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乾隆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东巡盛京(2019第十届“盛京灯会”照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正月,追复多尔衮、多铎、代善、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原爵,配享太庙。以世宗晚年有谕为由,复允禩、允禟原名,收入《玉牒》,并配享太庙。升热河厅为承德府。二月,承德府六厅更改州县名目。三月,谒泰陵、泰东陵。四月,太和殿前策试天下贡士。五月,为一甲进士授职。六月,在圆明园勤政殿听政,并太和殿视朝一次。闰六月,在圆明园勤政殿听政。七月,谒盛京(沈阳)各陵。八月,诣兴京、盛京祭拜。九月,东巡回銮,高朴因私采玉石一案在叶尔羌正法。十月,策试天下武举,选拔武进士。十一月 因惇妃殴死宫女受罚,降为惇嫔。十二月,停止延宴。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弘历六十七岁)。

春。正月。壬戌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停止元旦朝贺。

○甲子(初三日)。谕:朕于正月十八日启銮。恭谒泰东陵。行周年礼。

○丁卯(初六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弘畅恭代行礼。遣官祭太岁之神。

○庚午(初九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未(初十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命追复睿亲王封爵。及复开国有功诸王原号。并予配享。谕: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屈,圣经所重。...朕以为应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又如豫亲王多铎。从睿亲王入关。肃清京辇。即率师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乃以睿亲王之诬狱株连。降其亲王之爵。其后又改封信郡王。虽至今承袭罔替。但以王之勋绩。超迈等伦。自应世胙原封。以彰殊眷。...所有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俱著补置牌位。配享太庙。

(编者注)追复多尔衮封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初十日,乾隆帝命追复睿亲王多尔衮封爵,补入《玉牒》,补继袭封。当时,乾隆帝阅读《实录》后,感念开国之初,多尔衮首先统众入关,肃清宫禁,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均其经画;后又奉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这,厥功最著,不料死后蒙不白之冤,削夺封号,于心未惬。乾隆帝强调说:朕宁敢复翻成案,因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而王之政绩,载于《实录》的,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又怎能不为之昭雪?多尔衮复爵后,乾隆帝又命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将其事迹由国史馆敬谨辑录,添补宗室王公功绩传。和多尔衮同时追复封爵的,还有豫亲王多铎。此餐,又以礼亲王代善后改封康亲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后改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后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岳托后改封平郡王,也都一律复其原号,配享太庙,以示睦亲彰善,继绝昭屈。

○癸酉(十二日)。上诣雍和宫行礼。

○甲戌(十三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谕曰: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其潜蓄觊觎窥窃之谋。诚所不免。...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还其原爵。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亦当一并叙入。并著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应入支派。列谱呈览。朕此举、实仰体我皇考当日仁心。以申未竟之绪。谅皇祖、皇考、在天之灵。

○乙亥(十四日)。上诣寿康宫行礼。

谕:热河地方。朕每岁木兰秋狝。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耕蕃殖。市肆殷阗。其秀民蒸蒸向化。弦诵相闻。现已兴建学宫。议定庠额。并命设立考棚。将来人文日盛。俨然成一大都会。而称名尚仍热河之旧。殊于体制未协。因思热河从前曾称为承德州。嗣后应改为承德府。即以热河同知改设。其余六厅。如八沟较大。应改为知州。喀喇河屯等厅。酌量改县。均隶新设之承德府管理。并隶热河道考核。著交总督周元理、将应行酌改事宜悉心筹画妥议具奏。

○丙子(十五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己卯(十八日)。上启銮。谒泰陵、泰东陵。驻跸黄新庄行宫(北京市房山区黄辛庄)。

谕:朕此次恭谒泰陵、泰东陵。及三月清明节。恭诣祭谒。所有沿途经过地方。著加恩蠲免本年地丁钱粮十分之三。

○庚辰(十九日)。驻跸半壁店行宫(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半壁店村)。

○辛巳(二十日)。驻跸秋澜村行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永阳镇北秋兰村行宫村)。

○壬午(二十一日)。驻跸梁格庄行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梁格庄村)。翼日如之。

○癸未(二十二日)。上谒泰陵、泰东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本月二十三日。孝圣宪皇后大事。已届初周。诸皇子及王公大臣等。持服期年。较从前以日易月之制。已属有加。一切悉应如常。其服色、朝珠、及穿用补褂蟒袍日期。并嫁娶宴会作乐之处。亦俱应如旧。得旨、本月二十三日。圣母孝圣宪皇后大事。业届初周。诸皇子及王公大臣等。已满期年。今既经查照旧例。一切自应如旧。其挂朝珠、及穿补褂蟒袍之处。以言朝廷礼有常经。万年体制所关。宜从此议。

