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推出10条“初心之行”主题线路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十一”将至,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和人文历史遗存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条“初心之行”现场教学推荐线路。

01 歙县上丰乡岩源村

“打不死的刘奎”,令敌人闻风丧胆!

岩源地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皖南山地中心县委领导下的革命游击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游击队队长刘奎、指导员李健春在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书记胡明等的领导下,带领游击队深入岩源地区,传播革命真理,与岩源人民团结一心开展武装斗争。

刘奎,江西省吉安人,1910年出生,1979年病逝于合肥,终年69岁。他是皖南第一支新四军游击队的队长,曾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刘奎是一位皖南游击队的传奇英雄,他的事迹在安徽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他身经百战,九处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次都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因此获“打不死的刘奎”称号,威震皖南。当时,当地及周边的国民党军一遇风吹草动,皆疑为“打不死的刘奎又来了”。

2019年1月,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内,一幅幅史料图片、一件件新四军用过的物品,似是讲述着新四军游击队走过的艰辛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令人深切感受革命前辈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饶的革命斗争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与信念,为全中国人民谋解放、谋幸福,是鼓舞我们砥砺前行、奋发前进的不竭动力!

路    线:上丰乡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瞻仰刘奎塑像、聆听红色故事、感受革命教育)道溪(道溪会议旧址)兰荫滩蛇形(旌泾太中心县委旧址)返回岩源村。

02 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

青山处处埋忠骨,英烈精神励后人

汪满田村是歙县革命老区之一。1934年11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转移途中,后卫团第十九师第三团在汪满田西山降与国民党第四十九师前卫营发生激战,歼敌19人,团长王吉山等7名将士阵亡。牺牲的红军烈士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

1948年4月,中共皖南地委在汪满田召开扩大会议,总结1947年3月以来的南进开辟新区、“大发展”以及反“清剿”等工作。会议确定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为大军渡江准备基地等新任务。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皖浙赣、皖浙、皖赣、苏浙皖4个工委,领导皖浙赣边区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坚决斗争,扩大革命影响。

2005年,歙县人民政府竖立红军烈士纪念碑。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好人”溪头镇汪满田村9旬老人汪在君58载义务守护红军墓,讲解红军战斗的故事。

溪头镇蓝田村半岭鲫鱼背红星岭(红色山道)汪满田(红军烈士纪念碑)大谷运茶厂

03 歙县霞坑镇萌坑村

铁血丹心保民安 舍生忘死为百姓

1948年3月下旬,新四军皖浙支队一部70余人在歙县呈村降完成突袭任务后,转移至霞坑镇萌坑村休整。敌保四团侦知后,纠集400余人突袭萌坑,于4月29日凌晨发起冲锋,新四军战士奋起反击,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攻。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四军从西北方向突围上山坚持战斗,打死敌人20余人。此次战斗,新四军皖浙支队牺牲8名战士。1949年,歙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纪念碑,1978年和2009年又先后2次迁建和修缮。

在涉及群众生死安危的关键时刻,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路    线:霞坑镇洪琴村萌坑(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返回洪琴村。

04  歙县岔口镇竹筒坦

火烧竹筒坦,一把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

岔口镇竹筒坦是皖南山区拥有浓郁红色历史的古村落之一,早在1933年间就有红军在此活动。1947年9月,中共皖浙工作委员会成立,在唐辉等人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歙南及浙西的革命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新四军皖浙支队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1947年12月13日,国民党歙县县长杨步梁带领300余名军警围剿新四军驻地竹筒坦,杀害党员、群众4人,烧毁民房42幢,制造了令人震惊的“火烧竹筒坦”事件。

