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南宋官窑通鉴》浅议

《南宋官窑通鉴》一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今年7月刚出版。作者系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牟宝蕾。2006年就职于浙江省博物馆,师从古陶瓷专家李刚。作者一口气写了三本通鉴。另外两本是《越窑通鉴》与《龙泉窑通鉴》。

《南宋官窑通鉴》一书对南宋官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通览性的梳理。共309页,作者花了不少功夫,查阅了大量资料。但书中主要学术观点,仍然秉承李刚先生一路,未脱其师傅范围。

我初步翻看后,发现一个最可以商榷的问题,是有关南宋官窑窑址的认定。

关于南宋官窑窑址,当前古陶瓷界的普遍共识是:

修内司官窑(即内窑)——凤凰山老虎洞南宋地层

郊坛下官窑——乌龟山

以上共识基于考古发掘证实,与文献记载吻合,并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证,取得最多数专家的认同。

而本书作者则认为:

内窑——卷烟厂工地(万松岭东侧山坡)

续窑——凤凰山老虎洞

郊坛下官窑——乌龟山

作者把“内窑”窑址定在卷烟厂工地(万松岭东侧山坡)。依据是:

1、1930年代日本人米内山庸夫标示的“凤山门窑址”位置。

2、1999年李家治先生的一篇文章:“据说在万松岭上原修内司旧址内发现有龙窑窑基,由于未经正式发掘以及未见报告,尚不知其详。但从散落瓷片之多以及有大量窑具伴出推论,附近有窑址是无可置疑之事实”。很明显,李家治先生也仅是推论。

3、作者师傅李刚先生的研究。

我认为,以上论据尚显不足,更缺少关键的科学考古发掘论证支持。韩国人曾提出杭州望江门金钗袋巷也是南宋官窑另一处窑址,但都只是推测,岂能做为严谨的学术结论?

作者又把所谓“续窑”窑址定在凤凰山老虎洞。

作者这样写道——“绍兴三十二年(1162),邵局主管者邵鄂被罢职后,内窑失去了朝中特设机构邵局的庇护,不久,便无可奈何地迁址于人迹罕至的凤凰山的半山腰上”。

上面这段话,我认为,充满较大的个人臆想成份。

1、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凤凰山,是人迹罕至的吗?参见南宋《皇城图》,可见驻扎有雄八营、雄七营与两处修内司营。人迹罕至完全是作者本人今日上凤凰山老虎洞所看到的景像。

2、“邵局”——根据南宋末年咸淳年间(1265-1273)《咸淳临安志》的皇城图,“邵局”依旧赫然在列。位于大内“东华门”外,“内司东库”左位。邵局主管者邵鄂被罢职,作为南宋皇家御窑的内窑就失去了邵局的庇护?从而不得不“无可奈何地迁址于人迹罕至的凤凰山半山腰”?这显然又是作者自己的一种猜想。

作者写道——“内窑”停烧后,临安府便在离此不远的凤凰山上重新设窑继续烧造宫廷用瓷,这便是“续窑”。其生产性质与内窑相同,窑址出土荡箍上的“修内司”铭文,表明其生产受修内司监督。

我认为,作者把老虎洞南宋地层窑址,也即公认的修内司官窑窑址,当作是“续窑”窑址。显然是有问题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牟矣。余如乌泥窑、余杭(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

——宋《垣斋笔衡》说得非常清楚了。“续窑”属于乌泥窑、余姚窑之列,且都无法与官窑相比。可见,“续窑”绝非属南宋官窑的范畴。

把老虎洞修内司官窑,以“续窑”名之,实属张冠李戴,人为混淆。这是南宋官窑课题中一个最基本的认知错误。我相信南宋官窑考古发掘领队杜正贤先生与古陶瓷权威耿宝昌先生,都会予以否定。

以上个人拙见,供方家讨论。(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