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2021年第5天:叛逆的莫奈
油画:《向日葵》(Bouquet of Sunflowers)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历2021年1月5日
——购买台历长按第二张图,识别小程序码即可——
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以此来向当时的官方沙龙挑战。
印象主义大师卡米耶 | 巴黎蒙马特大街
他们拒绝追随当时古典主义盛行的美术界权威,发展了一种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勇敢地接受了当时报刊上的评论人用嘲弄的口吻冠于他们的浑名—“印象主义者”,这就是印象派的由来。
这些年轻的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等人。
而莫奈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着,毕竟“印象派”这一江湖花名就来自他的作品《日出印象》,所以说莫奈是印象派开山祖师也不为过。
莫奈 | 日出印象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莫奈的参与和推广,当然,活得长也是莫奈足够保持长时间影响力并奠定了在印象派的地位,86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龄了。
而且他还不像其他印象派的人兜兜转转。比如雷诺阿,中间十几年还跑去搞古典主义,莫奈则是一直坚持印象派的阵地。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说到向日葵这幅作品,不得不提梵高。莫奈和梵高,两人同为印象派,同样有对着同一个东西画画画的偏执,梵高的向日葵11个版本不用说,莫奈的《睡莲》足足整了251幅。
就是因为251幅的数量优势,莫奈最著名的画作成了《睡莲》,而不是《日出印象》。
莫奈 | 睡莲
被符号化的莫奈是和睡莲紧密联系的,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玫瑰,类似中国国画中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一样。被符号化后似乎画家只会画这个了,其实当然不是这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幅向日葵显然不是被符号化的莫奈。他,跨界了,他去画向日葵了。
在《向日葵》的笔触中,莫奈的的色彩是微妙的朦胧光感。也如同其他莫奈的作品一样,这幅向日葵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轮廓线,一切似乎都是人眼在自然光下的色彩观察。
而梵高的向日葵是更多表现的是他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他认为向日葵应该是这个颜色,那么向日葵就是这个颜色。梵高笔触下的色彩更为纯净、明亮度也更高,给人以光亮、明快的感觉。
梵高 | 向日葵
同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的造型相对莫奈的向日葵更为夸张狂野,更具力量感,这也许是梵高最终被符号化为向日葵的重要和原因。
但梵高和莫奈的《向日葵》相同之处在于,都没有阴影。
如果非要说莫奈的向日葵比梵高的好,除了欣赏者的个人感觉外,应该说梵高的向日葵是以突出向日葵,牺牲画面和谐度为代价的。
梵高的向日葵中你往往想不起花瓶、桌面这些构图的细节,甚至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梵高是较为奔放的,往往看后只记住那明亮耀眼的向日葵,而莫奈的向日葵你会记住桌面、花瓶这些构图的空间细节,这也许是早期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吧。
这幅作品的名字通常被翻译为《向日葵》,但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一束向日葵》(Bouquet of Sunflowers),同名的作品还有同为印象派画家的亨利·马蒂斯的作品。
对,就是那个后来成为野兽派开创人的马蒂斯,他的作品相对于莫奈和梵高就更加奔放了。 顺便说一下,其实莫奈画海是一绝,因为莫奈自小生长在海边。15岁时,莫奈结识了以擅长描绘海洋、海岸风光而著称的画家欧仁·布丹 (Eugene Boudin ),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油画。莫奈笔下的大海极富个性,它们时而静谧如水,时而波涛拍岸。
莫奈 | 海
可惜,莫奈已经被符号化为睡莲了,大家往往就忘记了莫奈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