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三评“笑李飞叨”
墨守陈规或推陈出新
沈
小
平
作家是最容易、也最敢于晾晒自己灵魂的人。
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成为一名作家应该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梦想。作家是历史的解剖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社会的思考者、是精神的引领者、是文化的传承者,能称为作家的人,该是一份值得仰慕和敬重的荣誉。
也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有的作家总会被人记住,被人怀念,而有的作家却湮没于漫漫时光中,无声无息。文如其人,文字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是作家的精神内省与灵魂投射。作家有思想,作品有品位;作家有内涵,作品有厚度。
著名作家欧阳黔森在接受《劳动时报》记者崔晓飞采访时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本着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去做事,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操守。因为,艺术家是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的灵魂要有温度,你自己没有温度怎么去温暖别人呢?”
崔晓飞(飞叨)在说到自己写《戏说上下五千年》的初衷时,颇有感触:“我们的想法是:先用典故卡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事记和重要人物串起来,再用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构思重塑这些典故,从而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把整个上下五千年都装进脑子里。目前国内有一些比较好的说史类著作,如《明朝那些事》《魏晋时期的那些牛人》等等,但贯穿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时间线的系列作品,文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作品不多见,多半是教科书式的,文字很枯燥,让人很难读下去。所以我想开个先河,弄一部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兼具、老少咸宜的《上下五千年》。”
李永斌(笑李)是《戏说上下五千年》的主要作者之一,他的作家观或文学观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无异于撞豆腐自杀,撞不死也要被别人笑话死。”
三位作家的话都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文学规律或是普遍意义:高洁、真实、新颖等是一部作品能够熠熠生辉的基本要素,好的作品让人时读时新,差的作品令人如嚼鸡肋。
可喜的是,笑李飞叨的系列作品《戏说上下五千年》,青年作家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有借鉴意义和深入讨论的实践方法。他们回答了:一个作家是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作一名追随者,还是劈波斩浪推陈出成为一位领航人?同样是花,人们更喜欢傲雪的红梅;同样是植物,人们更钦佩刚直的竹子,便很好地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在《新墨守成规:兼爱》的开篇故事中,作家别出心裁,首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头攒动的集市,这里商贾云集,买卖铺鳞次栉比,货品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的、与现在的乡村集市何其相似的民俗画卷。在这时空交替的集市,村民们拿着公输般制造的木鸢,开心、自由地玩耍着,只见木鸢“时而冲向云霄,时而低空俯行”;另一边,店小二巧舌如簧,给顾客墨子介绍着店里最新安装的一款新科技的使用情况:“我们酒楼用的石碾磨就是他(公输般)发明的,好用得很,就是太费驴,五年累死了六匹,按他的话说还得改进”;而那个“看上去笨笨的,呆头呆脑”的泰山面前的地摊上,“放置着很多做工精良的实木家具,还有曲尺、锁钥、机封等等,看上去件件巧夺天工。上面雕刻的珍禽异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公输般和周围的群众一样,看了也是啧啧称奇”……故事的情节像喧闹的吆喝声一样,一点点挥散出来,嗅一嗅,都是尘世的烟火味道,很快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不得不说,作家非常到位而妥贴地把“兼爱”的主题融入对生活的热爱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作者表达“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忠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高明手法和娴熟技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用技助人,是爱;用智扶危,是爱;用情恤民,是爱;用文昭世,是爱。唯有兼爱的人,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墨守成规,才能不断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走向远方。兼爱,可以催生道义和责任;兼爱,才可达成和谐及共荣。《孟子·尽心上》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有这一切,也应该是这个时代具有的要旨。
田氏代齐的故事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说这个故事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关,人们是否会会心一笑呢?在写《新田氏代齐:谁动了姜子牙的奶酪》的故事时,作者“飞叨”说:“写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最后还是弄了个童话版,总算把这个贯穿300多年的典故,用一个故事说清楚了。”但使我发生兴趣的,是那份“奶酪”,究竟有多甜呢?
说得清楚,才能看得明白,在说清楚的基础上说得有特色、说得引人入胜,不仅需要功底和修为,更需要格局和眼界。读完《新田氏代齐:谁抢了姜子牙的奶酪?》一文,真是能感受到作家的匠心独运。
“飞叨”以齐家姜姓末代国君吕贷梦到老祖宗姜子牙吕尚和春秋首霸齐桓公姜小白,质询他为何把一个“想当年,国富民强,领袖群伦”的齐家王朝弄得破败凋敝,“连宗庙都丢了”为切入点,到“一手好牌却被你们这些不肖子孙打得稀烂。寡人在世时,田家人恭敬贤良,为我们姜家肝脑涂地。若不是你和你的几个祖宗不争气,耽于酒色,不理国事,失了民心,又怎么会让这姓田的钻了空子,鸠占鹊巢?”的辩解,再到以两个小孩子的口吻表述出“你们姜家数代昏君奢侈无度,好治宫室,劳役不止,厚赋重刑。我们家几代人,饿死的饿死,砍头的砍头,砍脚的砍脚,差点绝后。幸而相国田氏有着体恤苍生的悲悯之心,他们开放粮仓,向人民借粮时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回,变着法子救济百姓”的齐家败落的根本原因的完整过程,以倒叙的方式,把一个迭荡起伏、令人握腕叹息的历史故事,自然而然地展开,最后达到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怜的姜氏政权如同温水煮青蛙般,悄无声息地就被淘汰了”的镜子效果,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起得妙、演得精、收得高,可谓演绎得顺理成章、恰到好处,使历史的“活化”很有亲和力,让人读来觉得既不生硬、也不唐突,于轻描淡写之间把时代兴替之事说得入木三分,作家不落俗套的构思和文笔,使文章显得大气、流畅、紧凑、奇特、诱人,读来如饮甘霖,痛快!
大凡灵动、温暖的文字,书写时要有安静的心墨,从心端淌出,于市井间见到人性的光芒,于烟火处嗅到世事的枯荣,长不嫌长,短不觉短,去粗取精、娓娓道来。这足见作家化繁为简、在历史的帷幕上穿针引线的功夫很是了得,彰显出两位80后青年作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学习的作为和意识,必须点赞。
时代呼唤有自我觉醒、自我提升、自我定位、自我担当的作家,在这十分精彩,又十分伟大的时代,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是大有作为的,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躲不掉、跑不脱,唯有不忘初心,砥柱中流,知行合一,才可不负昭华。
刊发于2020.11.26《劳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