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 > 伤科、骨科 > 跌打损伤疼痛用药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丁茄别名 癫茄、大癫茄、野癫茄、野番茄、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
来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外形似茄叶,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有5-7的羽状浅裂,叶脉上有长刺,夏秋开花,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刺,花冠辐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根、果。
性味功能 苦、辛、温。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冻疮。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不可内服过量。
参考配方 1.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2.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干根6-10克,水煎服。
3.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4.跌打劳伤及疔毒:丁茄适量,捣绒包患处。
5.胃气痛:丁茄30-60克,水煎服。
6.风热咳嗽:丁茄30克,蛇含15克,水煎服。
7.疝气:丁茄果实3个,川楝子3个,桔核、香附、茴香根、荔枝核各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8.黄疸:丁茄30-60克,水煎服。
9.黄水疮:丁茄果实适量,炕干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野凤仙花别名 霸王七
来源 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野凤仙花Impatiens textori Miq.,以树皮、根皮、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通常带淡红色,上部小枝和总花梗被红紫色腺毛。叶互生或在茎顶部近轮生,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宽披针形,长3-13厘米,宽3-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稀钝圆,边缘具锐锯齿,齿端有小尖,侧脉7-8对,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沿脉被多细胞毛;叶柄长4-4.5厘米,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基部稍钝。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斜上,长4-10厘米,具4-10花;花梗细,长1-2厘米,基部具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5毫米。花大,淡紫色或紫红色,具紫色斑点,长3-4厘米;侧生萼片2,宽卵形,暗紫红色,长7-10毫米,宽5-6毫米,顶端尖;旗瓣卵状方形,直径约12毫米,顶端具小尖,背面中肋具龙骨状突起,翼瓣具柄,长约2厘米,2裂,基部裂片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长圆状斧形,背部具明显的小耳;唇瓣钟状漏斗形,长达2.5-3厘米,口部斜上,宽15-1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长1.5厘米向内卷曲的距,内面具暗紫色斑点。花丝线形,长3-4毫米,花药卵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直立,蒴果纺锤状,长1-1.8厘米。喙尖。种子少数,椭圆形,长4毫米,褐色,具小瘤状突起。花期8-9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生于山沟溪流旁,海拔1050米。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有分布。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苦、微寒。祛瘀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痈疮。用量15-25克。泡酒服。
参考配方 1.跌打损伤,腰脚疼痛:野凤仙花根、大血藤、小血藤、牛膝、松节、柏树子,泡酒服。
附注:长江流域的野凤仙花与东北凤仙花易混淆,但长江流域的花大,紫红色,长3-4厘米,唇瓣具暗紫红色斑点,具粗大卷曲的距。
防己别名 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来源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草本,长达数米。根圆柱状而弯曲,形如猪大肠,直径3.5-5厘米,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有横长皮孔及裂纹,断面有菊花状的“蜘蛛网纹”。茎柔软,具扭曲的纵条纹,无毛,嫩苗通常紫红色。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宽三角状卵形,长3-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下面粉绿色,两面均被柔毛。春、夏开黄白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假总状花序腋生,分枝为小头状聚伞花序,萼片4,被毛,花瓣4,倒卵形,雄花含雄蕊4,花丝合生呈柱状,花药近圆形,雌花无退化雄蕊,心皮1,花柱3,核果球形,熟时红色,内果皮骨质,背部隆起,有小瘤状突起及横槽纹。