○甲申(二十三日)。上诣泰东陵。行期年大祭礼。回銮。驻跸秋澜村行宫。

○乙酉(二十四日)。驻跸半壁店行宫。

○丙戌(二十五日)。驻跸黄新庄行宫。

○丁亥(二十六日)。上还宫。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谒泰东陵行周年礼路线图

二月。壬辰朔(初一日)。

○癸巳(初二日)。谕:清明节泰东陵应行添土大祭之礼。朕于三月初四日、启銮前往。所有应行事宜。各该衙门照例敬谨豫备。

○甲午(初三日)。上御乾清门听政。遣官祭先医之神。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热河地方更定事宜。一、热河同知奉旨改为承德府。其余六厅拟改州县名目。如喀喇河屯厅拟名滦平县。八沟厅拟名平泉州。四旗厅拟名丰宁县。塔子沟厅拟名建昌县。乌兰哈达厅拟名赤峰县。三座塔厅拟名朝阳县。一、热河同知。向管地方刑钱事务。今改为承德府。毋庸添设附郭知县。请如直隶州例。刑钱俱自行办理。其六州县事。由该府审转考核。一、承德府现有监狱。请将热河巡检改为经历,兼摄巡检并带管司狱事。其六州县监狱。令各该处巡检兼管。毋庸另设典史。一、口外多系蒙古旗民交涉事务。请即以理事同知、通判、管知县事。仍照原衔升转。其该府接见仪注。行文体制。俱如知县例。一、承德府、及六州县。俱系口外要缺。请定为在外题补之缺。其冲繁疲难字样。按地定拟。一、热河道学教授。请改为承德府教授。其学额。于府、增为六名。六州县、各增为四名。一、承德府应另铸给承德府印。其六州县、俱改铸为理事同知通判官某州某县事印。教授、经历等官印记一体改铸。俱下部议行。

○丁酉(初六日)。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英廉行礼。

○戊戌(初七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授宗室允禟长子弘晸为散秩大臣。

○己亥(初八日)。上诣大高殿行礼。诣恩慕寺、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遣官祭关帝庙。

○庚子(初九日)。谕:朕于今秋恭谒祖陵因至盛京时。不升殿。不筵宴。曾降旨令朝鲜国毋庸遣使朝贺。今据礼部奏、该国王以举国臣民。瞻依倍切。欲仍照往例、遣陪臣祇候陈请转奏。情词恳切。恭顺可嘉。著准其遣人至盛京请安毋庸进贡。不必差遣多人。亦不赐筵宴也该部咨该国王知之。

○辛丑(初十日)。遣官祭昭忠祠。

○甲辰(十三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龙王之神。

○丙午(十五日)。谕:学校人才之聚。郡县户口之系。古者教养并重。治化覃敷。至于荒略之地。边漠之区。恒有声教所未及、而不隶版图者。我朝定鼎以来。光宅函夏。幅员日廓。中外一家。京畿东北四百里热河地方。在古北口以北。其境于禹贡、为冀州边末。而虞及殷周、幽州之尽境也。秦汉以来。越在绝徼。未入版图。北魏建安、营、二州。唐时有营州都督府。然不过侨治于内陆。辽、金、及元。始芗其名。而历服未久。故址旋荒。明弃大宁。视为外域。我国家抚临寰宇。薄海内外。咸登版籍。况热河密迩畿辅。自皇祖康熙四十二年。肇建山庄。秋狝经行。往还驻跸。皇考率修前典。设立热河厅。寻改承德州。朕临御之七年。地方大吏建议。此地究为关外。仍设为厅。八沟等六处、悉如之。盖以其时士民稀少。风俗椎鲁。立学建郡之制。有未遑焉。嗣后狝猎木兰。每岁驻跸于兹。日见黎庶殷阗。户口繁富。里巷弦诵。人文渐起。此实国家积洽累仁。休养生息。涵濡百余年之久。方克臻斯。夫士为四民之首。土著与侨居者。久于其化。子弟不乏秀良。而学校未兴。师承无自。其何以甄陶而鼓励之。况今西域如乌噜木齐等处。率皆立学校。置郡县。以此较彼。地既远近悬殊。风土人物。亦皆过之。按诸古者、广立学校之意。其地其时。正相协焉。爰于丙申秋。命冬官量度规模。鸠工庀材。兴建文庙。朕亲释奠而落成之。每年来巡幸斯土。必先展拜庙貌。秋仲丁祭。遣大学士行礼。率以为常。所有酌定庠额。分年取士。并创设书院、义学。延师训课。悉令督臣与学臣、议立章程以行。近岁士氓深被教泽。既富方谷。益见蕃昌。闾阎安堵。沐浴太平。四方商贾之民。骈集辐辏。俨然成一都会。计其地千余里。而户口或逾十万。可以见耕桑、日辟。版籍日繁。成都成邑之盛。有明徵焉。近者既创立学校。乐育人材。而其地犹仍热河厅之旧。准诸体制。未为允协。因思向曾设承德州。今宜升为承德府。即以同知改设。其余六厅。如喀喇河屯厅、改为滦平县。四旗厅、改为丰宁县。八沟厅、其地较广。改为平泉州。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塔子沟厅、改为建昌县。三座塔厅、改为朝阳县。赋税户籍之数。悉隶于知府。辖于热河道。以重考核。官斯土者。宜悉心经画。措置协宜。副朕嘉惠边氓、教养兼施之意。至于考订旧闻。搜罗掌故。辑成《热河全志》。已命儒臣博采旁徵。区分事类。纂订成书。仍于山庄内、肇建文津阁。庋贮四库全书。琅签秘笈。炳耀兴桓。以示朕崇师惇典。一道同文至意。(编者注:乾隆此举提高了承德的地位,奠定了作为陪都的政治基础。)

○辛亥(二十日)。上还宫。

○癸丑(二十二日)。春分。朝日于东郊。上亲诣行礼。诣雍和宫行礼。幸圆明园。

○丙辰(二十五日)。遣官祭贤良祠。

○己未(二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清明节泰东陵添土大祭之礼路线图

三月。辛酉朔(初一日)。

○壬戌(初二日)。谕:朕因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勋茂绩。实为史册罕有。如睿亲王多尔衮、受诬黜爵。豫亲王多铎、缘事降封。朕为核其生平事迹。昭雪加恩。复还原封世袭。又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等。并令称其原号。

