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玉米面积调减,“能否占了我的地给我还回来”

本文是头条号 布瑞克农业数据 独家首发,任何形式的转载,必须保证图文完整性,不得删除作者及信息来源,欢迎朋友圈分享。另:以下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bric_data

央广网8月12日的文章,马铃薯价格下跌种植户路在何方?北京批发市场数据显示,去年5月下旬至今的平均价为1.81元/斤,今年为1.77元/斤。面积和产量增加无疑是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2016年全国马铃薯的扩种面积大约在10%到15%,仅在山东,扩种的面积就达到了11万亩。玉米面价的调减不仅是东北及内蒙主产区的计划性调减,价格下行之下,非主产区的玉米播种面积也在进行自发的自我调节。

农业部在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中称,上半年种植业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也就是说还有至少1600万亩以上转种了除大豆和饲草及青贮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但是,玉米面积调减的思路和方向已定了,但是,巨大的调减面积,在中国持续多年对玉米进行国家收储后,农产品已经形成新的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这种调减会不会打破某些农产品的平衡,不是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而是问题的转移呢?

我们通过对近10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分析,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1、农作物播种面积增至主要是谷物面积的增长

从近10年的数据看,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6.4%,主要是粮食作为的增长,特别是谷物面积的增长导致的,谷物面积增长对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的贡献自2005年开始,贡献率达到了127.8%,自2008年以后也是高达90.8%。

bric_data

2、谷物总量增至但是结构有变化

谷物播种面积的增长了15.5%,但是主粮作物结构之间此消彼长,单产较低的早稻(单产2014年为5869公斤/公顷)和双季晚稻(单产2014年为5977公斤/公顷)转向中稻和一季晚稻(单产2014年为7406公斤/公顷),春小麦(单产2014年为4069公斤/公顷)减少,而冬小麦(单产2014年为5321公斤/公顷)面积增加。

bric_data

3、农作物品种增减情况

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品种

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品种

bric_data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减,主要是种植比较收益调节的作物,农民自动选择的结果。但是粮食作物等受政策托底及稳定收益的预期增长,强化了谷物类作物的比较种植效益,从而带来了谷物类作物面积的大幅增长。

4、玉米面积调减,“能否占了我的地给我还回来”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转变,一方面是受国家政策强化的比较收益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趋势及替代所影响的,大宗原料的价格低廉、产销顺畅、应用广泛使得对小宗的油料、棉麻等经济作物替代增加,消费升级带来的畜产品消费大幅增加使得对饲料原料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中国仍需进口大量的蛋白饲料原料及能量饲料原料,主粮进口比例非常小,所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饲料粮的安全问题。

玉米调减的方向,农业部门的指向也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大豆、饲草及青饲玉米等作物,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2015年中国进口了136万吨牧草饲料,进口了8173万吨大豆,如果内外价差合理,夺回部分进口替代品份额,在玉米面积调减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

但是其他作物品种选择方面,如杂粮杂豆、马铃薯和蔬菜水果等,面积的大增大减将会带来巨大的价格波动,甚至严重的产品滞销问题。杂豆杂粮等经济作物没有国家保护价,完全是随着市场走,极容易发生一窝蜂种植导致全行业亏损的问题。

其实需要调整的何止玉米一个品种,稻谷、小麦的问题同样严重,改革也刻不容缓。那么,把握正确的调整方向,防止出现玉米面积调减的“接盘侠”,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的信息公开及预警,是全作物品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以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为前提,在理顺各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基础上做出统筹安排。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近10年政策预期导向带来的结果,以及其他非农业问题本身带来的问题,非短期之内能够解决,政府、农户都要有耐心和魄力,经历一个较长的调整周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