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丘陵地带的草丛、灌木林中、路边、沟边、篱边荆棘丛间,以石灰岩山地生长较多。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以秋季白露采集为好。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小剂量粉防己碱、粉防己流浸膏及粉防己煎剂有镇痛作用。较大剂量粉防己碱能加强硝酸士的宁的毒性作用,并缩短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因此大剂量时镇痛作用减弱。2.粉防己碱小量(1:40万-1:10万浓度)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振幅加大。1:1万的浓度对心肌微有抑制作用,心博变慢,并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降低,同时使局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通畅,使炎性病变易于恢复,故有消炎作用。3.小剂量对肾脏有刺激作用,使尿量增加,大剂量则抑制,使尿量减少。4.松弛骨骼肌的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粉防己总碱25毫克/公斤,可使其下肢肌肉松弛。5.粉防己碱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6.粉防己碱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7.粉防己碱有轻度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但无抗组织胺休克的作用。8.抑菌试验:本品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寒。利水消肿,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 水肿,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用量5-10克。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四肢浮肿:粉防己、黄芪、白术各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2.各种神经痛:粉防己2-3克,苯海拉明25毫克,1次服,每日2-3次。
3.腰痛、筋骨痛:粉防己鲜根适量,捣烂外敷。另用粉防己6克,水煎服。
老伤久治不愈:粉防己根10克,山木通30克,大血藤30克,酒1斤,浸3-5日,每次饮酒15-30毫升。
闹羊花别名 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六轴子(果实)
来源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以花入药,根、茎、叶、果也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茎有分枝,棕褐色,被短柔毛及刚毛。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6-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有短尖头,基部窄楔形,下延成不明显的短柄,全缘,边上有外卷缘毛,下面色浅,被灰色短柔毛。春末夏初开黄色大花,数朵至十数朵密集枝端,成短总状花序,花萼甚小,5裂,花冠短漏斗状,直径5-6厘米,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反曲,端钝或微凹,外面被短柔毛,上面一片或有绿色斑点,雄蕊5,花药顶孔裂,花丝长,稍伸出花冠外。蒴果长椭圆形,红棕色,被毛,有宿存花萼和花柱。种子多数,种子泡松成木屑状。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林缘、灌丛、草地。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采花,秋季摘果,夏季采茎叶,秋季挖根。
药理作用 1.镇痛:闹羊花花粉对因电刺激引起的小白鼠尾巴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2.能增加洋金花的麻醉效果。有拟副交感神经样作用,可与洋金花的抗副交感神经样作用相抵消,减少副作用,提高麻醉效果。3.闹羊花中毒时对呼吸、循环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开始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呼吸停止而死亡。4.口服浸剂,小白鼠半数致死量5.85克/公斤。酊剂为5.13克/公斤。
性味功能 根:辛、温。有毒。祛风,止咳,散瘀,止痛,杀虫。花:辛、温,有大毒。镇痛,杀虫。果:苦、温,有大毒。搜风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 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瘘管,杀灭钉螺。花:外搽治癣,煎水含嗽治龋齿痛。果: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根用量:1.5-3克,果用量:0.6-1.2克,花用量:0.6-1.5克(勿内服)。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杀灭钉螺:闹羊花根3斤,辣蓼草1.5斤,烟梗、苦楝树皮各半斤,煎汁喷洒,每亩田用200-300斤。根、茎、叶捣烂投粪坑,可杀蝇蛆、孑孓。
2.慢性气管炎:闹羊花根6克,五指毛桃30克,加水煎3小时以上,去渣浓缩成60毫升,每次3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3.跌打损伤:六轴子、地鳖虫、制元胡各30克,红花6克,姜半夏18克,制成片,每片0.25克,每服2-3片,日3次。
竹叶椒别名 土花椒、山花椒、野花椒
来源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以根、树皮、叶、果实、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根粗壮,木质,外皮粗糙,内面黄色。枝直出而扩展,有弯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翅,下面有皮刺,在上面小叶片的基部处有托叶状小皮刺一对,小叶3-9片,对生,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常有细钝锯齿,中脉两面均有皮刺。夏初开淡黄绿色小花,成聚伞状圆锥花序生叶腋,花单性,花被6-8,三角形或钻形,雄花雄蕊6-8,退化心皮先端常2裂,雌花心皮2-4,通常1-2发育。蓇葖果红色,有粗大而凸起的腺点。种子卵形,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山疏林下灌丛中。分布于东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至秦岭。