○军机大臣等奏:查各处纂辑应进各书。共十四种。自上年五月按卯呈进。如《临清纪略》、《蒙古源流》、《通鉴辑览》三书。已于限内办竣。《明史》及《明纪纲目》、《国子监志》、《日下旧闻考》等书。约可如限进完。至《金川方略》、《大清一统志》、《元史》、《辽史》、《西域图志》、《音韵述微》、《热河志》等书。卷帙较多。请展限赶办。得旨、各处应进之书。止须按卯分进。转不必立定期限。如届期迟误。即奏明参处。此次谒陵、及秋间恭诣盛京谒陵途次。仍著随报按卯进阅。

○甲子(初四日)。上自圆明园启銮。谒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历代帝王庙。驻跸黄新庄行宫。

○乙丑(初五日)。驻跸半壁店行宫。

○丙寅(初六日)。驻跸秋澜村行宫。

○丁卯(初七日)。驻跸梁格庄行宫。翼日如之。

○戊辰(初八日)。上谒泰陵、泰东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己巳(初九日)。清明节。上躬祭泰东陵。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命皇十五子颙琰祭端慧皇太子园寝。祭先蚕之神,遣妃行礼。回銮。驻跸秋澜村行宫。

○庚午(初十日)。驻跸半壁店行宫。

○辛未(十一日)。孝贤皇后忌辰。上命皇十五子颙琰祭孝贤皇后陵。驻跸黄新庄行宫。

○壬申(十二日)。驻跸潭柘岫云寺

(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

○癸酉(十三日)。上临礼烈亲王代善园寝赐奠。驻跸静宜园。至乙亥(十五日)皆如之。

军机大臣等奏:恭查乾隆十九年。皇上诣盛京恭谒祖陵。谒陵之日。用素服行礼。大祭之日。朝服行礼。盛京陪祀及执事大臣官员。有朝服者俱朝服。扈从王大臣等。俱穿蟒袍补褂。此次虽在二十七月之内。臣等前拟御用服色。亦系谒陵用素服。大祭用朝服。与仪注符合。至陪祀大臣执事官员。及扈从王大臣等。应请如十九年之例。报闻。 

○乙亥(十五日)。上御演武厅阅健锐营兵。

○丙子(十六日)。上还圆明园。

○戊寅(十八日)。上诣安佑宫行礼。

○甲申(二十四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丁亥(二十七日)。遣官祭先农之神。

谕:前派八阿哥、十一阿哥、校勘四库全书。向来总裁校书。经朕指出错误者。例有处分。阿哥等所校之书。如有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以昭公当。其应罚之俸。著照尚书例议罚。即于应得分例内坐扣。

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三名。汉军、取中一名。直隶、取中十五名。奉天、取中一名。山东、取中十二名。山西、取中九名。河南、取中十名。陕西、取中五名。江南、取中二十八名。浙江、取中二十四名。江西、取中十八名。湖北、取中四名。湖南、取中三名。福建、取中九名。广东、取中四名。广西、取中二名。四川、取中三名。贵州、取中三名。云南、取中二名。

岫云寺:在北京城西约二十五公里处之潭柘山前。俗称潭柘寺。他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夏。四月。辛卯朔(初一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弘畅恭代行礼。

○癸巳(初三日)。上还宫。

○甲午(初四日)。是日起上以常雩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乙未(初五日)。谕:前以辽、金、元三史内。人名字义。多未妥协。因命编纂诸臣。遵照同文韵统所载。详加更正。盖缘辽金元入主中国时。其人未尽通晓汉文。以致音同误用。而后之为史者。既非本国人。更借不雅之字。以寓其诋毁之私。是三史人名。不可不亟为厘定。而昭大公之本意也。至本朝发祥定鼎以来。文武兼资。所有王公大臣。载在史册。昭著耳目。人所共知。其命名之初。原系斟酌文义。清汉合宜。若必拘同文韵统所载。与辽金元史一体更改。将令前此诸臣。传之奕禩。莫辨谁何。而现在诸臣之名字。又断不能尽改。若有改有不改。前后参差互异。转不足以示来兹。著传谕各馆总裁等、嗣后所办各书。如遇本朝人名。第当详考实录为准。不必另行译改。其从前已经办过各书。亦著一并更正。以昭画一。 

○丙申(初六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丁酉(初七日)。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幸圆明园。

○乙巳(十五日)。上诣黑龙潭祈雨。

○戊申(十八日)。上御演武厅阅火器营操。

○己酉(十九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辛亥(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缪祖培等一百五十五人于太和殿前。

○甲寅(二十四日)。上还宫。御养心殿。召读卷官入亲阅定进呈十卷甲第。

○乙卯(二十五日)。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戴衢亨、蔡廷衡、孙希旦、三人。进士及第。二甲邵自昌等五十一人。进士出身。三甲李鼎元等一百三人。同进士出身。幸圆明园。

○己未(二十九日)。内阁、翰林院、带领乙未科散馆修撰、编修、庶吉士引见。

五月。庚申朔(初一日)。

○乙丑(初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庚午(十一日)。授一甲一名进士戴衢亨为翰林院修撰。一甲二名进士蔡廷衡、一甲三名进士孙希旦为翰林院编修。