1978年,歙县人民政府在竹筒坦树立烈士纪念碑。

岔口镇周家村竹筒坦革命烈士纪念碑

05 歙县武阳乡洽河村、深渡镇定潭村

龙王尖革命教育 定潭村家风教育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104团的一个排从歙县昌源翻越坝岭,经博文、东周山、湖田,到洽河驻营。此时,国民党第一九二师溃军1.2万余人也正好经歙县苏村、昌溪逃往洽河地区。在接到群众报告后,部队马上集合,派出岗哨,监视敌军。后国民党溃军发现了解放军的追击部队,企图负隅顽抗,在歙县武阳乡洽河村后龙王尖上设立阻击阵地。解放军组织30名敢死队员,攻上了龙王尖,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解放大洲源。此战,解放军牺牲了27位战士。

1956年,歙县人民政府在洽河村树立烈士纪念碑。2012年被确认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潭村里国医世家,家训家风誉满天下

(歙县深渡镇定潭村)

张一帖家训

定潭村“医博馆”

歙县深渡镇定潭村“张一帖”是新安医学中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从明朝嘉靖年间“张一帖”起,张氏后人代代为医,传承至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不仅以其“悬壶济世”的高超医术享誉海内外,更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张氏家训家风,树起了一块“大医精诚”的丰碑。

2016年12月12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张一贴”传人、李济仁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李济仁女儿李艳代表全家人获得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7年2月,安徽歙县定潭村“张一帖”这16字家风家训,被中纪委拍成传统家规专题视频。

路    线:武阳乡洽河村(瞻仰二十七烈士墓,接受红色教育)全国文明村深渡镇定潭村“张一帖”医博馆政德教育实践基地(家规家训教育)。

06 歙县杞梓里镇

金竹暴动星火燎原 茂荫故里政德流芳

(杞梓里镇金竹村)

金竹村是革命老区,1933年10月方志敏派遣李春海(又名李宣海)率工农红军8人来歙南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7月29日,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歙南县委决定武装暴动,李春海受任暴动大队指导员。8月11日,正式举行暴动,先后攻打朱村、金竹的土豪,此后,在歙南及淳安一带开展活动,8月下旬,鉴于敌众我寡、弹药给养补充困难,决定分散隐蔽。12月18日,李春海等10余人遇难。

1953年,歙县人民政府在金竹村树立烈士纪念碑。

英坑青山埋忠骨

(杞梓里镇英坑村)

英坑是歙县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1933年10月,方志敏派遣李春海等从江西苏区来歙县旱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8月,举行“金竹暴动”,先后牺牲23人。1982年,歙县人民政府在英坑村水口树立革命烈士纪念碑,以供祭奠瞻仰。

《资本论》

王茂荫: 先求无累于民  后求有益于国

(杞梓里镇杞梓里村)

王茂荫(1798年-1865年)是徽州明清时期“六大名臣”之一。1798年,王茂荫出生在歙县杞梓里村。1865年4月,68岁的王茂荫从江西扶继母灵柩回到故里杞梓里时,见其祖宅已在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燹,于是迁居雄村镇义成村。

王茂荫是《资本论》里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展示馆位于杞梓里镇杞梓里村,展示馆设有经典厅、发现厅、家风厅、商业厅、文化厅和视界厅6个展厅,重点讲解了王茂荫是如何被马克思写进《资本论》的、马克思为什么要将王茂荫写进《资本论》,总结概括了王茂荫“清正廉洁、直言敢谏、家国在胸、忠孝两全”的高尚品德,通过学习王茂荫的高尚政德,更加坚定了“为政以德”的自觉性,进一步深化了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认识。

路    线:杞梓里镇“金竹暴动”(聆听革命故事,瞻仰金竹革命烈士纪念碑)杞梓里镇英坑革命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瞻仰英坑革命烈士纪念碑)王茂荫展示馆政德教育实践基地(杞梓里村)歙南县委旧址瞻仰(杞梓里村)。