采集加工 全年采根、树皮,秋季采果,夏季采叶,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辛、微苦、温。有小毒。温中理气,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皮肤瘙痒。果用量3-10克,根用量15-30克。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竹叶椒根30克,水煎调酒服。
2.跌打损伤:①竹叶椒根60克,白酒半斤,浸泡约7天,取浸液搽伤处。②鲜竹叶椒叶适量,捣烂,加酒少许,炒热,外敷或搽患处。
3.胃寒痛:竹叶椒果6克,生姜10克,水煎服。
4.皮肤瘙痒:竹叶椒叶、大桉叶各适量,煎水外洗。
5.毒蛇咬伤:竹叶椒根15-30克,水煎冲酒服,或浸酒内服外搽。
6.咳嗽:竹叶椒15克,泡开水服。
7.虫牙痛:竹叶椒研末,放入虫牙孔内。
8.刀伤出血:竹叶椒干末撒患处。
石菖蒲别名 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
来源 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全株有香气,根状茎匍匐,直径4-8毫米,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其上生多数须根。叶基生,长10-30厘米,宽5-7毫米,剑状条形,基部对折,具窄的膜质边缘,中脉不明显。5-7月开花,肉穗状花序圆柱形,较柔弱,长3.5-8厘米,宽5-10毫米,叶状苞(佛焰苞)长5-15厘米,宽3-5毫米,花小,密生,黄绿色,两性,花被片6,二轮,雄蕊6个,子房2-4室。浆果倒卵形,长和宽均约2毫米。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涧浅水石上或溪流旁的岩石缝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西藏。
采集季节 早春或冬末挖根茎。
药理作用 1.石菖蒲中含挥发油,小剂量对动物有镇静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2.抑菌试验:本品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辛、温。开窍,益智,宽胸,豁痰,祛湿,解毒。
主治用法 痰湿蒙窍,神志不清,健忘多梦,癫痫,耳聋,胸腹胀闷,外用治疖肿。用量:3-1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痰湿蒙窍,神志不清:石菖蒲、远志、郁金、半夏、茯苓各10克,胆南星6克,水煎服。
2.胸腹胀闷,食欲不振:①石菖蒲10克,陈皮、香附、草豆蔻各6克,水煎服。②石菖蒲根茎15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3.气胀腹痛:石菖蒲6克,香附子10克,水煎服。
4.慢性胃炎、胃溃疡:石菖蒲6克,香附子20克,墨鱼骨60克,甘草10克,共研细粉,每次服10-15克,每日2次。
5.腹胀、便秘:石菖蒲根约4寸长,削去粗皮,修成圆锥形,稍加烤热,蘸蜜糖或麻油,轻插于肛门内约2寸深,停留半小时,待放屁时取出。
6.关节扭伤疼痛:石菖蒲、荞麦三七、香附子、葱根、韭菜根各适量,共捣烂,加白酒适量,调匀炒热,揉敷患处。
7.跌打损伤:石菖蒲根茎15克,珍珠菜根15克,檵木根30克,水煎服。
狗脚迹别名 地棉花、野棉花、野桃花、花蝴蝶、五龙会、八大锤、乌云盖雪
来源 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ts L.,以根和叶入药。
形态特征 亚灌木状草本,高约1米,通体被毛。茎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有长柄,长约3-6厘米,被淡棕色毛,叶片阔卵圆形,长2-7厘米,宽1-6厘米,基部叶具3-5深裂,基部浅心形,中央裂片菱状倒卵形,先端圆钝,边缘有浅齿,上部叶片不开裂,叶上面绿色,叶缘稍内处有浅色斑痕。夏秋开花,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花梗较短,副萼5裂,花冠浅桃红色,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浑圆,雄蕊多数,联合成柱,伸出花冠外,果实扁球形,被有钩状刺毛,熟后与中轴分离成5分果,但不开裂,各有种子一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原野、村边、路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夏秋采叶。
性味功能 甘、苦、平。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用法 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肠炎,痢疾,肺热咳嗽,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根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痢疾:狗脚迹10-15克,水煎服。
2.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狗脚迹根30克,了哥王根白皮3克,水煎服。或用狗脚迹根60克,水、黄酒各半炖服。
景天三七别名 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费菜、还魂草、佛指甲
来源 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或横根费菜S. kamtschaticum Fisch.,以根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可达80厘米,全体无毛,冬季无叶。根状茎粗厚,近木质化。茎自根状茎发出,不簇生,直立,粗壮,有时上部分枝。单叶互生或近对生,无柄,叶片广卵形至窄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窄,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夏秋间开黄色花,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无梗,萼片长短不一,长为花瓣之半,条形至披针形,花瓣长圆状披针形,心皮基部稍相连,蓇葖果呈星芒状排列,黄色至红色,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岩石上或较阴湿处。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春秋采根,全草随用随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理作用 1.