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可能会喜欢很影楼装哦! | 知乎回答辑录
本文是我在知乎《如果能去古代贩卖现代纤维制品(衣服啊,手帕啊之类的),化工染荧光色化纤是否能卖出天价?》的回答,有改动,原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285291/answer/497845820
特别说明:本文大概率开脑洞,开心一下就好~
在很多人眼里,影楼装是廉价刺眼的代名词,我随便百度一篇批评影楼装的文章,除了批判影楼装款式以外,就是对它质感的质疑了。
我随便摘录的一段如下:
影楼装:多是色丁,廉价雪纺,劣质纱,化纤维面料,以及艳俗劣质的料子来做,多是化学材料,俗称窗帘布面料。为了减低成本和要求所谓华丽。
批判了着许多年,直到我看到知乎上有一题《如果能去古代贩卖现代纤维制品(衣服啊,手帕啊之类的),化工染荧光色化纤是否能卖出天价?》。知乎经常有人会问现代人去古代干些什么,会不会有出息之类的,背后暴露的问题大约就是古今的需求差异吧。
就比如,影楼装的款式标准每年都在变化的,但是对于它的面料诟病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不过有意识的是,尽管这些面料被古风服饰爱好者钉在耻辱柱上多年,却很少人会问问这些被贴上劣质标签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哪里惹到了现代的古风爱好者了呢?
我细细想完了这个问题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人大概率会爱上影楼装!
我们就拿随手可以百度的影楼一一看一下吧!
比如上图中粉色部分,一般可能是色丁做的。
色丁其实是缎纹组织satin的音译名称,不过一般我们说的色丁值得是“涤色丁”之类的化纤纺织品。
之前我们在《【缎】 绫罗绸缎系列》里介绍过宋元才会有的缎织物,现在机器织的并且密度还比明清织的还要高,也就是说又滑又亮又紧实,手感轻柔色彩丰富,古人为何不喜欢呢?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给原创作者的一点福利,大家的浏览和点击会产生一些微末分成补贴作者。但具体的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生成,每个人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所能看到的。
又比如上图这种,一般可能是乔其或雪纺,名字也是来自于真丝面料,叫着叫着就变成化纤了。
这类面料一般是用经纬线加捻织成的,表面会有特殊的绉纹效果。古人不是不会加捻,只是不同材质加捻效果本身就不太一样,以及加捻程度也不一样,而且怎么也比不上什么都用机器的现在。
所以,这样又轻薄又耐磨又防皱的料子,古人为啥要拒绝?别说古人了,早期仿古风服饰爱好者们也是很喜欢的。
上图中类似织锦缎的料子。
织锦缎是一种以缎纹为底彩色彩纬织花的面料,影楼装依然常用人造纤维。近代织锦缎是在织锦基础上发展的,也就是说和大家熟悉的云锦是有关系的。
尽管我们如今看织锦缎有些俗气,但是不要往前数到古代,只要早个二三十年的,它都是挺稀罕的,属于高档面料。大家有没有发现早一批的设计师如郭培、劳伦斯许的审美都是堆砌艳丽,这一代才转为淡雅,就是因为大家喜欢啊推崇啊!
而且影楼装本身,就是一些滞留的审美产物,也就是俗称断网十年。它们曾经是受欢迎的,所以才被大量生产,而后审美变迁以后它们被抛弃了。它们中也不乏古装剧的仿制品,只是那也是多年前的古装剧。
影楼装上的一些附加工艺,机绣也好、亮片亮珠也罢,也没有什么可以拒绝的理由。
大家可能在现代社会生活太久,毕竟21世纪都已经过去快1/5了,忘了现代社会有多便利!
之前在《植物染料:真相并不如《国家宝藏》说得那么美好》里就写过草木染的种种,因为原题特别点出了“化工染荧光色化纤”,还强调了“化工”和“荧光”,所以还挺多人围绕着草木染说优点。这里也就不多说了,何不食肉糜这种笑话年年上演,都不新鲜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影楼装的款式肯定不符合古人需求的呀!没关系,料子能用就行了,看文的年轻人估计是没有布料短缺的记忆了吧,早年把旧衣拆了重新做衣服是很常见的,更何况化纤面料大多耐用性是强于天然的。
舒适性是会差点,所以新中国前期有涤棉混纺的面料,叫“的确良”,很多父母辈可能会有记忆。那东西的涤纶早期还依靠进口,后来花了大力气国产。“的确良”直到80年代依然是很时髦的东西,这都是不足半个世纪的记忆而已。
现代社会的便捷,让许多古人求之不得,甚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成真,依靠的绝非我辈的努力,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积累,千万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否定前人又捧杀古人。
古代文化妙在哪儿,现代科技强在哪儿,并不冲突的,至少没有网络和电脑和手机,我上哪儿给你们写文章看?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