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寂寞冷——说说读书会背后的社交本质

/杜辉

读书会这个事物一直就有,最近几年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这其中有出版机构作为营销手段的读书会;也有作为书店、传媒机构运营一部分的读书会;还有一些则是一些社群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用来消遣的读书会。这么多的读书会,真的是为读书嘛?自己也算爱看书,但对读书会并无什么兴趣,但好歹在出版行业从业混饭这么多年,也有些观察,所以就以局外人的视角来谈谈读书会现象,一家之言,不用抬杠。

读书这事物个人觉得是很隐私的事情,最起码是需要在独立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才好。哥几个聚会,难道要一人手捧一本书,隔一会点评几句,过一会吟咏几句嘛?真这样你觉得这群人是不是怪物?你不觉得自己秀逗了?所以读书这个事情主流就是在私域进行的私事,大家往一起凑,那就不是为看书去的。

我看什么书,我怎么看书其实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学历知识、社会背景等众多因素相关的。我觉得好的,别人也许觉得没意思。我觉得见解独到的,别人也许根本看不明白。我觉得感同身受的,别人也许不屑一看。这就是读书,因为差异化和小众化的存在,让大部分图书品种,不论高低好坏,多少都有人去看。这也是出版行业日渐衰落,但还有很多人继续坚持的原因。差异化下让个体的生存空间得以部分存留。

虽然读书有这么强的差异化,但我觉得好的书还是想推荐给身边的人,尤其是价值取向相近人群,相互推荐和分享一下也是一种美德。基于此豆瓣网这类网站得以兴起、发展。反正我个人觉得这种松散的兴趣社群网站已经足够了,读书这件事,真的不需要再和太多人有密切的接触和沟通。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成年后家庭、工作各方面的事情繁多,你再各种社交,你真的还有时间看书看片嘛?反正我没有。

再说读书场合,我自己喜欢独自一个人的时候看书,真是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在身边事,对于深阅读的读物是很难看得进去的。当然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身上会揣着一本杂书,以备坐地铁、等车、等人的时候看,但这个渠道看的都是小说什么的闲书。这种阅读是利用碎片时间,和那时地铁里派发报纸一个道理,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各种自媒体平台已经完全填补了碎片时间,那真没必要用碎片时间看书了。这么看真的很累,很不舒服,而且对眼睛、颈椎是巨大的伤害(等有了颈椎病你就知道痛苦了)。

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演进,人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变得越来越自闭。这种自闭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倒不一定是谁性格内向什么的。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太高了,而且充满了试错,这种社交性价比太低了。

大家都很忙,忙于生计、忙于家庭,社交需要的时间很多时候真的觉得太奢侈。经济成本自不用提,人与人交往礼尚往来,吃喝用度,费用不菲。并且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信任成本更高,如果遇人不淑,那各种损失更大。与此同时互联网在高速发展,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满足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开始是用电脑,现在是智能手机。一机在手生活不愁。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被大大降低,这也就是宅文化为什么产生和兴盛。

但人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待久了,总会空虚寂寞冷,如果不与人进行各种方式和不同程度的交流、沟通,难免会精神错乱,不太正常,难以正常生活工作。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简单、低成本的社交途径。在长时间的宅和独处的生活方式下,很多人的社交能力是严重退化的。我们不会与人沟通交流,不懂得情感的交互,不会和陌生人打开沟通的局面,难以主动去融入别人的世界。同时,自己的私域空间感很强,很多地方是不容别人触碰和窥探的。那么读书会这类形式的社交群体或者可以称为媒介,正好符合了低成本、低强度、低密度,可进可退,随性自由的这些选项。这种平台或以现实或以网络为基础,同时向线上线下伸展,上下一体的读书会更容易聚拢人气,方便组织和经营(这类社交群体并不局限于读书会,观影会、拼吃、拼玩什么的很多社交群体其本质大体类似)。

在这种模式下,个体只需要较低的成本投入就可以参与到相对广泛的社交活动之中。单身的可以找异性,孤寂的可以找朋友,没有人脉的可以找人交流沟通。而且这种组织松散的社交模式,可以随性进退,不需要承担过多的人际责任。宅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某方面爱好吧,看书、看片、游戏、美食,要不自己一个人多无聊,所以总有一款适合你。

自己因为工作关系曾参加过几次心理学图书主题的读书会。对活动自然是不感兴趣,但通过这种场合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参与者。大部分人可以感觉到有一定的社交或者沟通障碍。和人接触的时候,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时候并不是很自然、顺畅。还有很多是单身前来,可以感觉到那种空虚寂寞冷。大部分人参加活动也是一种抱团取暖,找群体组织,希望认识朋友,寻求归属感、认同感,以摆脱孤独或者孤立的生活状态。至于活动说什么书,其实并不是绝对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可以达成的社交目的,排解空寂寂寞的功效。只要想聊,什么书都可以找到话题,这个并不难,但想找到一群陌生人打开人际交往的局面就更难,如果是找到某种同类群体一起聊那就更难了,读书会(包括同类社群)正好是这种交流、交际的理想通路。

