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之寒症状罗列!(附:寒火湿生成的机理)
一、心是君主之官
心寒了一个国家就没有未来,心寒了,身体就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了
我们身体的阳气有两个来源,一个就是心阳,一个就是肾阳。
心阳就好比太阳,心寒了就好比太阳失去了光芒,天空一片阴霾,大地一片死寂,万物将会凋零。
1、如果你心寒,你的面色就会苍白如雪,因为心,其华在面。
2、如果你心寒,你身上会长很多斑,脸上、舌头上、手上、腿上都会长斑,因为心主血脉,各种斑斑点点就是血脉不通的表现。当然你身上还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淤青,稍微磕着碰着一大块淤青。
3、如果你心寒,你的嘴唇会青紫。
4、如果你心寒,你的心脏跳动就会缓慢,心脏跳动过缓你就会大气下陷,总觉得胸闷、气短,总想深呼吸一口气。
5、如果你心寒,你的心脏血脉就会瘀滞,瘀滞就会不通,不通就会心痛,遇冷发作或者冬天发作的心脏病都是心寒的原因。
6、如果你心寒了,你会出冷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心阳不足就无法固摄汗液,汗就容易出来。很多人心脏病发作之前会出一大身冷汗。
心寒怎么办?如何驱除心中的寒凉?建议每天吃一点人参,红参最好,强壮心阳力道最足,又不峻猛。中成药可以吃点柏子养心丸。如果心脏有淤血,可以吃点三七粉、丹参粉。平时要多拍打拍打心包经,按摩按摩膻中穴,走出阴冷的小屋子,拥抱大自然拥抱阳光。
二、 肺是相傅之官
肺朝百脉,百脉就是百官,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肺寒了,宰相这座连接君主与百官的桥梁就会垮掉,朝廷就会瘫痪,国家就会瘫痪。
肺寒了,全身经络就会堵塞。
1、如果你肺寒,寒则凝滞,你的鼻子会不通。鼻涕是肺的液,肺寒你就会流清鼻涕,稍微着点凉你的鼻涕像清水一样流下来。
2、如果你肺寒,没有阳气化开肺中的水液,就会凝结成痰,这样的痰颜色是白的,你会不停地吐痰,因为肺为贮痰之器。
3、如果你肺寒,你会不停地咳喘,这种咳喘夜间严重,有很多白痰,秋冬容易发作。
4、如果你肺寒,你会气虚,身体总觉得没劲,没力气干活,老想躺着,因为肺主一身之气。
肺寒了怎么办?可以喝点生姜葱白红糖水。也可以用黄芪泡茶喝。张仲景的方子麻黄汤也是不错的选择。记住,肺寒之人一定不要喝冷饮,形寒饮冷则伤肺。
三、 脾得温则运化
脾寒了就运化不起来,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脾胃不运化整个身体都会出问题
很多人都有胃强脾弱的毛病,百思不得其解,为啥我吃这么多还瘦得像电线杆子一样呢?吃啥拉啥,完谷不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脾寒了。脾喜欢温,不喜欢寒凉。
1、如果你脾寒了,你就会有很多湿气,因为脾为湿气之源,脾寒不运化,湿邪就会停留身体,泛滥成灾。所以祛湿一定要温脾、健脾。
2、如果你脾寒了,你的面色就会萎黄,都说人老珠黄,说的就是脾不运化了。
3、如果你脾寒,你就会有积食,吃多了或者吃的不多但就是运化不了,堆在身体就会积食,就会发胖。
4、如果你脾寒了,你可能会有很多口水,总是吐不完,睡觉口水流下来,把枕头弄湿了都不知道。要么就是口干,但是喝水又不解渴。口水是脾之液,需要脾阳的气化功能把津液带上来。脾寒了,气化功能就不足,要么运不出去要么带不上来。
5、如果你脾寒了,你可能会腹泻,吃点生冷寒凉就要拉肚子。
脾寒了咋办呢?最好的温脾健脾的方子是张仲景的理中汤,还有千古第一健脾方四君子汤,都可以喝喝。既然不运化,就不要给脾增加负担了,少吃多餐,一顿七八分饱,饮食清淡,多喝点小米山药粥。
四、肝是将军之官
肝寒了就会生发无力,就像被风吹雨打过的残枝败柳
肝体阴而用阳,肝既然是将军之官,理应阳气是很足的,所以我们常常说肝火大,很少说肝受寒了。肝一般是不受寒的,一旦受寒,就比较严重。
1、如果你肝寒,你可能会头痛,这个头痛的位置在巅顶,就是头部最中间的那个地方。
2、如果你肝寒,你可能会腹痛,这种腹痛不是肠道的问题,你去检查,做肠镜,肠子没有问题,其实就是肝经经过的地方堵住了,是一种隐隐作痛。
3、如果你肝寒,你的指甲会苍白,有时候还会指甲凹陷。
4、如果你肝寒,你没有什么脾气,有脾气也发不出来,因为你胆小,路见不平你也不会拔刀相助,你可能还会躲得远远的,因为你怕事,怕惹祸上身。
5、如果你肝寒,你可能是一个寡淡无味的人,不热爱生活,也没有多少激情。
