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不能不懂得的几个问题

古典诗歌鉴赏不能不懂得的几个问题

原创湖畔悠悠心2020-10-27 22:08:57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结合温庭筠的一首《菩萨蛮》来分析:古典诗歌鉴赏应该懂得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古代的风俗习惯,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读懂古典诗歌

古典诗词离我们现在时间久远。语言本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涉及到每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文化状况。所以当我们鉴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对每一首诗词所展现的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俗习惯,历史知识有相应的了解。不能死守今日的对言辞的理解去诠释过去古人对某一言辞的词义诠释。下面我们以温庭筠的一首《菩萨蛮》来分析这一问题: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读者接受这首词的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首先就面临着识解这一句文辞的障碍问题。

如果按照今天的词义理解恐怕会很容易把这句理解成诗中女主人公眼前的景物描写:“云烟遮住了阳光,重重叠叠的小山暗了下来”。以为这第一句是地点和时间的环境描写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需要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俗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史载:唐明皇曾经选出十种女子画眉的样式。比如:远山眉。三峰眉等等。小山眉就是十种画眉样式之一,有此学识才能懂得“小山”是指眉毛 ,那么“小山重叠”既不是风景描写也不是指女人眼中室内画屏的朦胧景色,而是指女子眉晕褪色之意。

同样“金”,查六朝以来妇女习惯额上图上黄色以为美。称之为“额黄”。此处是以“金”指代。那么“金明灭”则是指额黄已经明暗不分了。

二.要擅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懂得古典诗学中“诗以一字论工拙”的道理,才能品出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

要了解这一点让我们接着分析:这首词的第二句:

“鬓云欲度香腮雪。”是说“黑油油的长发像团团云朵飘落在雪白的香腮上”,词的一、二句,连起来是实写女子经过这一夜的睡觉,昨夜里画的小山眉褪色,额上图上的黄色也已经明暗不分,长发已经散乱地飘落在雪白的香腮上。面对隔夜的残妆,清晨需要重新梳洗打扮。接着词的三、四句,文意是写起床打扮的情景。其中一个“懒”字,一个“迟”字是心理表现。引起读者审美知觉的注意,成为悬念,激起探索女主人公内心奥秘的期待欲望:她为什么是“懒”于“画蛾眉”,呢?又为什么“迟迟”地才去梳洗打扮呢?作者的诗意已微露端倪,偏偏却要先不理睬,接下来五、六两句只是写女主人打扮成之后的美丽、明艳:“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着。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它们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这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最后两句是写他穿衣时有意无意地瞥见衣服上有新贴的一对对金色鹧鸪。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假如读者的读识思索到此为止,当然也可以得到一种浅层的理解:这首词就是写一个女子懒懒散散地从起床梳妆到穿衣的过程。如果评价描写的妙处,可以说出几句:“用词准确,刻画细腻,把女人的娇懒之态写得呼之欲出。”

但是一个如花爱美的女子为什么却“懒”于画眉,“迟”于梳洗呢?如果读者能够抓住“懒”和“迟”这两个字去体会,进而品味一下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再思索一下该词为什么以“双双金鹧鸪”作结。恐怕就会理解该词中的女主人公的思春之情了: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成双成对的,可是自己呢?

宋人文论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宋人文论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同时举孟浩然的诗例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二字,亦乌得而为佳句哉?”他说的意思是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所以成为佳句全在“淡”和“滴”字用的妙,如果没有这两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两句诗又怎么会成为佳句呢?接着他又引《钟山语录》:“暝色赴春愁”中“赴”字用的最好为证,得出结论:“足见吟诗,要一两字工夫”。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梧桐叶上的雨水稀疏地一滴一滴向下滴。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淡”和“滴”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样的道理,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中的“懒”和“迟”便是“诗以一字为工的”又一典范。更为可贵的是,温庭筠的这首词做到了“诗贵含蓄”,诗人不把为什么“懒”于画眉,“迟”于梳洗“这些说透,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而结尾一句“双双金鹧鸪”便戛然而止,该词这样的结尾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穿透浅层文义,仔细品味词的“味外味”:一个孤独、寂寞、怅惘、苦闷的思春女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双双金鹧鸪”一笔,点石成金。回首全词,意脉贯通,点到而止,令人回味。该词很美。你看,短短八句写的如此亲切自然 ,细腻曲折,紧密而蕴籍。该词许许多多的意思和好处,重重叠叠的奥妙之处,只有“深识鉴赏”才能得到。

总之,要想“深识鉴赏”这首词,我以为应该懂得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我们前文所讲:要把握古代的风俗习惯,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识破词义,从而读懂古典诗歌;

二是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诗眼,即诗之审美情思的凝聚点,它是最能传达出诗人情趣、一首诗的神采的警策所在。清人刘熙载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艺概.诗概)

我以为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中“懒”和“迟”便是“一二字为眼者。”这两个字把这位女子藏于内心的孤独、寂寞、怅惘、苦闷的思春之情微露端倪,含蓄地表现出来。而真正地甩出、破解全词的包袱的,则是整首词的最后一句,乃是整篇词的诗眼——“双双金鹧鸪”:

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这首词艺术技巧极高,浓墨重彩。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可谓说到点子上。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可谓说到点子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