所以各种线上线下读书会繁多,但喜欢看书的人当个乐子看看就是。其实在写这篇文的时候,也正和一些出版从业同行聊这个话题,和我有相同认识的人看来是绝大部分。爱看书的人基本不会参加读书,同行关注读书会也不过是因为工作需要,需要给图书找销路,找宣传渠道。都有家有业的,有空还休息会,陪会孩子,谁没事参加这空谈无聊的活动。

所以读书会并不一定是真的为读书,如果从经营的角度讲,那就以读书为介质,发掘社交属性,从社交属性来盈利。如果是出版机构的营销延伸,其实更应该定位品牌营销而不是产品营销的层面。各种社群很多,真的不必太过当真,记住认真你就输了。从这些层出不穷、光怪陆离的噱头中探寻本质,发掘商机才是根本。让大家开心,你也赚钱,积福积德,何乐不为。

(0)

相关推荐

  • 从我的失败社群说起:如果我能看的本质一点,我就卖酒发财去了!

    通过圈子卖酒的人,一直很多.说要做社群的酒老板这两年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闷声发大财的. 就我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社群里蹦达一阵子后,发现并没有那么好玩.最后不了了之,打回了原形. 2003年开始 ...

  • 做企业服务的如何搞社群?

    社群是什么概念,我们先要明白,我觉得社群是打造一个产品的社交圈子,他是有多个交流群组成的群才叫社群!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而一个产品能够产生一个群体效应:那么就是需要挖掘用户的共同价值,或者是共 ...

  • 她男人把锅烧糊了,她却给我们撒狗粮

    <陈翔六点半>有一个小视频:一场聚会显尽人生百态,讲的是男主邀约朋友来家里聚会,每次都精心准备,然而朋友们总是临时爽约,令男主沮丧不已. 为什么大家都爽约不愿意来参加这场聚会呢?一是大家觉 ...

  • 一个人靠不靠谱,跟她见一面就知道了

    这次来深圳,主要是想见见老朋友.新朋友,那些藏在手机里的人. 真要见面的时候,我周五晚上2点睡,周六6点就醒了,激动得不行. 同样激动的还有她们,有从杭州坐飞机过来,就为见我一面,当天又飞回去的思源, ...

  • 空虚寂寞冷?来碗手抓羊肉饭

    来到小木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之所以留在小木屋 是因为我想恢复下体力保证接下来的旅程安全 还有就是 剩下的羊肉还没吃完 不能浪费 山上的日子总归是冷清且空虚的 我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在这雪山上消磨时光 这里 ...

  • 漫画:有一个地方,专治老年空虚寂寞冷烦躁抑郁作……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在辽师报的老年大学,终于开课了- 老年大学有十几门课程.我最喜欢的是传统文化,上午两节,下午两节. 一进教室黑,不,白压压一片,白发苍苍老年人,也有个别老大姐染红染黄 ...

  • 金瓶梅中庞春梅空虚寂寞冷的人生,是一场华丽浮华的灾难

    <金瓶梅>中庞春梅自小父母双亡,为救落入洪水中的她,叔叔还被洪水冲走.少年的劫难,让庞春梅产生了很深的人生幻灭感.她既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又有得志猖狂的骄矜.她既重感情,又轻视人情.她爱憎分 ...

  • 七夕空虚寂寞冷?那就来急诊科值夜班吧!

    凌晨四点,这个城市是个什么样子,你看到过吗? 在城市里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你起过床吗?出过门吗?去加过班吗?看过路两边的风景吗? 也许你会说,我有啊!我在泰山看日出,我在天安门等升旗,我在大医院排队 ...

  • 长期单身除了空虚寂寞冷,还会有哪些危害?

    长期单身除了空虚寂寞冷,还会有哪些危害?

  • 内心最容易感到孤独的三大星座,空虚寂寞冷

    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天使也你根本就带了柔情的滤镜,他们比一般人要容易感受情绪的变化,非常的敏感,也就是俗称的有眼色,他们能快速的感受到这个人不开心了. 这样的性格特点注定了双鱼更容易被感情上的情绪所困 ...

  • 讲堂丨装饰得团花簇锦,也掩不住嫔妃内心的空虚寂寞冷

    生活在当代社会或许能借着一些画作图像对古代做些许了解,你是否思考过散点透视是怎么产生的?移动视点是怎样应用在图卷中?如下图,只有掌握了正确打开方式我们才能真正挖掘这件作品究竟传递了什么? ·周昉< ...

  • 今年奥斯卡恐成史上“最冷”,萧条背后仍有希望!

    当疫情从一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转为与人类发展持续性共存的事件后,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似乎慢了下来. 每年2月开春的世界性热闹大会电影"颁奖季"也被审慎的防疫措施冲散--"奥斯 ...

  • 表情包上限999个不如它重要!微信更新背后的社交野望

    互联网社交领域,或许是最具玄学意味的特殊战场.火得快凉得也快,是对大多数社交应用的最好描述,因为社交领域的不确定性极强.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冒出有着种种花样的新应用成为风潮,但热度又会很快退散,只剩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