07 蜈蚣岭上大寨花 战天斗地人人夸

(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

1964年,党中央发出了“向大寨学习”的号召,勤劳勇敢的蜈蚣岭人民在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方佛仙的带领下,下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决心,用石头蘸着汗水甚至鲜血,在风霜冰雪里,在烈日暴雨下,艰苦奋战了13个春秋,投工121.6万个,其中妇女投工21.6万工;用石方70多万方,建成蔚为壮观的石磅梯地茶园1100亩。其中:里四坞是蜈蚣岭大队三岭五坡中最大最险的荒山秃岭之一,投工62万工,用38万方青石砌成高3-10米,长30-400米的石磅100多条,建成梯地茶园500多亩;另在上坦岭、水枧培、枪会等3个地方建成梯地茶园300亩;分片治理原有梯地茶园300亩。1974年元月,被授予“安徽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傅作义之女傅传芳到村采访体验一周,发表了“愚公岭上大寨花”。

现在,蜈蚣岭梯田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蜈蚣岭村庄里面的石头磅、石头墙,做工精细、精致、精美,体现着“工匠精神”,展示着“匠心独具”,已成为发展影摄、旅游的重要优势资源。

路    线:璜田乡蜈蚣岭政德教育实践基地(感受“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苦干实干奋发图强精神)。

08 歙县雄村镇义成村

走近资本论中唯一中国人,王茂荫故居政德教育之旅!

雄村镇义成村王茂荫故居纪念馆,为王茂荫故居。通过展示王茂荫有关文字、文物资料,弘扬王茂荫“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精神,修身自好的廉洁自律精神,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直言敢谏精神,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教育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勿替初心”代代传

(江南第一古书院---雄村镇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位于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建成,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是留存保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书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竹山书院作为书院代表,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2006年,竹山书院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竹山书院的文会条约石碑,上面有12条约定,其中有“勿替初心”条文,成为当下悟谛初心之旅的优选线路。该书院中,另有清代石碑中有“一丝一毫”、“微乎其微”等词语来源,对当下党员领导干部谨记“一丝一毫我之名节”、“一丝不苟抓工作”、“防微杜渐”等很有教育意义。

为官谨记“清慎勤”

(徽州古城徽州府署)

徽州府署东谯楼、南谯楼、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郡圃等处有近20副廉政楹联、戒石亭及“清慎勤”匾额,彰显了古代贤吏执法公正、厚德仁爱的质朴情怀。2015年,安徽省纪委、省监察厅命名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徽州古城陶行知纪念馆)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是坐落在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中和街,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纪念馆设东西两侧大门,东西两大门的馆名分别由胡耀邦、胡厥文题写。1996年,陶行知纪念馆被国家教委等6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内有毛泽东主席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柱子上是郭沫若所提写的陶行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通过瞻仰陶馆、聆听故事,深切感受陶行知的大德、公德、私德,能够让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雄村镇王茂荫纪念馆政德教育实践基地竹山书院(“勿替初心”)徽州府署博物馆政德教育实践基地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政德教育实践基地

09 歙县许村镇许村

到许村感受诗书传家立志报国情怀

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许村镇许村许家泽故居等地考察学习,倾听“一村五院士,一门五博士”的故事,感受家规家训家风教育、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追寻先烈足迹   缅怀光辉岁月

(许村镇箬岭古道)

箬岭古道位于许村镇茅舍村,原称箬岭“古官道”,又称“隋唐古道”,始建于隋朝。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是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进路线,亦是1949年解放军解放歙县的行军路线。行走箬岭古道,聆听革命故事,真实感受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革命历程。2018年,箬岭古道入选中国十大古道。

路    线:许村古村(许家泽故居等)箬岭红色古道(缅怀光辉革命岁月)

10  狮石乡

铁血军魂红色狮石 理想信念坚如磐石

地处歙西南的狮石乡,素有“百红村”之誉。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就派部队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经狮石。1935年至1937年,在闽浙赣省委和皖浙赣省委的先后领导下,建立游击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活动。

路   线:狮石村革命村史馆走红军战壕、瞻仰红军洞瞻仰烈士潭。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0)

相关推荐

  • 族谱上的王茂荫

    作者 张卫民 茂荫,应矩公之长子,乳名茂萱,榜名茂荫,字椿年,号子怀,初字树之,号邁甫,嘉庆戊午年三月十一日申时生.道光辛巳入县庠,甲申科试一等第四名,补廪膳生,丁亥岁酌增例廪生,捐贡加捐训导.辛卯万 ...

