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烟的主页
周恩来曾对她说:“陈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
胡适曾说:“我对她当然有一种很深的和纯洁的敬爱,使我十分重视我们的友谊。”
夫君任鸿隽,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大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在留学日本期间曾经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向她做出的承诺是:“人生事事足参商,愿作屏山将尔护,恣尔翱翔。”
1、
这个她就是出生于湖南衡山,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中国第一批官派留美的女生,中国第一位女教授,中国白话小说的第一位尝试者,有“一代才女”之称,著有《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等代表作的近现代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第一位在世界史方面有成就的历史学家陈衡哲。
1911年,出生名门的陈衡哲,只身来到上海,进入蔡元培办的上海爱国女校学习。
1914年,她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次年,她来到了美国,先后在瓦沙女子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读书。
2、
1917年1月,为提倡文学改革,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5月,陈衡哲以“莎菲”为笔名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白话文小说《一日》,记录一名新生在美国女子学校一天的生活。
1918年陈衡哲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歌《人家说我发了痴》,被时人与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相提并论的她,成为《新青年》铁杆作者中的唯一女性,该刊发表作品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
胡适曾说过这样的话:陈衡哲,是一位历史学家。文学不是她的本行,但她“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文艺气息”。
3、
其实,留美期间,陈衡哲便以实际行动力挺白话文运动,故被胡适称为新文学“最早的同志”。
当时,五四运动总司令,安徽怀宁人陈独秀在国内写下《敬告青年》,扛起反封建文化的大旗,在美国留学的胡适与之遥相互应,倡导白话文。
然而,当胡适满心欢喜去找好友梅光迪、任鸿隽商议此事时,却被两个好兄弟驳斥。为了舒缓苦闷之情,胡适写了《蝴蝶》一诗,形容自己是“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时,陈衡哲站了出来,支持胡适。至此,两人开始书信往来,讨论新文学。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互相欣赏,彼此惺惺相惜。
多年之后,胡适还用幽默、揶揄的笔调写到当年的往事:陈衡哲“豆蔻年华,藏在深闺”。
4、
1920年,受校长蔡元培的邀请,陈衡哲担任了北大历史系教授,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亦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成了林徽因、丁玲等才女的老师。
同一年,抛弃了不婚主义她,接受了任鸿隽多次求婚的诚意,两人结为伉俪。
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她,提倡女性应独立自强,要尊重妇女的社会价值,但女性不能因此丢掉家庭价值,最好二者兼顾。
1921年因怀孕,从北大辞职,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应王云五先生约稿为新学制高中生撰写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西洋通史即《西洋史》。
1976年1月7日,86岁高龄的的陈衡哲因肺炎及并发症病逝于上海。然而,她的勇气和担当,她的独立和睿智,终究不会被时代忘记。#文化##文史观天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