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首位华裔女总督,一生充满传奇,心系中国却不会说中文
文/格瓦拉同志
加拿大虽然跟中国远隔重洋,但在这个国家却生活着大量的华人,他们活跃在政界、商界、文体界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者难以计数。其中,首任华裔女总督伍冰枝,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01 从中国难民到受加拿大人喜欢的“多面手”
伍冰枝,1939年出生于当时还是英国的香港,祖籍广东台山,其父伍英才是华人移居澳大利亚的第二代,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前往香港谋生,并在当地结婚生子。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同一天,日本大举进攻香港,英国驻军不战而降。香港沦陷后,伍英才一家为躲避日本人的迫害,举家前往加拿大避难。当时,伍冰枝才只有3岁。
幼年的伍冰枝与父母、哥哥合影
伍家以难民身份到达加拿大后,不仅生计维艰,并且还因为该国政府推行排华政策而备遭白人群体的羞辱、排挤。然而,伍英才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每天加倍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最终在商业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并赢得主流社会的尊重。伍英才坚韧不屈的性格被女儿伍冰枝继承,加之她自幼聪慧好学、热情开朗,所以在学业上非常优秀,并且社交能力很强,在白人、华人群体中都拥有不少好友。
1960年,伍冰枝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此后两年,她遍游欧美各国,对西方文化和社会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1962年,伍冰枝前往法国攻读研究生,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新闻、艺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1965年,学成归国的伍冰枝进入CBC电视台工作,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凭借着优雅干练的风格,成功地跻身全国范围内的王牌主持人行列,深受加拿大各阶层、各族群的喜爱。
年轻时的伍冰枝
在从事节目主持人工作的同时,伍冰枝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从1982年开始正式踏入政坛。此后,伍冰枝曾经担任安大略省驻法国总代办、加拿大国家文明博物馆财产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在任期间都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与此同时,伍冰枝在小说、电影和文化评论领域也都取得不俗的成就,曾出版过三本著作,编写及导演多部电影,而她的电视制作曾在美、加两国获得12项电视奖,堪称“多面手”。
02 总督岁月
卓越的才华、独具亲和力的公众形象和超越于党派之争的背景,再加上她有别于主流族群的华人血统和最初的难民身份,使得伍冰枝在加拿大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非凡人物,具有超凡的人气和公众影响力。有鉴于此,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在1999年主动推荐伍冰枝担任总督,并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钦定。由此,伍冰枝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位华人总督,堪称“破天荒”。
伍冰枝就任加拿大总督
英王批准伍冰枝担任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加拿大华人群体欢呼雀跃,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移民也相当兴奋。在舆论界看来,伍冰枝出任加拿大总督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该国主流社会对非英法裔移民的包容性进一步提高,是政治多元化、族群和谐与社会平等的重要体现。正如伍冰枝自己所说:“我是第一个担任此职的移民,我想这是加拿大的一个重要变化。”
虽然总督拥有的权力仅具有礼仪性质,但在文化、公益活动等方面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在任者能出色地履行本职工作,同样会得到国民的爱戴。伍冰枝在担任总督的6年时间里,走遍全国各地了解民情,并曾多次赴偏远地区对军队进行慰问,每年出席的各项活动超过900次。伍冰枝做出的巨大风险为其赢得国民的敬爱,等到2005年卸任时,军队还特意举行告别仪式向她致敬。
伍冰枝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不过,伍冰枝任职期间并非总是伴随着掌声,某些争议事件也曾让她遭受批评。例如,伍冰枝在2004年前往法国参加纪念盟国登陆诺曼第海滩的典礼,因为在公开场合使用“加拿大元首”的称呼,由此引起同时参会的伊丽莎白二世的不快,并被舆论界痛批为不懂礼节、狂妄自大。原来,加拿大虽然是独立国家,但仍拥戴英王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总督只不过是他/她派驻该国的最高代表,不能使用“加拿大元首”的称呼。
03 中国情结
伍冰枝虽然在加拿大达到人生的巅峰,但她不忘根本,曾在1979年回到了广东台山寻根祭祖,在担任总督期间不遗余力地发展加中关系。与此同时,伍冰枝痴迷中国文化,尤其喜欢中国的字画和饮食,当选总督后甚至把中餐带进了总督府。唯一遗憾的是,由于伍冰枝自幼移居加拿大并接受西式教育,以至于她不懂中文,更无法用汉语来进行交流。
伍冰枝参观白求恩军医学院
说段题外话。伍冰枝移民到加拿大后,为快速地融入主流社会,父母便给她取了一个英文名-阿德里安娜,而克拉克森则是她前夫的姓氏,因此伍冰枝在英文媒体中的正式称呼是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夫人。伍冰枝现任丈夫是约翰·索尔,两人相识相恋于1984年,但直到1999年才结婚。索尔不仅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哲学家、政治评论家,而且在妻子从政期间帮了她很多忙,堪称“贤内助”。
参考书目
伍冰枝:《心事:加拿大首位华裔女总督伍冰枝自传》,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