○壬申(十三日)。遣官祭关帝庙。上还宫。

○甲戌(十五日)。宗人府进呈新修玉牒。上诣乾清宫东暖阁、恭阅行礼。送皇史宬尊藏。赐总裁纂修以下等官银币有差。诣大高殿行礼。幸圆明园。

○丁丑(十八日)。谕:朕诣盛京。恭谒永陵、福陵、昭陵。于七月二十日启銮。所有一切应行事宜。各该衙门照例敬谨豫备。

○癸未(二十四日)。上还宫。上以夏至祭地于方泽。斋戒三日。

○乙酉(二十六日)。谕:雍正元年。曾奉皇考谕旨太监等见诸王大臣进内。必须起立。行走必须让路。以存恭敬。令总管太监等。不时严传与众太监。如有违犯。必不轻恕。本日朕在乾清宫西暖阁。于窗内望见西廊下。有穿补服者二人。向北行走。又有一不穿补服者南行。相遇并不让路。因思补服者。必系职官其不穿补服者。必系太监。既已相遇。自宜在旁避让。乃竟交臂不顾。全无恭敬之心。皆总管太监等。日久视为具文。不能管教之故。今经朕目睹。不可不防其渐。著严行传谕总管太监务须随时教饬约束。毋许肆慢无礼。此后如再不凛遵。定将该总管首领太监等。一并治罪。(编者注:此举意在给内庭立规矩,让他们知道尊卑上下)。

○丙戌(二十七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恩慕寺行礼。幸圆明园。

勤政殿

六月。己丑朔(初一日)。

○壬辰(初四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甲辰(十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辛亥(二十三日)。遣官祭火神庙。谕曰:曹文埴、著仍在南书房行走。其未得缺以前。并加恩令其食俸。

○壬子(二十四日)。上还宫。

○癸丑(二十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幸圆明园。

夏。闰六月。己未朔(初一日)。

○辛酉(初三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丁卯(初九日)。谕:朕此次前往盛京。恭谒祖陵。已降旨于七月二十日启銮。著諴亲王、理郡王、大学士公阿桂、协办大学士尚书英廉、留京办事。

○甲戌(十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丁亥(二十九日)。上还宫。

乾隆四十三年盛京谒陵路线图(直隶部分)

秋。七月。戊子朔(初一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弘畅恭代行礼。上诣奉先殿行礼。诣恩慕寺行礼。幸圆明园。

○丙申(初九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壬寅(十五日)。中元节。上诣恩慕寺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甲辰(十七日)。上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还宫。

○丁未(二十日)。上启銮诣盛京谒陵。驻跸烟郊行宫(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

谕:朕此次前往盛京恭谒祖陵。所有经过直隶、奉天、州、县地方,著加恩蠲免本年应征地丁钱粮十分之三,该部即遵谕行。

○戊申(二十一日)。驻跸白涧行宫(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

○己酉(二十二日)。驻跸兴家楼西大营(唐山市玉田县孤树镇邢楼村)。

○庚戌(二十三日)。驻跸琪树庄大营(唐山丰润七树庄镇)。

○辛亥(二十四日)。驻跸兴隆山大营(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王店子镇青龙山)。

○壬子(二十五日)。驻跸夷齐庙行宫(河北省滦县油榨镇孙薛营)。

○癸丑(二十六日)。驻跸天台山大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甲寅(二十七日)。驻跸深河村西大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深河村)。

○乙卯(二十八日)。驻跸文殊庵行宫(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丙辰(二十九日)。驻跸中前所大营(今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前所镇所城旧址)。

○丁巳(三十日)。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等迎接。上御行殿召见,赐茶并赏缎匹有差。驻跸周家村大营(今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沙河镇后周村)。

○是月,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密云龙潭旧建龙神祠宇窄狭,该处山石回抱,地盘不能宽展,现拟宽砌台基开凿后面山石,改建龙神庙,并于龙泉寺旁向南处临流添建圣驾临幸座落房间。报闻。

沈阳故宫崇政殿

八月。戊午朔(初一日)。祭大社、大稷。遣理郡王弘日为恭代行礼。驻跸沙河所东大营(今葫芦岛兴城市沙后所镇所城旧址)。翼日如之。

○己未(初二日)。谕:海为众水朝宗。最昭灵应。乃各处海神。咸有庙祀。惟北海、自山海关至盛京一带。向未专建庙宇。以隆禋祀。尚属阙典。朕此次前诣盛京。恭谒祖陵。跸途循海而行。瞻望甚近。宜先申虔祭。以迓灵庥。著该部、于滨海地方。择地望祭。派庄亲王永瑺、行礼。所有应行事宜。各该衙门即速照例备办。并著周元理、于山海关澄海楼相近处所。度地建立北海神庙。即行绘图呈览。候朕降旨发帑兴工。俾庙貌崇闳。以妥神祐。

○庚申(初三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贝子弘闰恭代行礼。驻跸五里河村大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五里河村)。

○辛酉(初四日)。遣官祭关帝庙。驻跸杏山东大营(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杏山)。

敖汉贝子罗布藏锡喇布及奈曼、巴林、阿噜科尔沁、翁牛特、喀尔喀、土默特、扎噜特各部落王公台吉等迎驾。上御行殿召见、赐茶并赏缎匹有差。

○壬戌(初五日)。遣官祭昭忠祠。驻跸兴隆屯大营(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兴隆屯)。

○癸亥(初六日)。科尔沁亲王旺扎勒多尔济等迎驾。上御行殿召见。赐茶。并赏缎匹有差。驻跸金刚屯大营(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三台子镇金刚村)。

○甲子(初七日)。驻跸广宁城南大营(辽宁省北镇市)。翼日如之。

○乙丑(初八日)。上诣北镇庙行礼。

谕:盛京为本朝王迹肇基之地。朕恭谒祖陵。道出山海关。经过各处城垣。多有坍塌。殊不足以壮观瞻而资捍卫。著军机大臣、会同将军弘晌、查明何处最为紧要。应行修筑。妥议具奏。候朕发帑兴工。并派员稽查督办。 

○丙寅(初九日)。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驻跸常家屯大营。

○丁卯(初十日)。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英廉行礼。驻跸蒋家店大营。

○戊辰(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驻跸黄旗堡大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黄旗堡)。

