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从“扶阳”谈冬季养生防病!
冬季是寒邪当令,天寒地冻、万物闭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故人体的阳气也向里收藏,这就造成体表的阳气较弱,而寒邪又最易伤人阳气,所以在冬季风寒感冒最易发生。
我们应该多穿衣服,加强保暖,以防止寒邪的侵入。根据道医理论,很多严重的疾病都是由于病邪经皮肤而入,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从而导致病邪进一步向里发展,古代好的医生都善于治疗外感病,所谓“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千万不要小看了一个感冒,如果治疗不恰当,会给以后患大病埋下祸根。
这一点很多人不能理解,有些人说运动不是可以增强抵抗力吗,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运动本身是没有错,但是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强度。冬季主收藏,如《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是说冬天阳气应处于闭藏状态,尽量不要去扰动它,尤其不能出汗,不然会让阳气受到损伤,所以冬天一定要减少运动、推迟晨练、降低运动强度。否则会出现“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长者少”。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电灯、空调等方便生活的设备,也没有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冬季由于热照时间短天气寒冷加上农业社会在冬季也没有农活干的缘故,古人基本上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黄帝内经》说要“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这种“天人相应”的睡眠习惯其实是对人体健康最有好处的。在冬季阳气要尽可能的收藏,“阳入于阴为寐,阳出于阴为寤”,所以阳气收藏的最佳状态就是睡觉,我们在美美睡上一觉后往往会感到精力充沛,这是因为体内的阳气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同理如果美美的睡上一个冬天,那来年的春天肯定会阳气充足,精力旺盛。晚上入睡时间应选择子时前为宜,有条件可进行短暂午休,子午时在睡眠状态可以保证阴阳顺利的交换。
现在老百姓都知道要冬令进补,每天看到在中医院的市民排着长队开膏方,有的想强身,有的想美容,更多的人想治病,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对膏方的功用和适应症并不了解,如果医生不精通医术或不负责任的话,吃膏方反而会吃出副作用。
还有的人认为进补就一定要吃所谓高营养的食物,也就是高脂肪高蛋白的肉奶蛋类。其实从我们扶阳学派的角度来讲,冬季的主要目的是藏阳气,补阳气,藏阳气最好的方式是睡觉,补阳气则可以通过饮食。
我们道医认为所有食物中营养最丰富的是粮食,《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物为食物之精华、生命之象征,而且谷物大多性温或平,脾胃容易吸收,谷物上吸天之气可助阳,下禀地之土气可固阳,是最好的扶阳食物。
而肉奶蛋类要么性寒以损阳,要么性温热以耗阳,不宜多食。水果大多性寒,正常体质人可以适量食用当季水果,切不可以之替主食以减肥,否则会损伤脾阳从而严重损害健康。
至于蔬菜,性多平和,五种颜色各补五脏,不可偏食,可以多食生姜以祛寒气健脾胃,但辣椒不可多食,因前者色黄入中焦可伏火,后者色红则走上焦易出现上火症状,长期食用会损伤肺气肺阴。
最后讲讲喝水,现在外面喝水的理论很多,有的认为多喝水可治百病,有的认为清晨起来要先喝一杯水,我认为水性属寒,千万不能喝凉水冷饮,一定要喝温水,且不能一次喝多,否则易成痰饮水邪。
冬季一切活动包括思想精神都要以收藏为主,《内经》讲“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可见古人是注重行神合一的。冬季能不能很好的收藏关系到来年一年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从养身防病角度来讲“一年之季在于冬” 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