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买买买,不是抢抢抢,双十一也要高质量发展
不是买买买,不是抢抢抢,
双十一也要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双十一,用事实证明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正确判断,展示了中国超大市场的消费功能。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3:59,2020天猫“双11”成交额达到4982亿元,京东“双11”累计下单金额超过2715亿元,均再次创下销售规模新纪录。与此同时,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都创造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数量双十一、规模双十一,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今年的双十一,不仅反映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充分体现,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反映了双十一正在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良好态势,数量规模效应已经与质量品质效应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如果说以往的双十一,更多的是被热情和冲动所支配,消费者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的价格上、平台则主要把注意力放在营销的手段上、商家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商品销售数量上的话,今年的双十一,很明显的,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选择双十一购物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商品的品质、商品的品种、商家的信誉、快递的服务等方面,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与品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平台与商家,也由过去的造势、推销变成了造市、服务。
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双十一,在购物的体验上已经不再局限于11日这一天,而是有了一个宽松期、拓展期、延伸期,刚刚进入11月,平台就开始为双十一造势、预热,开始释放节日信号,推出部分商品。显然,这对于那些不太愿意“抢”购商品、不太愿意熬夜的消费者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购物的冲动。如果没有这样的宽松期,没有拓展双十一的活动周期,延长双十一的活动时间,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放弃双十一购物,甚至直接放弃消费的欲望。这种“量身定制”的方法,无疑对提高双十一的消费效率和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费的动能更强了。
从产品的品质来看,双十一没有开打,有关方面就发出警示,要求平台和商家禁止在双十一先提价再打折,要求平台和商家必须坚决防止竞争失序、虚假营销、刷单炒信等方面的问题发生,并召开了有27家平台参加的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就相关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公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自然,对双十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今年双十一平台和商家在销售商品时,行为明显比往年规范,负面议论等也较往年明显减少。很多消费者表示,今年的双十一,真正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也享受了高品质服务。
而玩法简单,也是今年双十一非常鲜明的特点,也是双十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方面。过去,谈到双十一,广大消费者是既高兴,又痛苦。高兴的是,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可以以比平时更低的价格获得更高的服务。痛苦的是,双十一的玩法让多数人无力承受。没有足够的数学基础,根本算不过账来。就是数学基础再好,也玩不过平台与商家的套路。今年不一样,在有关方面的要求下,平台和商家没有再玩套路和算法,而是把实惠直接送到了消费者手里。天猫平台以超300亿元现金补贴等方式,代替了过去的购物津贴等玩法,打折商品数量达1600万款,是去年的1.6倍。淘宝、京东平台商品页面“预估到手价”的设置也一目了然。平台和商家越简单,消费者也会越简单。大家都简单了,双十一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高。
今年的双十一,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就是面对疫情的影响,高端品牌销售热情明显提升。要知道,在以往,高端品牌是不大看得起双十一的,是不大愿意低下高昂的头的。但是,今年的双十一,则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据统计,在京东平台,11月11日开场5分钟内,高端大米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有机大米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有机奶成交额同比增长50倍,高端婴幼儿奶粉增长16倍。仅在11月1日当天,天猫平台357个新品牌摘下了细分品类的销售桂冠,1800多个新品牌成交额超越去年“双11”全天,94个新品牌增长超过10倍。10月21日至11月1日期间,银泰百货诞生了26个销售超过100万元的“爆款单品”。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状况很差,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双十一自身的转型、质量的提升、信誉度的提高,也吸引了高端品牌的纷纷加入。
从总体上讲,今年的双十一,是一次转型的很好体现,也是双十一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