○己巳(十二日)。驻跸佛栅子大营。

谕:昨因盛京各处城垣、多有坍塌。令军机大臣、会同将军弘晌、将应行修筑事宜。详查妥议具奏。今据议称、各属城垣必应修筑。共有十八处。分为三次修葺。并请简派大员、稽查督办等语。已依议行矣。此项工程。著派迈拉逊、德成、督办。伊等接奉谕旨。即驰驿前至行在。候朕面降谕旨。即可会同将军、府尹、赴各属勘估。以便发帑兴工。所有工部尚书事务。著金简暂行署理

○庚午(十三日)。万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遣官祭显佑宫、岳庙、城隍庙。驻跸大台大营。

○辛未(十四日)。驻跸噶布该大营。

○壬申(十五日)。驻跸莲花套大营(莲花台,抚顺市东洲区兰山乡关家村)。

○癸酉(十六日)。驻跸尚家河西大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

○甲戌(十七日)。上谒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启运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驻跸夏园大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夏园村)。翼日如之。

○乙亥(十八日)。上诣永陵行大飨礼。诣显佑宫行礼。遣官致祭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暨附近之觉罗等祖茔。阅兴京城。

○丙子(十九日)。驻跸尚家河西大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

○丁丑(二十日)。驻跸莲花套大营(莲花台,抚顺市东洲区兰山乡关家村)。

○戊寅(二十一日)。驻跸噶布该西大营。

○己卯(二十二日)。上谒福陵(沈阳东陵,葬努尔哈赤)。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驻跸马关桥大营。

○庚辰(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上诣福陵行大飨礼。礼成。即往谒昭陵(沈阳北陵,葬皇太极)。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驻跸瓦子峪大营。

○辛巳(二十四日)。上诣昭陵行大飨礼。驻跸盛京旧宫。至丁亥(初一日)皆如之。

遣官致祭福陵昭陵之寿康太妃、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

遣官致祭克勤郡王岳托、武勋王扬古利、宏毅公额亦都、直义公费英东墓、暨贤王祠、辽太祖陵。

遣官祭长白山、辽河、浑河、松花江诸神。 

○壬午(二十五日)。上御崇政殿。扈从王公大臣、并盛京宗室、觉罗、将军、官员及朝鲜使臣行礼、赐茶。

○癸未(二十六日)。上临克勤郡王岳托墓赐奠。

○甲申(二十七日)。上临武勋王扬古利、宏毅公额亦都、直义公费英东墓各赐奠。

○乙酉(二十八日)。上诣文庙行礼。御大政殿,阅盛京官员射。奖赏有差。遣官祭贤良祠。

○丙戌(二十九日)。上御大政殿。阅吉林官员射。奖赏有差。命重修盛京天坛、地坛。移建太庙于大清门东。

乾隆四十三年盛京谒陵路线图(盛京部分)

