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神器,二战德国百变飞翼阿拉多Ar.E.555系列轰炸机

二战德国跨代武器井喷式的发展,远超时代科技时至今日还是有德国是不是得到外星科技的传言,但不论事实如何终归在德国设计师手上打造了无数高新产品。今天给大家来一款百变飞翼,来自二战德国的末日神器——阿拉多Ar.E.555系列轰炸机。

在此之前,德国有过一款Me-264四发远程重型轰炸机方案,初始目标就是飞越大西洋轰炸美国本土。虽然在1942年12月进行了首飞,但由于战局恶化为集中资源制造实用战斗机,1944年该项目取消。

Me-264四发远程重型轰炸机

不过德军梦想中轰炸美国的计划其实不止一个,除了Me-264重型轰炸机之外,还有一款让人耳目一新的飞翼布局轰炸机。虽然这个计划只是停在纸面上并没有真实落地,但严谨的德国人还是经过不少实验和验算才得出飞翼类机型布局,比较已经真实飞上天的Ho-229系列战斗轰炸机。

Ho IX V2效果图

Ho IX 飞行中

同样是飞翼布局的创始之作,但和资料详实丰富的Ho系列相比E.555系列资料少的可怜,下面所要展现的也都是效果图仅供参考。1943年12月,阿拉多公司启动了一个飞翼战机研制计划,定位是远程/高速飞翼飞行器。随后于1944年春季,战局已经不容乐观的德军为了以新武器翻本,要求阿拉多公司对远程喷气动力轰炸机进行深入研究。

新式飞翼轰炸机性能指标如下:能够高速飞行、载弹量4吨以上、航程高达5000公里。这个性能基本和美国B-29类似,德国科研人员采用飞翼构型,并结合高速的薄翼型以满足要求。而且和当时德军未来武器一样,衍生出多达15种设计方案(主要是对发动机和翼型进行调整),包括:远程轰炸机、远程遥控武器载机、战斗机、无人驾驶遥控等方案。

先来个E.555战略轰炸机的效果图,不知道美国人见到这种轰炸时会不会被吓傻,完全不像地球产物。

E.555战略轰炸机效果图

阿拉多Ar E.555-1方案,采用全金属结构(钢、合金杜拉铝),飞翼造型前面相当于加挂了一个短小圆柱形增压机身。距机体中线6.2米处飞翼后方安装了一对垂直位移-腹鳍,主起落架是串联小车式双轮布局可以收入机翼,前起落架则是单支柱双轮布局可以收入座舱下方,还设计了可收放式辅助起落架以应对超载。

阿拉多Ar E.555-1

在后部机背上安装了六台BMW 003A喷气发动机,武备系统包括:座舱侧面翼根处两门MK 103型30毫米机炮,座舱偏后上方一个双联装MG 151/20 20毫米机炮炮塔,最后还有一个位于机尾双联装MG 151/20 20毫米机炮炮塔(遥控)。

翼展21.2米、机高5米、翼面积125㎡、最大飞行速度86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5000米、最大航程48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24吨、载弹量4吨、机组乘员3名。如果不考虑奇特的造型,这个火力配置、设计理念以及性能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

阿拉多Ar E.555-1 三视图

阿拉多Ar E.555-3方案,翼展21.2米、机长18.4米、翼面积125㎡、最大飞行速度91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25.2吨、载弹量4吨、机组乘员2名。发动机数量变的成一台,不过整机看起来更轻盈,实际飞的速度也更快。

阿拉多Ar E.555-3

阿拉多Ar E.555-6方案,翼展28.4米、机长12.35米、机高3.74米、翼面积160㎡、最大飞行速度92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7500千米,载弹量4吨、机组乘员3名。机高减小显得更薄,更大的翼面积带来足够升力,相对的航程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阿拉多Ar E.555-6

阿拉多Ar E.555-7方案,翼展25.2米、机长8.8米、机高3.65米、翼面积160㎡、最大飞行速度95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41.3吨、载弹量4吨、机组乘员3名。单发变成了双发,飞机尺寸进一步减小,速度更快。

阿拉多Ar E.555-7

阿拉多Ar E.555-10方案,看到这家伙已经感觉星战提前到来,说它是太空战舰一点也不过分。翼展23.66米、机长19.2米、翼面积140㎡、最大飞行速度92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64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47.8吨、载弹量4吨、机组乘员3名。三发双尾布局体重差不多翻倍载弹量却没有增加,双尾布局不像标准意义上的双尾撑,这种结构强度如果不够的话,很担心在空中稍有大的机动就直接解体。

阿拉多Ar E.555-10

阿拉多Ar E.555-11方案,翼展23.66米、机长25.1米、机高4.1米、翼面积140㎡、最大飞行速度102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47吨、载弹量6吨、机组乘员2名。这款是最像常规布局的改型,飞行速度已经达到高亚音速,而且整体性能甚至优于后来苏联图-16(轰-6)中型轰炸机。

阿拉多Ar E.555-11

1944年12月28日,由于战局恶化以及资源严重不足,为保障战争需要Ar E.555系列项目终止。不足一年时间多达15个飞翼设计方案高效出炉,这当然不是拜外星科技所赐,而是完全要归功于战前德国特殊的航空技术运行机制。由于一战德国战败,一纸《凡尔赛条约》直接解散了德国空军,限制其不能生产高性能军机。为尽可能保持及培养航空研发能力,德国建立了众多滑翔机俱乐部,德国飞翼机型设计先驱霍顿兄弟(瑞玛·霍顿和瓦尔特·霍顿)就以此为契机推出了H.IV飞翼滑翔机。

1937年更是将带动力版飞翼布局战机送上天,有了这些实践基础E.555系列众多怪异布局方案就显得相当正常,同时这些设计思路对于各国战后航空发展影响深远。

霍顿兄弟和他们的飞翼模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