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迎秋分,俗语“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啥意思?看完懂了

俗语“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啥意思?

其实要搞清楚这句俗语,就要先明白啥是“社前”。这是出自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中的一句经典。完整的句子是"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这样就要好理解多了。

所谓“社”其实是“秋社”,这是古代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在春天的时候有春社,而秋天则有秋社。它们每年出现的时间都不一定,都是根据黄历推算出来的。因为春社和秋社,分别都是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之前关注我的朋友们,应该听说过入伏的计算方法“夏至三庚便数伏”,就是说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入伏了。而这个“戊日”的计算方法也是差不多的,每十天出现一个“戊日”。

其中秋社就是在立秋以后第5个“戊日”。一般都是在秋分节气前后,具体是在秋分前7天到秋分后2天的范围内(立秋与秋分相距48天)。

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是在秋社前面,那么粮食的收成就不会太好,这样稻米就会涨价,要花很多的钱才能买到少量的粮食。而如果秋分是在秋社后面,也就是秋社到了才迎来秋分节气,那么粮食就会大丰收,这样的话粮食的价格就便宜了。

今年的秋分是在9月23日,农历八月十七日。而秋社则是在农历八月十一,这天是戊辰日,就是秋分在“社后”。按照古人的说法来看,今年的粮食将会迎来大丰收。

其实在古代关于类似的说法还有不少,比如在《四民月令·八月·测候》中就记载了:“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滥饭喂猪狗。"。

但是在有些地方却有截然相反的说法,比如清代顾禄的《清嘉录·八月》记载苏州一带:"秋分在社前,则田有收成而谷贱;分在社后,则无收而谷贵。”,说的是秋分在秋社前,粮食会迎来丰收。相反,秋分在秋社后,则粮食收成欠佳,稻谷到时候会涨价。

另外在秋分节气这天的天气,也能很好地预测后面的天气,并且还和粮食的收成也有关系。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是阴雨天,那么预示着后天的天气好,对于农作物的收成有利,到时候粮食都会大丰收。

而如果秋分这天是大晴天,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多。而连天的阴雨天气,对农民来说就麻烦了,很不利于秋收。

同时秋分节气这天的风向,也可以预测收成,比如民间流传较广的“秋分日东南风,主岁稔民安”,而这天如果刮的是东北风或西北风,那么农作物则"多秕稗",意味着收成会受到影响。

结束语

在有些地方的民间还能通过中秋节和秋分之间的前后关系来预测收成,比如“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说的是中秋节在秋分节气之前,那预示着这一年的粮食就会歉收,可能还会有大的灾害。

当然了这些俗语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并且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可是在今天不光是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种植技术方面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古人这些俗语,在今天也就仅能起到参考的作用,预测也就不如之前准确了。毕竟高科技所预测的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就是准确的。

中秋节后将要迎来秋分节气了,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民也要开始秋忙了,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秋分节气的俗语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