有止血、消炎作用。2.抑菌试验:景天三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微酸、平,散瘀止血,安神镇痛,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衄血,吐血,咯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心悸,烦躁失眠,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用量10-30克,或鲜品60-90克捣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参考配方 1.跌打损伤:景天三七60克,泡酒,酌量服,另用适量捣绒敷患处。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景天三七糖浆。取100斤,熬2次,过滤,并液浓缩,加蔗糖17斤,煮半小时,得糖浆25升。每日服3-4次,每次15-25毫升。
3.黄疸:景天三七、鬼针草各30克,水煎服。
4.无名肿毒:景天三七适量,加盐少许,捣绒敷患处。
横根费菜
为同属植物,与上种相似,区别在根状茎横走,木质,细茎簇生,常绿过冬。叶多互生,间或对生,匙形至倒卵形,花为桔黄色,有花梗,蓇葖果红色或褐色。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为稀见植物。功效同景天三七。
地桃花别名 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婆、痴头婆、粗野梵天花、
来源 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以根和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密被白色毛茸。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托叶2,条形,被毛,叶片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卵状三角形,卵形至圆形,长4-7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有时宽楔形或圆钝,不裂或具3-5浅裂,不超过叶的中部。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有星状绒毛,掌状主脉3-7条。夏、秋叶腋生花,有花梗,副萼5,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厘米,淡红色,先端圆钝,雄蕊多数,基部联合成筒,雌蕊柱头10裂。蒴果球形,直径近1厘米,分果有钩状刺毛。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路边草丛或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
性味功能 甘、淡、凉。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根: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根用量15-24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痢疾,消化不良:地桃花根30克,火炭母、桃金娘根、凤尾草各15克,水煎1小时服,每日1剂,连服2-4天。
2.痢疾:地桃花根30克,水煎服。
3.跌打劳伤:地桃花根15克,泡酒服。另用根30-90克,捣绒,加酒炒热,包痛处。
4.跌打损伤:地桃花根晒干,每用10-15克,酒煎服。
5.奶痈未溃者:鲜地桃花叶,捣烂外敷。
6.锈铁钉入肉不出:地桃花叶捣烂,外敷患处。
7.心性水肿:地桃花根30克,水煎服,或同猪瘦肉炖服,每日一剂。
8.白带:地桃花根30-60克,水煎去渣,猪瘦肉汤对服。体虚者可用鸡汤,每日一剂。
9.疟疾:地桃花根、米酒各30-60克,同炒,水煎2次,疟发前2小时、4小时各服一次。
10.气瘿(甲状腺肿大):地桃花根60克切片,晒干,微炒,水煎去渣,猪瘦肉汤对服,每日一剂。
刀灰树别名 滑叶常山、光叶山矾
来源 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
形态特征 小乔木;芽、嫩枝、嫩叶背面脉上、花序均被黄褐色柔毛,小枝细长,黑褐色,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干后有时呈红褐色,卵形至阔披针形,长3-6(9)厘米,宽1.5-2.5(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稍圆,边缘具稀疏的浅钝锯齿;中脉在叶面平坦,侧脉纤细,每边6-9条;叶柄长约5毫米。穗状花序长1-4厘米;苞片椭圆状卵形,长约2毫米,小苞片三角状阔卵形,长1.5毫米,宽2毫米,背面均被短柔毛,有缘毛;花萼长1.6-2毫米,5裂,裂片卵形,顶端圆,背面被微柔毛,与萼筒等长或稍长于萼筒,萼筒无毛;花冠淡黄色,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椭圆形,长2.5-4毫米;雄蕊约25枚,花丝基部稍合生;子房3室,花盘无毛。核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顶端宿萼裂片直立。花期3-11月,果期6-12月;边开花边结果。
生境与分布 产于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林中。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甘、平。和肝健脾,止血生肌。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吐血,咯血,疳积,眼结膜眼。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叶可作茶。
了哥王别名 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崙、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
来源 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G.A.Mey.,以叶、根、根二层皮入药。
