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浮世绘,学界现形记(上) ——评李洱《应物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中,有一百个应物兄。

《应物兄》在获奖前后,在文坛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喜欢它的人,说它是新时代的《儒林外史》;不喜欢它的人,说它一地杂碎。事实上,书里也多次提到唐风做的杂碎汤多么地受人喜欢,关于杂碎,书里也有很多经常的记录。

在看《应物兄》之前,我几乎没有读过李洱的任何作品,甚至都不知道他为何方神圣。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想说明,我写的评论仅仅针对《应物兄》这本书。

记得前阵子写徐则臣的《北上》书评,绝大部分读者都认可我的评论,可还是有个别人跟我说,徐则臣的别的作品如何如何好,在读他的书之前,我不知道徐则臣是干什么的,我的书评仅限于他获奖的《北上》,他的其他作品还排不到我的读书计划上,因为需要我去认真读的书太多了。今天,我还是这个观点,我只就书论书,作家本人及作家的其他作品不是我评论的范围。

在刷过抖音之后,很多人连碎片化时间都没有,面对皇皇80多万字的《应物兄》,他们连翻一翻的勇气都没有,即使偶尔地翻翻,也是风过了无痕。也难怪,这不是一个阅读的时代。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跟别人有着不一样的认知,能将鸡零狗碎(有点不当)的东西写出如此厚重的两大本,在创作上来说,我非常佩服这个作家的定力。没有码过字的人不知道定力的重要性,没有写过长篇的人,不知道废话的难写。在一部长篇中,最难写的内容是,明知道读者不会认真看,可还要硬着头皮编的内容。因为书的厚度,激发了我读下去的冲动,不为别的,起码它可以给我日后码字积累经验。

应物兄是个人物,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贯穿在整部书的内容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通过应物兄的眼睛出现在书里;所有的故事都以应物兄的感知为素材。

应物兄是济州大学的教授,年纪估计在五十岁左右,这样的年纪差不多是大学里中流砥柱的年纪,事实上,应物兄在济州大学真的是个人物。

他师从济大著名的教授乔木先生,乔木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是济大的四大导师之一,精通书法、德高望重。应物兄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乔木先生的女儿乔珊珊的爱人。这样的组合方式是80年代大学校园里常见的现象,很多名教授都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精神,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研究生。

随后,应物兄又到美国留学,他的导师叫程济世,程济世教授生在中国大陆,后来跟随父亲去了台湾,最后在美国研究儒学闻名于世。程济世出生在济州,他的心底还保留了济州的很多美好印象。

故事从济州大学在副省长栾廷玉的资助下,准备建立叫响全国的儒学研究院开始的,这个设想是济州大学的校长葛道宏提出来的,因为,济州大学在他的治下,日渐势衰,葛校长要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专家建设国内一流的学科,并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来提高济州大学的名望。

故事的背景应该是在21世纪开始的前后几年,济州大学要建设国内一流的儒家学院,他们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程济世教授的身上,因为,程济世教授也表现出了叶落归根的想法。

程济世先生有个门徒叫黄兴,他是给香港老板当马仔出身,意外暴富后投靠在程济世的门下,程先生叫他“子贡”,这个名字无疑是有来头的,因为,孔子有个学生叫端木赐,别名子贡,黄兴被人叫子贡,完全是在模仿孔子的门生。子贡是个商人,他负责为程先生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做回国前的调研,子贡代表程先生跟济州的各色人等进行了深入的接触。从副省长栾廷玉,到大学校长葛道宏,再到当地的富商铁梳子、雷山巴等人,还有动物学家华学明、和尚释延安等,由于故事发展的需要,书中还涉及到济州大学的姚鼐教授、何为教授、芸娘等知名人物,当然,也会涉及分布在政商各界济大的校友邓林、费鸣、文德斯等人。当然还有跟邵侠愚私奔,最后嫁给应物兄的乔珊珊,以及邵侠愚同性好友朱颜等等。

子贡确实了不起,他不仅因行踪飘忽让人捉摸不定,更为重要的是,他一边跟应物兄谈论着筹划儒学研究院的事,一边跟栾廷玉副省长谈着济州的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且有关各方对他都是恭敬有加,哪怕是常务副省长小工想接见他,他都以不愿会客为由将副省长大人拒之门外。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事社会,只要有事就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有人瞄准了济州城开发的商机,趁机搞房地产开发大赚特赚;有人因为在招商引资方面功勋卓著,而通过各种门路将自己的嫡系塞到筹备中的“太和研究院”;利益和关系让形形色色的人在书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那是一幕大戏,帷幕拉开,好像就直接对接到现实社会,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可故事还是要结束的,栾副省长被自己的夫人举报,最后被双规了,葛道宏校长被调离了,程济世先生来到济州,他不是奔着儒学研究院来的,而是来看望他的不孝子留下的情种,应物兄不知死活,因为他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关于书评,待下集继续,敬请期待!)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