九月。丁亥朔(初一日)。上诣清宁宫祭神。

谕:朕此次诣盛京恭谒祖陵。跸路出山海关而行。凭览关城形势。屹然雄镇。明季于此置大员。设重兵拒守。以防我朝。而大军每从沿边诸隘口直入。如践无人之境。可见险固不足恃也。然以当时盛京而论。有此关控扼其中。内外气脉不能贯注。即由他路入边。而彼终得挠我之后。所以天聪三年。太宗文皇帝亲统大军征明。进围燕京。仍复释之而去。圣谟深远。未尝不筹虑及此。迨后攻克永平、滦州、遵化、皆留将督兵驻守。或欲藉以为内外夹攻山海关之策。乃代镇之贝勒阿敏、乖张怯懦。竟弃已得之各城而归。太宗愤甚。数其罪而责之。虽贷其死而全亲亲之谊。遂不复躬总六师入边。亦深以山海关中隔为难也。洎乎闯贼陷阙。明社遂墟。吴三桂乃开关迎请王师。为之复仇戡乱。于是我睿亲王、即率劲旅入关。一战而歼贼众。追逐李自成、至京城而遁。克集大勋。恭奉我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统台寰宇。用奠我万世丕基。夫同此山海关也。前则屡图之而不得其机。后则直入焉而无所于阻。盖上天眷佑我国家。诚非意计所能豫及。而所谓在德不在险者。于此益见。迄今追思。更不禁感鸿贶而凛景命矣。且自出关后。途中所经。城郭则宁远、锦州、广宁等处。山川则松山、杏山、大凌河、萨尔浒、尚间崖、浑河等处。悉我太祖太宗艰辛百战之地。历历在目。溯自兴京肇迹。辽沈迁都。业基于勤。而谋成于断。皆世世子孙所当深念者。朕自临御以来。每间日恭阅列祖实录一册。周而复始。于创业垂统之迹。敬识之弗敢忘。前此癸亥、甲戌、再临陪都。展谒陵寝。所历川原形胜。因见徵闻。并为诗篇以纪。而萨尔浒一战。破明四路之兵二十余万。远近承风震詟。尤为缔造鸿规。向曾亲制书事长篇。昭示来许。昨岁为全韵诗。于太祖太宗大烈耿光。咸志述成什。端委毕该。洪纤具备。实足以垂法守。非仅托为吟咏而已。兹戊戌秋、三莅斯土。境之履者益以习。迹之著者益以析。其或地名今昔传讹。介于疑似显晦间者。复周诹而深考之。乃得晓然于心而无所惑。夫以朕之景仰前型。勤恳若是。必三至乃得晓然于心。
凡我子子孙孙。绍登大统者。可不体朕志以为志。眷怀辽沈旧疆。再三周历。蕲于祖宗遗绪。身亲而目睹哉。至于朕叩谒永陵、福陵、昭陵。每至必泪随声涌。瞻恋不忍去。此非可以强致也。夫太宗为朕之高祖。而自太祖以上至肇祖。虽递推递远。然追溯水源木本。一脉相承。则固甚亲而甚近。且奕禩之昇平景运。皆昔日艰难开创之所留贻。永言思之。岂能不痛。理也亦情也。我后世子孙。诚能遵朕此旨。处尊位而常缅前劳。览当年原巘而兴思。拜旧里松楸而感怆。自必凛然于天眷之何以久膺。憬然于先泽之何以善继。知守成之难。兢兢业业。永保勿坠。则我大清累洽重熙之盛。洵可绵延于亿万斯年矣。非然者或轻视故都。而惮于远涉。或偶诣祖陵。视周延揽古迹。而漠不动心。是则忘本而泯良。设有其人。即为国家之不幸。实不愿我后嗣之若此也。子若孙可不恪奉朕训。而知儆惧乎。历代事迹湮远。姑不具论。即如胜国。洪武草昧初开。未尝不得之艰苦。而中叶以后。罔念厥祖。若正德之荒淫荡佚。恬不为怪。嘉靖、万历、天启之昏庸逸乐。阿柄下移。以致权臣奸宦。相继而擅威福。乱政害良。此数君惟知蒙业而安。于国事懵然罔觉。虽未及身而丧。不数传而驯至灭亡。使有能奋然振兴。追念洪武之旧图。励精求治。未必不可挽回于未造。而晏安酖毒。终于不可救药。自覆厥宗。殷鉴甚近。尤足为炯戒耳。或我子孙。尚知遵朕此旨。欲莅陪京。而其时无识之臣工。妄以为人主当端处法宫。综理庶政。不宜轻出关外。此即我朝之乱臣贼子。当律以悖命之罪。诛之毋赦。盖盛京为根本重地。发祥所自。后世不可不躬亲阅历。昔我皇祖曾三举斯典。朕今亦三次矣。如升殿、祀神、阅射行赏之类。仍循成例。而于三陵之察红桩。移近居。及葺盛京旧有之坛庙。以至沿途之缮城垣、检核各库诸事。则皆前两巡所未及。而今悉举而行之。益可见临幸之有益矣。十数年后。朕躬若尚如今日之康强。仍当再修上陵之礼。然尚须有待。嗣后每阅三年。即派皇子二三人。恭谒祖陵。每次于秋冬间启行。途间既不烦修治桥道之劳。而傔从无多。更可不豫安营顿。俾之历览旧京风土。自皆惕然动念。感天佑而仰祖功。无负朕谆切垂训之意。钦承毋忽。将此通谕中外。并录一通。交尚书房存记。其三年一次简派皇子之事。届期著军机大臣请旨。

○戊子(初二日)。上自盛京启銮。回京师。遣官祭历代帝王庙。遣官祭都城隍之神。驻跸佛栅子大营。

○己丑(初三日)。驻跸黄旗堡大营。

○庚寅(初四日)。驻跸蒋家店大营。

○辛卯(初五日)。驻跸常家屯大营。

○壬辰(初六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龙王之神。驻跸网户屯大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前当堡镇前网户屯村)。

○癸巳(初七日)。驻跸金刚屯大营(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三台子镇金刚村)。

○甲午(初八日)。驻跸兴隆屯大营。

○乙未(初九日)。驻跸杏山东大营。

○丙申(初十日)。驻跸五里河村大营。

○丁酉(十一日)。驻跸沙河所东大营。

○戊戌(十二日)。驻跸周家村西大营。

○己亥(十三日)。驻跸中前所东大营。

○庚子(十四日)。驻跸文殊庵行宫。翼日如之。

○辛丑(十五日)。驻跸文殊庵行宫。

○壬寅(十六日)。驻跸深河村西大营。

○癸卯(十七日)。驻跸天台山大营。

○甲辰(十八日)。驻跸夷齐庙行宫。翼日如之。

○乙巳(十九日)。谕军机大臣曰:永贵奏、阿奇木伯克色提巴尔第、控告高朴、在叶尔羌与商人串通。私采玉石一案。已将高朴革职。

(编者注)高朴因私采玉石一案在叶尔羌正法。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命将叶尔羌参赞大臣高朴就地正法。高朴是乾隆帝慧贤皇贵妃侄,祖、叔均为大学士,门第显赫。他任叶尔羌参赞大臣期间,私役维吾尔族百姓三千余人,到远距叶尔羌城四百余里的密尔岱山采玉,然后将这些玉石运往内陆贩卖,获取重金。为此,许多维吾尔族人或葬身于崇山之上的悬崖之下,或劳累伤病而死,以致叶尔羌地区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地阿奇木伯克色提巴尔第激于义愤,为维吾尔族百姓请命,冒死上疏弹劾高朴。乌什办事大臣永贵知悉后,立即把有关情况,以及亲往叶尔羌,将高朴翎顶拔去,与案内人犯质审的经过上奏乾隆帝。乾隆帝览奏后非常重视,在四天之内,连下十道上谕,严厉督促臣僚彻底清查此案。案情明晰后,乾隆帝考虑到回疆是否稳定关系重大,决定将高朴处死。他在上谕中指出,“回疆办事大臣,经理该处事务,责任匪轻,当体朕意,抚辑回民,俾得安居乐业,不宜稍有派累滋扰,以致贻误国事。高朴在彼,回人无不抱怨,回众积怨日深,一二年内,必致如昔年素诚在乌什激变之事,而叶尔羌地大城坚,较乌什尤甚,尚复成何事体?”(编者注:乾隆此是为了江山社稷大义灭亲之举)

