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南唐

国号

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所以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国号“齐”

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以扬州府为东都,改国号为“”;史称“南唐”。


疆域

南唐是十国里面积最大的政权,南唐北面、西北面与中原政权以淮河至大别山一线为界。

西面与楚相隔,长江沿岸有蕲州、黄州和鄂州。

南面隔南岭与南汉分界,东南面,早期的南唐隔武夷山与闽国为邻。

东面与东北面,在苏州、无锡一带与吴越国相望。

南唐最盛时幅员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区划

全国分为三道:

河南道

下辖海州、濠州、泗州

淮南道

下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寿州、庐州、舒州、光州、黄州、泰州、蕲州

江南道

下辖润、昇、常、建、泉、剑、漳、汀、宣、池州、洪州、江州、鄂州、饶州、吉州、袁州、信州、抚州、筠州、虔、歙、潭、岳、衡、永、道、邵、辰、叙、全、南、江阴军、建武军。


南唐皇帝

南唐烈祖李昪:南唐第一位皇帝、南吴权臣徐温养子。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元宗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南唐烈祖李昪长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沿用宋太祖年号建隆。

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末代皇帝、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继续沿用宋太祖年号建隆。

  •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 开宝五年(972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货币

大齐通宝

【缺角大齐】

【四眼大齐】

大齐通宝,李昪代南吴称帝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

宝大元宝

宝大元宝是南唐李璟保大年间(943~957年)所铸,“保大元宝”背天铜铁钱,历代谱录载总计存世不超过十枚。因其存世罕少,被列为中国古钱币五十名珍之一。

已面世的保大元宝钱大多制作厚重精好,直径约在31毫米-35毫米之间,重量约在15克-25克之间。钱文保大元宝四字均为带有隶味的楷书,书法俊秀拙朴,右旋读,背穿上镌一天字。

这枚保大元宝背天古币,直径3.2厘米,重10.65克。从表面看,为红铜;而在显微镜下看,是青铜,边有合范浇筑痕迹,传世包浆,铜质细腻。

永通泉货

永通泉货为南唐元宗李璟在位时期所铸造,分为隶书,篆书两种。

永通泉货其隶书钱又有阔缘,窄缘之分与精字,细字之分。永通泉货铸期只有大约半年时间,当年铸造量不大,现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

唐国通宝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唐国通宝是在战争需要经费、战败需要赔款的背景下铸造的。

“唐国通宝”版本极多,仅钱文书体就有篆、真、隶三种,篆书以初铸时的当二钱制作最为精美,但所见不多。

其中以大字、细缘小平钱最少见。篆书“国”字呈方形的称为“方国”,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独特,笔法秀丽,与普通品迥异,是“唐国通宝”钱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见。

大唐通宝

大唐通宝铸于南唐李璟显德年间,与唐国通宝通用。钱文隶书对读,有光背及背上仰月纹者。以大、小区为二种,一般径约2.4厘米,重约3克。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南唐元宗李璟在位(943-961年)时期所铸的,在继承了唐开元通宝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铸造出中国最早的对钱:隶书开元通宝和篆书开元通宝。

南唐开元通宝的主要制式特征,便是其宽缘。南唐开元通宝钱,普品相对较多,唯特大型阔缘珍稀,阔缘大型次之。


政治

中央方面

李昪以杨吴丞相的身份篡权,因此特别惧怕宰相权重。李昪采取一系列巩固皇权、分割相权的措施,不让宰相任上时间太长,以防宰相权力过重。

南唐在中央设置枢密院,烈祖李昪时隶属于门下省,到后主李煜时改名为“光政院”,军政、财政的大权全归枢密院,宰相不过虚位而已,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南唐统治者还适应临时需要,设置一些特殊机构以处理机要政务。

除此之外,南唐统治者还适应临时需要,设置一些特殊机构以处理机要政务。

比如:

  1. 南唐元宗初年,设置“宣政院”于内廷。
  2. 后主时,设置“澄心堂”掌机要大权。
  3. 最后,烈祖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采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的办法,以皇帝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地方

南唐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州县为主,以州领县,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县下设场,再细化为镇、乡;另沿唐制,以监管理盐务和铁务。

两京制

南唐时期实行两都制。杨吴时期,以扬州为都城,后以金陵为西都。南唐建立后,也采用两都制,改金陵府为江宁府,称西都,扬州仍为东部。


军事

军制

南唐虽然偏安江南,但长期以来宣称自己是唐朝的余胤,所以南唐的军制也一直是模仿中原王朝和晚唐时期的模式,其基本编制和后周相仿,也有中央禁军、节度使镇军和各地乡兵之分。

南唐的地方部队,也就是镇军和乡兵,也和周边各政权不同。南唐各州各县都有州县兵,分由刺史、团练使、指挥使等官员统率。因此,南唐不存在方镇军队,节度使统率的镇军,也就是州县兵。乡兵则类似于今民兵、后备役。

兵制

禁军兵制,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每厢应为两万五千人,厢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有正副之分,厢之上设有番号军,每番号军设有左右两厢,番号军归中央统辖。

南唐禁军往往冠以雄武﹑龙武﹑神武等名号。六军置有统军、副统军、都虞侯等将官,由于地位重要,其将领往往兼领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侍中等职官。大将军、将军设置较少。

可以肯定的是,南唐大将军之职有虚设的情形,主要安置降主、勋臣,具有加官性质。左右厢各置都指挥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