肝寒怎么办?张仲景有一个方子叫吴茱萸汤,专门对付肝寒的,有需要的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在当地中医大夫指导下服用。还有一个食疗方,就是每天用小茴香30克煮水喝,也可以改善肝寒。
五、肾是先天之本
肾寒则一身都寒,肾寒则百病丛生
如果说心阳就像天上的太阳,那么肾阳就是潜藏在地壳深处的热能。
肾藏精,这个精化成两股力量,一股叫肾阴,一股叫肾阳。
如果你肾寒,首先表现在你全身怕冷,不仅仅是手脚冰凉,冬天很难过,夏天很舒服,平常穿衣服比一般人要多很多。
1、如果你肾寒,你会经常腰痛,是那种冷痛的感觉,腰部特别怕冷风吹,用热水袋捂一下舒服很多,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腰痛会在房事后加重。
2、如果你肾寒,你会尿频,这种尿频不是那种每次尿很少每次一点点很快又有尿意的那种,而是尿很多,清晰如水,尤其夜尿多。因为肾司二便。同理,如果你肾寒,你还会五更泻,就是早上五点左右起来腹泻。
3、如果你肾寒,你会性欲低下,即使有那么一点兴趣,也力不从心,这种阳痿与肝寒导致的阳痿有所不同。肾寒导致的阳痿不仅疲软、起不来,还伴随着早泄、滑精,肝寒导致的阳痿则没有这些,肝寒导致的阳痿一旦起来,持久性很长,甚至不泄精,这都是肝寒导致的。就是说,肝的疏泄功能不强。抑郁症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4、如果你肾寒,你可能比较容易水肿,尤其是腰以下水肿,因为膀胱里面的水液需要肾阳的气化才能被利用或者排泄。很多慢性肾炎的人都是脾肾阳虚。
肾寒怎么办?最好的中成药就是桂附地黄丸。这个药也是张仲景的方子,阴阳并补,符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道理。
附:内寒内湿生成的机理
一、内寒生成的机理
内寒,系内生五邪之一,是脏腑功能、阴阳气虚失调常见的病理反应,因其自内而生,与外感寒邪不同,故名内寒。
内寒的产生,以阳气虚衰为根本。阳主热,以火为征兆。人体阳气主温养煦育,蒸化布达,制约阴类。若阳气不足,或阳气虚衰,其温热之性减退,鼓舞之机衰弱,难于制约阴类,即不能抵抗阴的寒凝之性,从而产生一系列寒盛之象,如面色苍白,自汗,畏寒肢冷,便溏,神疲倦卧,脉微等。所谓内寒,其实质就是“阳虚则寒”,是由于阳气虚衰,失于制约阴的能力,从而使阴的寒凝之性得以外现。
内寒随五脏阳虚而证有不同。五脏藏精气,精气不外阴阳气血。阴血属阴,阳气属阳。故阳虚所生之寒,又随其所在之脏而表现各异。
1、心阳亏虚
心居上焦,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而藏神。心阳不足,上焦失温,寒从上起。症见面色苍白,心悸,自汗,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2、肺阳不足
肺阳不足,肺气虚寒。肺主气,外合皮毛,主呼吸,司通调水道。肺阳亏虚,寒起胸中,而水液温化失职,津液失布,痰饮内停,水道不通,。症见咳喘气促,甚则仰息不能平卧,小便不利,形寒肢冷,面白少气,舌淡苔白,脉迟等虚寒之象。
3、脾阳亏虚
脾阳亏虚,中焦虚寒。脾胃居中,主纳化水谷,输转精微,以阳气为运用。中焦阳虚,寒从中生,常见脾胃虚寒的病理改变。中阳虚而不运,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四肢清冷,呕吐泄泻,完谷不化,苔白,脉沉迟无力。若阳虚寒盛,温运无力,水液停滞,泛溢为水肿,停积于腹内为臌胀。
4、肾阳亏虚
肾阳亏虚,为内寒之根。人身之阳,根于肾命。故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肾中阳气又称命门火,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生寒,外不能温养形体肢节,内不能煦育诸脏之阳,则通身阳气皆因之而虚衰不振,阴寒由此内生。症见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面色苍白,多尿或不禁,遗精阳萎,腰背酸痛,妇女常见宫寒不孕,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沉迟。
总之,内寒起于阳虚,而根于肾命之火,火旺则内寒不生,火衰则内寒遂起。
二、内火产生的机理
内生火热名曰内火,为内生五邪之一。内火的产生,主要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内火为病属于实邪,但由于导致内火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内火有实火虚火的不同。