形态特征 半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米。全体平滑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幼枝红褐色,根皮和茎皮富含绵状纤维,不易折断。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全缘,基部楔形,侧脉多数,极纤细,干时褐色。夏季开黄绿色花,数花簇生于枝顶,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近无柄的头状花序,花两性,无苞片,花被管状,先端4裂,无毛,雄蕊8个,成上下两轮着生于花被管内,花丝短,花药椭圆形,子房上位,具圆头状柱头。核果卵形,熟时鲜红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路旁和村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季采叶,秋季采根及根内皮,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根和茎皮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叶的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中度敏感。2.了哥王水煎剂对小鼠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4%,对小白鼠子宫颈癌-14号及小鼠肉瘤-180亦有抑制作用。3.南荛素对狗有利尿作用。4.羟基芫花素具有祛痰、止咳作用。5.根皮对皮肤有刺激,其所含树脂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辛、寒。有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
主治用法 叶:外用治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根及二层皮: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麻风、闭经、水肿。根用量3-10克,鲜根10-15克,必须久煎(3小时以上)。体质虚弱者与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跌打损伤:了哥王根二层皮1克,研粉制成蜜丸,每日服1丸。
2.子宫颈炎:用10%了哥王煎剂做阴道冲洗和宫颈湿敷。
3.外伤出血:了哥王根、断肠草(钩吻)各等量,水煎2次,每次2小时,并液浓缩成浸膏状,加入防腐剂,涂于纸上晾干,用时剪成小块,贴敷并包扎。
4.灭孑孓、杀蝇蛆:了哥王叶的水浸液洒于污水及粪坑中。
附注:了哥王中毒时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可用桂皮3克,或甘草、防风各6克,水煎服解之。
三叶枫别名 树五加、大卫梁王茶、异叶梁王茶
来源 为五加科梁王茶属植物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 (Franch.) Harms.,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2-12米。叶为单叶,稀在同一枝上有3小叶的掌状复叶;叶柄长5-20厘米;叶片薄革质至厚革质,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不分裂、掌状2-3浅裂或深裂,长6-21厘米,宽2.5-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有主脉3条,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边缘疏生细锯齿,有时为锐尖锯齿,侧脉6-8对,上面明显,下面不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片披针形,几无小叶柄。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0厘米;伞形花序直径约2厘米,有花10余朵;总花梗长1.5-2厘米;花梗有关节,长7-10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芳香;萼无毛,长约1.5毫米,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毫米;雄蕊5,花丝长约1.5毫米;子房2室,花盘稍隆起;花柱2,合生至中部,上部离生,反曲。果实球形,侧扁,直径5-6毫米,黑色;宿存花柱长1.5-2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生境与分布 产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疏林或阳性灌木林中、林缘,路边和岩石山上也有生长。在湖北、四川、贵州,海拔在800-1800米,在云南则海拔在2500-3000米。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凉、苦、辛。祛风湿,活血脉。
主治用法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用量15-25克。
三七别名 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以根、花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状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支或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小突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瓣5,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
采集季节 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鲜三七,夏季采花,阴干或熏蒸晒干。
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至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故临床上试用于冠心病。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动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对金鱼毒性极轻。
性味功能 块根:甘、微苦、温。活血祛瘀,止血,消肿止痛。花:甘、凉。清热,平肝,降压。