  • 「行走徽州93」义成:三国至隋时期,歙县的县治所在地

    司马狂/文 自雄村前往义成,要走高速边上逼仄的匝道,基本也就只容一辆小客车通行.这段路正好是一座横跨渐江的高架桥,外地人初来乍到的,大抵都不敢驱车前往.下了桥,越过桥底,远远就能瞧见一株参天大樟树.那 ...

  • 涛声唱响英雄赞歌

    池兜村悲壮的红色故事 红海湾畔,有一个小渔村叫池兜,村边有两个渔船上落的小港口,因地处偏僻,有利于隐蔽和撤退的优势,而成为当年农会秘密运输的重要通道,在此护送过红军将领.解放后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 读烈士家书,感悟初心使命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献身于革命事业!他们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舍小家为大家,心系家人,却只能以家书诉衷情.他们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首无悔的赞歌!今天, ...

  •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2 (徽学研究)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2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6.19 修订     立朝清直 在官阶方面,王茂荫是晚达的.他在举进士后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都没有离 ...

  •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怀运集团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2021年6月23日上午,湖南怀化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11人,前往溆浦向警予烈士纪念馆,开展深化党史学 ...

  • 大疫当前,歙县武阳乡八旬老太,拄拐捐款,竟然还是革命烈士遗孤!

    大疫当前,歙县武阳乡八旬老太,拄拐捐款,竟然还是革命烈士遗孤! 司马狂/文 2020年2月17日上午,武阳乡党委书记徐赛美刚从县城办事回到乡政府.甫一下车,一位拄着双拐的老太太,便迎上前,一叠人民币顺 ...

  •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徽学研究)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6.19 修订 籍贯家世 如今,知识界不知道王茂荫的人,已经不多.可是,八十多年前,人们对他却非常陌生,即便 ...

  • 王茂荫家风故事数则

    王茂荫  王茂荫家风故事数则 陈平民 家风,也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是一种显现与潜在的垂范力量.家风不仅关乎乡风.社风,而且关乎行风.政风,甚至关乎党风与国风. 马克思<资本论 ...

  • 【徽州.人物】许功仁:青山有幸埋忠骨(歙县政德系列读本之《许村政德故事》)

    许功仁:青山有幸埋忠骨   歙北许村,在古老的徽州历史上,是一个富庶之地.历史的演绎与变迁,许村人外出经商.做官的,挣得钱财总是回家买田买地,集资修祠堂,这也是徽州的一大特色. 肥沃的土地,逐渐集中在 ...

  • 打卡广东肇庆这些红色地标,一起寻找“红色足迹”~

    文化是塑造社会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径.广东肇庆高要通过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滋养城市来提升文明城市高度,谱写文明城市新篇章. 高要加强红色革命 ...

  • 歙县许村村:乡风文明润人心 古镇新村展新颜

    许村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位于歙县西北21千米处,村域面积为2.442平方千米.近年来,许村镇许村村大力实施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党建+特色旅游.乡贤文化.脱贫攻坚等,村容 ...

  • 陈平民 | 王茂荫五次南回省亲(徽学研究)

    王茂荫五次南回省亲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7  歙县南乡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王茂荫当了京官,曾多次回乡省亲,'跪到石壁,哭到义成',是个大孝子."从王茂荫考中 ...

  • 当官不可图发财

    当官不可图发财 --王茂荫祖母的告诫 陈平民 当官不可图发财,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应有之义.但这个话,曾出自一个徽州女性之口.这个女性是徽州女人的典型代表,她姓方,名文学,是晚清名臣王茂荫的祖母 ...

  • 歙县杞梓里古街:一条被遗忘的明清街市

    歙县论坛 2017-09-22 以下文章来源于乡野闲谈 ,作者黄良顺 乡野闲谈追寻徽州记忆.漫步黄山仙境 " "徽杭官道"之于歙县"南乡",如同新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