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具有智慧的孤独
人应具有智慧的孤独
窦 旭 民
众所周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需要有社交的。然而,现实告诉人们,并不是交的朋友越多,生活质量就会越好,盲目的让自己“合群”,接纳更多的圈子,久而久之,人就会疲惫不堪,心也会因此负重受累。
众生芸芸,尘世苍茫,在人生路上,只有看尽百态,尝尽冷暖,才会真切的明白孤独才是人生常态,同时独处也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生活情操。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光里,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才能修养自己的言行,修行自己的心性。故而,孤独不仅不会使人变得不合群,反而会变得更加自立坚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低质量的“合群”,的确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唯有独处,才能让人更加清醒,更加坚韧,让人有时间冷静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委屈自己去随意附和。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而且也正是自己一个人独行出来的。除了婴幼儿时期和衰老无力之外,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我是在中年之后开始喜爱独处,喜欢清静,习惯孤独,擅长一个人独立思考。特别是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一般的待人接物,基本都有个人的理念和方式。不爱参加聚会,不爱参加宴请,不爱到热闹繁华处游逛。学会了一个人行走,喜欢与人不远不近的相处,懂得了慎言和自律。
凡是一个正常的人,自己的事是一个人扛下来的;自己的难也是自己熬过来的,自己的路更是自己走过来的。扛着、熬着、走着,人们终于懂得了——人生就是一场孤独而漫长的修行。
当然,在这场修行中,离不开亲人的教养,离不开朋友的扶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民众的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交友“合群”,融入某一圈子,确是一些人的生活特性。要说,并无不妥。但是,一味地盲目“合群”,迎合他人,喜欢随大流,没有个人主见。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了“做回自己”。世界上没有完全能够依靠的人,必须自己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完善自己。
做人还应该明白:人,只有心静了,才会头脑清醒,才能处事不乱。其实,人多时候最寂寞,那是因为在热闹中失去了自己;人多时候最烦躁,那是因为在喧哗中迷茫了方向;人多时候最无聊,那是因为在群欢中失去了个性。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永久的狂欢,只有简单的平淡,越是懂得相守孤独,才会觉得心安理得。一个人只有甘于孤独,内心才会宁静,心境才会恬淡,也就不会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不会把外界的纷扰看得太重。自然也就不会与人耿耿于怀,遇事斤斤计较,而心情永远会坦然愉悦。
有的人为何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淡定从容,处事不慌;而在遭遇到惊涛骇浪时,同样能够沉着冷静,处事不乱,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孤独中修行,得到了真经。
孤独也好,独处也罢,实质就是将一个人置身在整个世界,整个历史中的所处地位。
是的,世间每个人都不过是繁星一颗,沧海一粟,一颗星降落,无碍夜空灿烂;一粒粟沉底,无碍风起浪拍。任何人降临到世时一无所有,离开人世时牵挂皆无,即就是在生命过程中创造的辉煌业绩,同样不属于个人自己,只会载入人类的发展历史。
尤其是当人们进入老年之后,孤独显得更为突出。即便有的人每天活在光环之下,呼朋唤友好不热闹,而其内心仍是孤独的;有些人看似平平淡淡,每天按部就班生活,但其内心却因为有独处的坚持而充实着。
我们这里所讲的孤独,不是心理封闭,不是固执怪癖,更不是谁都不理的痴呆;而是一种淡定心态,一种聪明智慧,一种待人处事的谋略。
这种孤独并不是件坏事,它实际就是一种冷静思维的体现,是一种坦然安逸的享受;只要人们不去过分沉溺于欢呼的表象,不要为所谓的繁杂事务牵肠挂肚,那也就不会抵触这样的孤独。
2020年12月1日于渭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