主治用法 块根: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用量3-10克,研末用白开水送服,不宜入煎剂。花: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用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参考配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3克,花蕊石、血余炭各1.5克,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损伤:三七3-6克,磨甜酒内服,或研末内服。
3.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末,每服1克,每日3次,一般服2日后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约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至15日以巩固疗效。
4.消化性溃疡(瘀痛型):三七1.5-3克,研粉吞服,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10克,乳香、没药各3克,水煎服。
七筋姑别名 搜山虎、剪刀七、竹叶七、对口剪
来源 为百合科七筋姑属植物七筋姑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et Mey.,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根状茎较硬,粗约5毫米,有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叶3-4枚,纸质或厚纸质,椭圆形、倒卵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25厘米,宽3-16厘米,无毛或幼时边缘有柔毛,先端骤尖,基部成鞘状抱茎或后期伸长成柄状。花葶密生白色短柔毛,长10-20厘米,果期伸长可达60厘米;总状花序有花3-12朵,花梗密生柔毛,初期长约1厘米,后来伸长可达7厘米;苞片披针形,长约1厘米,密生柔毛,早落;花白色,少有淡蓝色;花被片矩圆形,长7-12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外面有微毛,具5-7脉;花药长1.5-2毫米,花丝长3-5(7)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连同浅3裂的柱头长3-5毫米。果实球形至矩圆形,长7-12(14)毫米,宽7-10毫米,自顶端至中部沿背缝线作蒴果状开裂,每室有种子6-12颗。种子卵形或梭形,长3-4.2毫米,宽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高山疏林下或阴坡疏林下,海拔1600-4000米。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性味待考。有小毒。散瘀止痛。此药宜单独使用,不宜与他药合用。过量会引起腹泻。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劳伤。用量0.3-1克。泡酒服。
七叶薯蕷别名 盘参、血参、补血薯、七爪金龙
来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七叶薯蓣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以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全株除叶片有较疏的柔毛(老时脱落),或叶脉有柔毛外,其余密生淡褐色绒毛,茎有刺。掌状复叶互生,有3-5(7)小叶,小叶长7-23厘米,宽3-8.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全缘或边缘波状,背面灰绿色;中间小叶片披针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宽倒披针形,最外侧的小叶片斜披针形至斜卵状长椭圆形;叶柄长可达15厘米,有时有刺。雄花序为总状花序,2-4个或单个着生在无叶的花枝上;雄花花梗长约0.5毫米;外轮花被片三角状卵形,内轮的近长圆形;雄蕊3枚着生外轮花被片基部,与3个退化雄蕊互生。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达50厘米,2-3个着生叶腋。蒴果反折,三棱状长方倒卵形,长3.5-5厘米,宽2-3厘米;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坡、山谷林下阴湿处,海拔600-1430米。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微甘、苦、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跌打损伤。
主治用法 产后腹痛,痛经,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用量6-15克。
参考配方 1.产后腹痛,痛经,肺结核,咳血:七叶薯蓣块根6-10克,水煎服或炖猪骨服。
2.跌打损伤:七叶薯蓣块根10-15克,水煎服,并用鲜块根捣烂外敷。
七叶莲别名 七叶藤、七加皮、汉桃叶、狗脚蹄
来源 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密脉鹅掌柴S. venulosa (Wight et Arn.) Harms.,以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1.常绿蔓性灌木,高达3米。茎圆筒形有细纵条纹。叶互生,掌状复叶,有长柄,柄基部扩大,小叶通常7片,革质,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2.5-4厘米,两端钝,全缘,叶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春季开绿白色小花,伞形花序集成总状花序状,顶生。花萼、花瓣、雄蕊常5-6,子房下位,6室,核果球形,橙黄色。
2.密脉鹅掌柴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叶片较宽,通常椭圆形或椭圆卵形,花成圆锥花序,果卵圆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江西及东南部各省。密脉鹅掌柴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 苦、甘、温。止痛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茎、叶用量均为6-20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各种疼痛:七叶莲10克,水煎服。
注:木通科植物木通七叶莲也作七叶莲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