○丙午(二十日)。驻跸兴隆山大营。翼日如之。

○丁未(二十一日)。驻跸兴隆山大营(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王店子镇青龙山)。

谕: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献媚逢迎、以陷于非。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致父子之间。慈孝两亏。家国大计。转滋罅隙。平心而论。其事果有益乎。无益乎。且人君当以尧舜为法。唐虞之世。无所谓太子者。即夏后氏不传贤而传子。亦云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未闻立启为太子。纣以嫡立而丧商。若立微子之庶。商未必亡也。太子之名。盖自周始。礼记因有文王世子之篇。其后遂相沿袭。然至幽王时。太子宜臼、即以谗废。后世若汉武帝之立太子据。卒为江充构陷。致有巫蛊之祸。唐太宗立太子承乾。亦为魏王泰谗构。竟以谋逆废黜。即明洪熙为太子时。汉王高煦、百计相倾。东宫诸臣。接踵下狱。幸而洪熙谨慎。得以保全。然以忧谗畏讥成疾。在位弗克永年。史册所载。大都可考。得不引以为鉴乎。至于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汉之文帝最贤。并非嫡子。使汉高令其嗣位。何至有吕氏之祸。又如唐太宗、为群雄所附。明永乐、亦勇略著闻。使唐高祖不立建成而立太宗。明太祖不立建文而立永乐。则元武门之变。金川门之难。皆无自而起。何至骨肉伤残。忠良惨戮。此立嫡立长之贻害。不大彰明较著乎。我朝家法。实为美善。我太宗世祖。圣圣相承。皆未豫定储位。盖天命人心所属。自符万年垂裕之谋。迨皇祖时。曾立理密亲王为皇太子。亦因群小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幸而皇祖洞烛先几。即行废黜。后尚冀其悔悟。而复立之。寻仍以怙终再废。自是皇祖遂不复建储。而属意于我皇考。使理密亲王、及弘晳父子、继践尊位。岂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祖龙驭上宾。皇考绍膺大宝。中外帖然。雍正元年。皇考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内。而不豫宣示。及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升遐。遵向谕敬启御函。朕即缵承洪绪。众皆钦悦。乾隆元年。朕效法前徽。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其名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遂将前旨彻出。明示众人。谥为端慧皇太子。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而以长以贤。则莫若皇长子、皇五子。亦相继病逝。设如古制之亟亟有册立之事。则朕在位而前星四陨。复成何事体。故不得不慎也。然此等大事。朕未尝不计及也。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手书应立皇子之名。密缄而识藏之。并以其事谕知军机大臣。特未明示以所定何人。而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命诸皇子侍仪观礼。因以书立皇子之名。默祷上帝。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已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此意昊苍实式凭之。是朕非不立储。特不肯显露端倪。俾众人有所窥伺耳。此正朕之善于维持保护。天地祖宗。实鉴朕心。若子子孙孙。皆能以朕此心为心。则我大清亿万斯年。可永承天佑也。然朕此举。天下臣民。无由共闻。未尝无窃议朕为贪恋宝位。不肯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迨朕六旬大庆后。即敕豫葺宁寿宫。为将来优游颐养之所。臣工应莫不共闻共见。岂有所伪饰乎。今朕春秋六十有八。康强尚如昔时。自当代上天爱养亿兆。董治百官。以期无负祖宗付托之重。必不敢遽释仔肩。但今距乙卯、尚十七年。为日甚长。若朕精力始终不懈。惟当日慎一日。兢业守成。克全朕之初志。岂不甚善。设或七旬八旬以后。神志稍衰。不能似今之精勤求治。亦不肯贪天位以旷天工。且历代帝王。享位四五十余年而归政者。实所罕觏。朕非不知足者。又何必定以六十年为期乎。昔唐宣宗闻裴休立储之请曰。若立太子。则朕为闲人。又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郁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泣下。皆朕所嗤鄙。曾于批阅通鉴辑览时。评斥其非。安肯踵其庸陋之见乎。且此数君之所以恋恋不舍者。惟知席丰履厚。以为君为乐。而不知为君之难也。自朕论之。人君一日二日万几。庶司百职之事皆其罪。非躬亲总揽。则柄或下移。其弊将无所底止。岂能稍自暇逸。而天下之大。群黎之众。疾苦时系于衷。非先事畴咨。民隐或无由上达。宵衣旰食。不遑宁居。但觉其难而不觉其乐。若至倦勤归老。乃可以释重负而图真乐。此理显而易晓。朕久积有深愿。但如宋高宗、孝宗、值多事之秋。当励其有为之志。乃未及耄期。而遽行内禅。图遂一已之佚乐。而不顾国计之重轻。其人实不足取。则又朕所深薄者耳。又前史所载。每有因爱其母而欲立其子者。远代姑弗具论。如明神宗宠郑贵妃。诸臣遂有立爱之疑。共为建储之请。盈廷争执。致首相王锡爵、为朝士所逼。几欲自戕。尚复成何政体。本朝家法。则无是也。至于朕现在之诸皇子。皆已无所生妃母。宁复有爱憎之见参其中乎。又古来惟以豫教之说。属之太子。于是明季、遂有因储嗣未立。不肯令皇子出阁者。众皆起而争之。此甚非理。若我国家之制。诸皇子六岁以上。即就尚书房读书。即皇孙、皇曾孙、亦然。既选京堂、翰林、以分课其读。复派大学士、尚书、数人。以总视其成。更简满洲蒙古大臣侍卫等、以肄之国语骑射。长幼相聚。昕夕程功。初无歧视之心。讵有嫌疑之迹。实大异乎胜国之所为也。盖从来谏请立储者。动辄徵引古说。自以为得忠臣事君之道。不知其心。隐以为所言若得采纳。即属首功。可博他日之富贵。名议国是。而实为身谋。即或其年已老。亦为其子孙计。大端不出乎此。朕今为之抉其隐微。作伪者尚何所托辞乎。总之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倘亿万年后。或有拘泥古说。复立太子之人。必不能安然无恙。及祸患既生。而始叹不悟朕言。悔当晚矣。朕此意、本欲俟将来归政时。再行宣布、以明朕心。因昨有锦县逆犯金从善、逞其悖逆邪说。甚至以不正之运自待一语。毁斥本朝。其罪固不容诛。恐天下臣民。虽不敢如逆犯之抵触。而立储之说。未必不耿耿潜蓄于心。用是反覆开导。明白宣谕。俾中外知之。(小编认为:为君者,需立贤不立长,能者上,庸者下。)

