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脸比翻书还快,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是一场人生灾难

你知道一个情绪不受控制的人,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吗?
和情绪化的人在一起会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往往不是积极健康的情绪。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某公司职员被老板骂了一顿;
这位很生气,就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
妻子莫名其妙地被丈夫数落,正好儿子回家晚了,于是就打了儿子一记耳光;
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狠狠地踢了它一脚。
猫受到惊吓一下子从窗户上窜了出去。
猫窜到街上刚好有一辆大卡车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撞到了旁边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老人。
老人摔倒的同时,车子撞翻飞到了隔壁卖水果的小摊位上,摊位上的“樱桃”全被压碎了。
这件故事未必是真实的,但“踢猫效应”却是社会的一种常态连锁反应,多数人因为心情不好而无力处理当下事情的时候,便会采取发泄的方式。
幸福感和情绪化是逆向而行的两种感觉,过度情绪化的人会让幸福感瞬间灰飞烟灭。
本来可以分享的落英缤纷,却成了残花败柳的景象;
本来可以是硕果累累,却成了落叶飘零。
和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他们往往喜怒无常,情绪来了挡都挡不住,这样的人只会让身边的人遭殃。
怒无常,或者比较自我中心。
完全不考虑关系或者他人的感受,随意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或许是因为脆弱,无睱他顾,自我中心,自我保护;或许是因为强势,不考虑他人。
喜欢无常,是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喜怒无常的人,这个喜怒无常的状态,是不具备爱的能力,或者爱的意愿不强。
喜怒无常的人,往往陷在自己的漩涡中,而深受漩涡的煎熬。
自己不能自在,往往也无法关注关系,建立关系连结。
对于喜怒无常的人,很难跟她建立稳定深刻的关系。
更别说有滋养性的关系。
与她建立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另一方会要么孤独,要么迷茫、不安。
与喜怒无常的人纠缠,自己也容易心理受损。
和自己相处,面对的是自己,冲突和挣扎都是一个人,我们不必为他人头疼。
但人活着,避免不了日常与人交集。
你的伴侣,父母,子女,这些关系,大多人至少占一样。
假若和这些人沟通不畅,冲突不断,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幸福起来。
悲哀的是,这是生活中常发生的事。
这实在是一件头疼的事。
一位朋友说自己的伴侣对别人都好,但是对他,犹如冰火中跳舞,一时特别好,一时特别糟。
只要没按照她的意思去做,立刻火冒三丈,冷嘲热讽。
心理学家曾这样描述与情绪化的人相处时你会受到的折磨:
“他们不会伤你的性命,却常常令你寝食难安。”
即使你脾气再好再容忍他,耐心、谅解、同情心消磨殆尽,情感被过度剥削压榨,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去同情别人、爱别人了。
在人际关系中其实有两种力量:
一种是我安全、我信任,所以我平和、我接受;
另一种是我没安全感,不自信,所以我防御。
这也就有效地解释了心理咨询中的“90/10”原则。
意思是说,你今天跟对方吵架,觉得是这件事引爆了你的情绪,但是实际上,90%的负面情绪是以前的事情引发的,而不是现在的10%。
当一个女人用侵略、攻击的行为来表达她的愤怒的时候,其实是极度缺乏爱的表现。
内心越弱的人,越容易情绪化
内心有伤的人,创伤就像藏在肉里的一根根刺,时不时会扎你一下,痛却无可奈何。
自身越弱的人,越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优越情结。
什么是优越情结,就是为了掩饰自卑感,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很卓越很能干。
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往往没有把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而是用在了错的地方,换言之不是努力成为卓越能干强大的人,而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
而多数人,会把这份优越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对比。
比起更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
优越感其实是一种错觉
对于自卑感的错误心理补偿,会让个体产生优越感。优越感本质上是一种错觉,它让个体单方面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要优于其他人。
对优越感需求强烈的人,会把自己并不具备,或者并不完全具备的能力,当作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能力。
这种人会有明显的自恋行为,自恋是一种程度较浅的优越感表现。
同时,他们还会把大家都具备的品质,比如善良、同情、团结等品质,当作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
因为他们内心实在没什么优秀品质,只能把大家共有的品质,当作自己私有的品质。
伴侣的爱,给了我们无偿许可:
我们无端承受了委屈和压力,气到爆炸,面对不熟悉的陌生人,仍然装作宽容大度的样子;
却转过身来,对最包容你的伴侣撒气,仿佛自己遭受的一切是他们一手造的。
就像一个孩子,作、任性、无理取闹,只为讨得对方无限制的容忍和退让。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
因为人和人之间总是在互相为难、彼此怨怼,一张口就充满戾气。
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时时处处为难别人的人,并不会显示出你的强大。
相反,只会把你的无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人吧,也就是耗子动刀窝里横。
我们所谓“应该”的不是极端的要求,“应该”的是检测自我需求的恰当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蛮横。
让自己心理软化下来,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与变通,思考世界更有境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变得美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更为通达,具有长久的联结性。
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活得不累、活得不纠结的人,为自己卸下心理枷锁,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