些改变,包括语音控制车辆部分功能,支持语音通话等。
至于走在智能化前沿的特斯拉,在车载系统升级至 V10 版本后正式加入了视频在线播放功能,用户可以在车上看网飞或者 Youtube。马斯克还表示,未来的特斯拉将支持更多的车载娱乐功能,包括卡拉 OK。
哪怕是做法不同,但车企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他们要让中控大屏和其他智能组件被更好地利用起来,让汽车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其他场景中的智能中枢。
在这个大趋势环境下,微信的动作可谓是顺势而为。一方面车主对车载版微信有着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微信提升用户粘性的好机会。与此同时,随着车载微信的推出,也能推动汽车市场的升级换代。
未来的新款汽车可以没有胡里花俏的“智能功能”,但必须要支持车载微信,否则极有可能会被潜在用户抛弃。在市场上软件推动硬件创新的情况不算多,但如今的微信绝对有足够的号召力可以达成这一壮举。

//////////

 微信上车,你敢聊吗?

微信一直以来都向人展示着“专注移动端”的信念,以至于在PC端只推出了颇具妥协意义的微信客户端。本次车载微信也是一样,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极度克制甚至进行自我阉割的全新微信,它并不会提供给你普通版微信上的所有功能,相反只会在特定的地方,帮助你达成特定的目的。
行车的时候只适合用语音交流,所以车载微信就只有语音功能;看朋友圈发表情包会有安全隐患,所以就砍掉,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对广大司机朋友来说,车载微信的出现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信息读取问题,毕竟听微信语音肯定要比拿起手机来看安全得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算将所有的信息提示都换成语音模式,开车的时候聊天始终是令人感到不放心的行为。在车载微信未出现之前,部分司机可能会因为安全顾虑而选择完全不回消息,但车载版微信出现之后,他们便有了开车聊微信的正当理由。
车载微信的出现到底是让行车变得更加安全,还是起到了负面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我们也期待腾讯可以在正式版车载微信上进行更多的安全升级,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使用这一功能。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那么或许可以察觉到车载微信的真正意义。对,答案就是无人驾驶。
如果将无人驾驶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那么车载微信便显得更具实际意义。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将车辆的驾驶工作交给AI,让他根据各种算法来帮助我们驾驶。那时候我们在车上聊微信,自然就“光明正大”了。
如果放在当下的话,小雷还是会保持观望态度。至少小雷在坐网约车或者出租车的时候,还是希望司机能够暂时放下微信,专心开车。

本文编辑:Wallace

(0)

相关推荐

  • 联手腾讯拥抱B站,哈弗新一代智能网联系统奉上哪些惊喜?

    在汽车圈,每逢新车亮相/上市,车企都会为新车举办一场盛大的发布会.但为全面升级的智能网联系统"搞事情",可见哈弗品牌对其十分重视. 6月24日,哈弗与腾讯联手宣布,哈弗新一代智能网 ...

  • 5G时代来临,车载微信上线后会在后续带来怎样的惊喜?

    2019重庆智博会上,长安汽车携手腾讯首次为大家演示了微信车载版.据介绍,为了保障司机行驶安全,微信车载版仅提供用户最需要的常用功能:消息播报与回复,查看未读消息.发送消息以及语音通话.刷朋友圈.看公 ...

  • 语音助手鏖战“全双工”,车载会是一个好场景吗?

    一方面,作为最接近自然交互的形式,全双工已经成为智能语音领域的"香饽饽",各大AI语音巨头都在积极布局. 另一方面,车载场景的人机交互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手没有被完全解放的情况下, ...

  • 荣威i5亮出智能互联牌 朗逸、帝豪GL、轩逸接连被绝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智能汽车被人们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 尽管全自动驾驶.AI助手这类代表着智能汽车完整形态的功能目前离普通 ...

  • 13.99万起的“诸葛”版SUV!告诉你啥叫真的聪明

    捷途X70,作为捷途的首款产品车型,从推出以来凭借着高颜值.高配置.亲民的定位,再加上有奇瑞的背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在这几年当中,该款车型也在不断的优化车型,比如推出X70 PLUS版,以此提 ...

  • 聪明车的神仙操作 智能座舱该是这个样子

    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球,在汽车领域,也在进行着从大屏时代向智能座舱时代的迭代,如今各种智能座舱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好的科技绝不是一味的炫技,以人为本才是科技最终的归途. 实际上,智能座舱改变 ...

  • 首创微信车载版,为什么是第二代传祺GS4?

    文丨杜余鑫 编辑丨小雪压不住 微信车载版背后不仅仅是一项功能,背后更是第二代传祺GS4以及广汽传祺以用户视觉出发,解决用户痛点,顺应消费需求的客观呈现. 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活跃账户数已经 ...

  • 腾讯把微信弄上了宝马车,还带来了语音交互的小程序

    腾讯在去年8月正式发布了旗下的微信车载版,这个特别版本的微信基本上采用纯语音交互,来消息的时候会进行语音播报,播报完毕后用户可以语音回复或者通过取消指令关闭相应页面,也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拨打电话.同时, ...

  • 难离网联,2020款哈弗F5要搞智能社交优化

    我们常说,美丽的躯壳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 尤其是渐渐长大,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就更觉得才貌并重的形象愈发难得,毕竟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似乎人人都在"聪明"的经营着自己的美貌,却 ...

  • 车载版微信公布:开车也能方便收发消息

    8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公布了车载版微信的最新消息.马化腾表示,车载版微信将会在长安汽车即将发布的新车型上展示. 马化腾表示,"过去一年 ...

  • 自带微信,永不掉线 福特领界S要跟中国品牌抢地盘

    由于中国迈入汽车社会的时间要比欧美等成熟市场晚了不少,因此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购车习惯与欧美国家消费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让很多合资品牌车型在中国市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或者说不接地气.与此同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