○戊申(二十二日)。驻跸琪树庄大营。

○己酉(二十三日)。驻跸兴家楼西大营。

○庚戌(二十四日)。驻跸白涧行宫。

○辛亥(二十五日)。驻跸烟郊行宫。

○壬子(二十六日)。上还宫。

○癸丑(二十七日)。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上诣奉先殿、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编者注)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盛京。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二十日,乾隆帝率八旗官兵从京师起先,开始第三次东巡盛京。八月二十四日至盛京,九月二十六日回宫,历时两月有余。因太后在上一年去世,这次未到热河,因此时间较短。这次东巡的目的,主要是缅怀祖勋。九月初一日,他在盛京下了一道长谕,详述谒陵的重要性,训示子孙必谒祖陵,否则即为忤逆子孙,若有臣僚谏阻谒陵,即诛戳毋赦。他说:“我后世子孙,诚能处尊位而常缅前劳,览当年原(山献)而兴思,拜旧日松揪而感怆,自必懔然于天眷之何以久膺,憬然于先泽之何以善继,知守成之难,兢兢业业,永保勿坠,则我大清累熙重治之盛,洵可绵延于亿万斯年”。

沈阳故宫大正殿

冬。十月。丁巳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颁乾隆四十四年时宪书。

○戊午(初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己未(初三日)。上御懋勤殿。

○壬戌(初六日)。上御懋勤殿。

○乙丑(初九日)。上御懋勤殿。

○丙寅(初十日)。策试天下武举邢敦行等、四十八人于太和殿。

○戊辰(十二日)。上御懋勤殿。

○己巳(十三日)。上御紫光阁。阅中式武举骑射。

○庚午(十四日)。上御紫光阁。阅中式武举技勇。

○辛未(十五日)。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中式武举一甲邢敦行、樊雄楚、董金凤、三人。武进士及第。二甲罗廷弼等四人。武进士出身。三甲李春栏等四十一人。同武进士出身。

○壬申(十六日)。上御懋勤殿。

○乙亥(十九日)。上御懋勤殿。

○丙子(二十日)。谕:昨已降旨、允江浙督抚等所请、于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启銮南巡。并谕令沿途毋得踵事增华。致滋糜费矣。至跸路所经。水营行宫等事。皆不能不需用度。前四次南巡。俱曾赏给银两、以资筹办。而督抚至道府等大员。亦有称自捐廉俸者。今春高晋在京。亦曾奏及。照上数届之例。于伊等养廉内、公捐备用。今高晋、杨魁、俱有应缴之项。势不能再捐养廉。若止令司道公捐。更属不成事体。朕南巡省方观民。期使万姓共臻安阜。岂肯令不肖官吏。藉端科派。方今府库充盈。因巡幸而颁发帑金。一切皆由公办。于理为宜。

○丁丑(二十一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丙戌(三十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圜丘坛

十一月。丁亥朔(初一日)。是日起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己丑(初三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谕:前经降旨、允江浙所请。于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启銮南巡。并谕令沿途毋得踵事增华。致滋麋费。第念跸路所经。江苏地面较多。水营行宫等事。皆不能不需用度。前四次南巡。俱曾赏给库银。以资筹办。因谕令高晋、将现办南巡差务。需用银两若干。通盘核计。据实具奏。

○庚寅(初四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辛卯(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壬辰(初六日)。遣官祭先医之神。

○甲午(初八日)。谕诸皇子及军机大臣等: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尔等想应闻知。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很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然一经奏闻。无不量其情节惩治。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警畏。

○己亥(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甲辰(十八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丁未(二十一日)。上幸瀛台。

○己酉(二十三日)。上幸瀛台。

○辛亥(二十五日)。上诣慈宁宫行礼。 

○壬子(二十六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甲寅(二十八日)。上幸瀛台。

○丙辰(三十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十二月。丁巳朔(初一日)。谕:前经降旨、允江浙所请。于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启銮南巡。因江苏办理差务。不无经费。已有旨令伊龄阿、于运库内赏给银三十万两。以为南巡差务之用矣。

○戊午(初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庚申(初四日)。上幸瀛台。

○辛酉(初五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癸亥(初七日)。上幸瀛台。翼日如之。

○己巳(十三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辛未(十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诣大高殿行礼。

○甲戌(十八日)。己亥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立春。顺天府进士牛春山宝座。

○辛巳(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是日起上以岁暮祫祭太庙。斋戒三日。

○癸未(二十七日)。以岁暮祫祭。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

○甲申(二十八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遣官祭太岁之神。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0)

相关推荐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三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三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