1.脏腑实火皆从郁化
脏腑实火的原因产生多端,机理颇为复杂,但细析之,大约不出饮食失节,七情过激,情志失调,以及感受外邪,引发脏腑实火。饮食不慎,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而化火;一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薰蒸脏腑。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结日久,亦能生热化火;或暴怒所触,五志过极,皆从火化。《质疑录》说:“人身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变动妄行之谓火。火与气,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情志失调所生之内火,其机要在气机紊乱,情志过极,五志皆可化火,但以心火、肝火最为常见。
2.内生虚火,当分阴阳
阴虚火旺。阴阳互根互制,若热病后期,阴分耗伤;或劳欲无度,阴精耗伤;或久病不复,阴液亏虚;或先天禀赋虚弱,肾阴素亏;或肝郁化火,久耗阴液。阴液既亏,阴不制阳,内热既生,而水亏火旺,这是阴虚之火产生的机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虚则热”。
阴火内起。阴火之名,始于东垣。从东垣对“阴火”的表述看,其意大致有三:一是阴虚内热。实是说思虑过度,心阴耗伤,心阳独亢,而心火内盛的病理。二是气虚发热。发热本当用苦寒清泻,但气虚时的发热,则由于元气不足,以致心火独盛,出现一系列的热象,这时的心火,就称为阴火,用寒凉而发热反甚,以甘温之法则热除病退,因而把这种不同于阳热火邪的火热之征,称为“阴火”。三是气虚感受外邪,邪正相搏而发热。从内生五邪的角度看,气虚时的发热,便是阴火。
阴虚火浮。阳主外而根于内,若肾阳虚衰,真阳无根而浮越于上,所形成的假热之象,是为元阳虚衰,为虚火上浮,即临床常说的“假热”证。
三、内湿生成与脾肾的关系
湿生于内,名曰内湿。湿属阴类,内湿是由于水液运化、输布失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内湿产生的关键是水液输化失司,而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脏腑,以脾肾为主,因此,内湿的生成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1.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湿自内生多责之脾。湿本于水液,而人体运水化湿的关键在脾。《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主运化水湿,饮食所伤,劳役失度,思虑所伤,久病不愈,皆可损伤脾气,导致健运失司,不能行其津液,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是以聚而成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病生湿,病机有虚实之分。其实者,邪实阻滞,妨碍脾运,气阻生湿;其虚者,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或脾胃阳虚,湿自内生,从寒而化,为寒湿之证。
2.肾失蒸化,水湿内停
内湿的产生与肾阳蒸化失常也有密切关系。肾中阳气为一身阳气之根。而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称“肾为水之下源”。这一重要功能主要依赖肾阳的蒸腾气化来完成。肾阳的蒸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肾中阳气的蒸腾,使经三焦水道而行于下焦的水液能够复上腾,继续参加津液代谢,其浊者归于膀胱为尿;二是肾阳的气化,司膀胱开合,开合得宜,则小便藏泄有度;三是肾阳支持脾阳。如果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衰,劳欲过度,久病伤肾,肾阳不足,则蒸化失职,水液不能正常蒸化、布散和排泄,就会导致水停成湿,甚至水湿泛滥。
喜欢本文,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你的朋友圈里!或许有的朋友用得上!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