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越说,孩子越不会听,因为你少说了这两句话

无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还是埃里克森,都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往往存在几个不同的阶段。
概括地讲,对于一个人而言,一生中两次比较明显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便是在婴儿阶段及青春期。
冲动的性格
人们在青春期之后会逐渐变得成熟,改掉之前的一些不成熟习惯,但这种改变仍然有别于成年人,对于某些事情的认知、以于自我控制等方面,会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青春期少年们有一大显著特征——“叛逆”。无论是在与同龄人相处时,还是与长辈尤其是父母相处时,他们都会表现出“不服”:
面对同龄人的质疑,会用尽一切方式去证明自己出众;面对父母及老师的管教,他们会体现出不耐烦以及行为上的反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孩子会让父母非常头疼,甚至到了无法正常交流的地步。
其实,从心理层面看,你越说,孩子越不会听,是因为你少说了这两句话。
对于某些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而言,管教他们甚至是与他们相处都是一件十分劳神费力的事情,对身边的人而言是一个“挑战”。
他们之所以会保持这样的反叛态度,是因为在沟通时没有用到合适的方式。假如,在相处时以这样两种方式进行交流,他们的态度相信会好很多。
首先,'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处境';还有一句是这样的:'要不你这样做试试?'
这两句话的语气十分柔和,既不会过于强硬,招致年轻人的反感,也可以起到教化作用,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是十分有效果的沟通方式。
前文提到,青春期的年轻人总是处于一种“易燃易爆”的状态,因为他们的情绪极其容易波动,只有保持相对平和的情绪,就事论事,才可以尽可能避免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师长、父母的长辈还是端着长者的架子,一言不合就强调自己的阅历、孩子不懂事等,只会加重年轻人的叛逆心理,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然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目的都是为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此时最重要的是沟通,而不是让孩子一味地听从或宠溺。
自我一致性
所谓“自我一致性”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观点,指的是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他们内心的一种挣扎。
假如这个时候,作为长辈的家长还一味的高姿态,会让他们产生内心设想与现实的矛盾,处于一种纠结当中。
如果能够像平辈一样同他们沟通,那么,他们的内心相对来说会更加容易接受。
倘若你发现与青春期子女沟通时,子女频繁发脾气、沟通无果,不如尝试用平和的语气与其沟通,这样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社会交往场景当中,也应该多考虑对方的想法与处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如此,相信你会发现在之后的社会交往当中,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关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Erikson, Erik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195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