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而王臣先生则认为,“到初唐时,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中秋节盛行则始于宋朝。”(王臣《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
与元旦、冬至等节日相比,中秋节诞生较晚。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拜月开始盛行。唐初主要是官员、文人阶层与家人或朋友在八月十五之夜聚在一起赏月、赋诗、饮酒、聊天等。中唐时期,赏月聚会的风尚影响到下层社会,寻常百姓家庭兴起聚会、宴饮、祭月等习俗。到了宋代,中秋节才正式登堂入室,成了全民性的节日。皇宫中建有“赏月桥”,皇帝在中秋夜晚泛舟赏月,用水晶器皿饮酒,欣赏丝竹之乐。肆间水果上市,螯蟹新出,米酒初酿,商铺营业通宵达旦,人们争相去酒楼赏月,儿童在里巷彻夜玩耍,浓郁的节日氛围不亚于今日。
到了金秋时节,宋人迎来了中秋佳节。饮酒、赏月是宋代中秋节的必备节目。“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东京梦华录》卷8)宋朝的八月份,正是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汴梁城里的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皆卖新酒。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酒家的酒往往都会售罄。
《东京梦华录》还为我们记录了北宋汴梁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同上)靖康之变后,南宋虽只剩下半壁江山,但南宋的中秋夜依然多姿多彩,较之北宋毫不逊色:“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同“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梦梁录》卷4)中秋之夜,大人们饮酒赏月、拜月,小孩子们则可以彻夜玩耍,玩个痛快。“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东京梦华录》卷8)
小孩子们玩通宵,夜市也要通宵营业。《梦梁录》上说:“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武林旧事》也记载,“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中秋时节,各种应节食物也纷纷上市,“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橙橘,皆新上市”。(《东京梦华录》卷8)从中不难看出,孟元老记载的宋人的中秋节,重点记录了螃蟹新出、新酒上市以及大量应季水果的情况,那么作为中秋节物之一的月饼在宋代有没有出现呢?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杨荫深先生认为:“宋时已有月饼,见周密《武林旧事・市食》'蒸作从食’类中,但是否专作为中秋的节物,不得而知。明时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确为中秋的食物了。”(杨荫深《岁时令节》)
应该看到,中秋节虽在宋代盛行,但毕竟作为晚生节日,像吃月饼这样的节俗还在发展和形成之中,它在寻常百姓心中的地位也无法与元旦、冬至等节日相比。要到明清时期,中秋节才成为与元旦等量齐观的传统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