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家装行业观察“纯信息经济只能导致寡头结构”的互联网本质

桃花潭按

作者简练,某国家基金高级研究员。这是作者结合自己对互联网家装行业的观察和近期国内对大型科技平台垄断性市场力量反思所做的一些笔记。虽然缺乏完整性,但希望这些思想火花能够启发更深入的思考。

正文

近期对互联网家装行业的咨询有一些观察和了解。

互联网家装行业特点,其实没有什么门槛,一家土巴兔,一家齐家网。这种互联网家装核心其实就是派单,问题在于派单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直接体会就是,齐家网,也就是给我推3-4家装修公司。这两家搞的策略是——让你填表,然后用一个低价来吸引你,其实真实的价格可能超过他开价的两倍。比如厦门130平米3室2厅,齐家网弹出来7.7万,实际上普遍认为应该在1平米1500-2000左右,110平米套内面积,大概要17万。

土巴兔真正的派单收入大概是4亿。齐家网派单收入4.5亿,号称毛利6000万,其他是业主资金管理——这个不是收入而是资金池。还有做材料,但没有优势。土巴兔给装修公司供材料,齐家网给业主供材料,其实都不专业。然后两家都有多轮融资,齐家网到港股上市,24亿港币市值,土巴兔80-100亿号称独角兽。

所以讲到最后就是个派单的业务,派单本质上是流量的倒卖,从寡头平台那里导流买来一些浏览用户,并筛选出真实业主出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装修公司。这就是纯信息生意能干的活

所谓材料供货等,认为没有门槛,也不专业,是错误的方向。这个派单其实是一种流量批发,也就是搞个价差。原因在于,互联网看着好像开放,其实高度集中于若干垄断平台。你只能从垄断平台那边去买流量。比如说抖音给你导流一个业主——以这个浏览者登记互联网家装平台的注册信息为标准,立刻就扣费80元。那么考虑实际的有装修需求的真客户,大概是200元一个客户成本。然后其他家再派给一个装修公司,从装修公司收多少钱。实际上就是个差价。

从这个案例,可以观察互联网的本质——纯信息经济只能导致寡头结构

幻想的通过互联网来自己接触到“远方的朋友/读者/客人”是不现实的。大部分在互联网上开店(比如商店)的人注定都是炮灰,或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爱好。如果你不去从互联网寡头那里买流量或者用低俗刺激不断无下限的方式吸引眼球的话一定是不能支撑经营的。

互联网家装行业,齐家网、土巴兔为了试图低成本获客就搞所谓私域流量,那就是自己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上开内容号,自己的公众号或者养一些大V,但发现效果很差。看了实际的视频,问题就在于格调很低,都是拿便宜作为噱头。自己的公众号、抖音号、APP其实下载量都是很差的,无论是土巴兔还是齐家网。当然土巴兔在线下还做了很多广告,但也没有什么用——直接被吸引去下APP。也就是说,普通的开内容号去“自己创造流量”,寻找“网上客户”是很慢的。

实际上互联网就是这样。说通过互联网推销自己其实是很难的,是被忽悠的。互联网的自创内容,除非你是专门迎合受众的专门运作大V——通常格调不高,否则你是很难得到大量粉丝的,无论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企业端,还是为了推销自己成为网红明星——内容端

互联网就是最后收敛到“寡头平台”—“从寡头平台购买流量”的结构。只有这个组合,这个“经济生态”才能自圆其说。他不是一个“人人可以获得广泛受众”的结构,而是收敛成少数巨型寡头控制一切数据的结构

其实这也暴露了互联网的本质:只有平台是两头吃的——从倒卖流量吃广告主(企业),从内容贡献端吃试图变成网红的人(如B站、抖音)。然后把流量当作商品卖。但品质其实不搞。高质量内容永远是稀缺的,高质量要么是内容本身好,要么是广告宣传的产品质量好。

唯一可能正向的做法,是真的和高品质的制造相结合,然后用互联网渠道帮助高品质的制造商推广,这种方法不需要可以追求流量的不断膨胀,可以是一个良性的利益链条。但是这条路现在中国互联网和一大部分国际互联网都看不上,表现在不断压制、降低制造的份量和重要性,以为“网络PROMOTING”是一切,是比制造更“高人一等”的。

包括在融资上也是如此,其实对制造业一窍不通的互联网寡头的“工业品流通”部门打着赋能的旗号大笔融资,吹的天花乱坠,其实根本不懂制造业。——在泉州看到的“京东工业品”的宣传会就是如此。

高品质的信息技术永远是和制造互动的,比如真正的有限元分析等基础的工业软件与高品质工业制造的不断循环反复迭代改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