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要派孙嘉诚去西北送死?问题在于他一错误举动!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解密篇6——总106期)
在《雍正王朝》中有个人物的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人就是孙嘉诚,也正是由于他的死,点燃了年羹尧灭亡的导火索。
那么到底谁该为孙嘉诚的死负责呢?
本期话题: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为什么要派孙嘉诚去西北?只因他做错了一件事!
一、
谁是孙嘉诚?
孙嘉诚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原型是孙嘉淦,他是康熙帝五十二年进士,历经三朝而不倒,官至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这个人跟剧中的人物性格一致,就是以直谏著称,在《清实录》中雍正帝称他为直谏第一人: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在剧中,孙嘉诚变成康熙六十年一甲的第三名,与状元、榜眼合成三鼎甲!
由此可见孙嘉诚的学问绝不是盖的,从后来他参年羹尧列的那些罪状来看,思路相当敏捷,语言着实犀利,措辞十分得当,是一个文化水平极高又极其聪明之人。
孙嘉诚在剧中有著名的三大谏:
第一谏,谏新朝铸钱不合理,作为一个小小六品户部主事的孙嘉诚,就因为此事跟户部尚书阿灵阿当着众臣之面打起来了,最后闹到雍正帝面前评理,最后虽然雍正帝当面斥责了他,但随后就派张廷玉升孙嘉诚为三品官。
第二谏,谏张廷璐科场舞弊,当然这个案子并不是孙嘉诚一个人死谏的,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张廷玉这里。孙嘉诚深夜拜访张廷玉,替他写好了谏折,不卑不亢,肝胆相照,可以说此举是他挽救了张廷玉的性命!
第三谏,谏年羹尧是个奸臣,说正是由于年羹尧的飞扬跋扈,目无王法,才导致京师大旱。结果惹得雍正帝心中不满,派他去求雨,没想到孙嘉诚竟然求下来了雨,后来在雍正帝的撮合下,年羹尧跟孙嘉诚暂时化解了矛盾。
二、
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直谏?
首先,就像刚才提到的,他是饱读诗书且科举考试第三名,一般书读到这种程度的人,都比较认死理,当然刘墨林这个特例我们后面会分析到。正是因为孙嘉诚学业扎实,对大清律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几个关键时刻跳出来指出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做不到有理有据的直谏的。
其次,他的相貌决定了他的人生,在剧中可是把他刻画成了巨丑的一个人,一般这种外貌上比较奇怪的人,都是大才。要想刷存在感,靠正常的途径是刷不出来了,想一下网红界的大姐大凤姐。所以,孙嘉诚最引以为傲的除了自己的才学以外,就是敢于直谏的性格了,对看不过去的事情就要说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孙嘉诚所作所为完全是为国为民,不管是指出铸钱的弊端,还是挽救了张廷玉,甚至是弹劾年羹尧,每一步都是为国为民,尤其是对雍正帝绝对忠诚,这才是他敢直谏的底气。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堂堂的大清国探花,竟然委屈的在户部当小小的主事。而雍正朝的探花刘墨林,一出来就是朝廷要职,后来雍正帝还跟他一起喝酒,直接任命内阁学士、军机章京上行走,只不过被刘墨林拒绝了,他死后,雍正帝可是加封苏舜卿一品诰命夫人。
而孙嘉诚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但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怨天尤人,一直忠于雍正帝。直谏铸钱弊端,被雍正帝当庭斥责,郁郁寡欢的孙嘉诚打算去自尽的,被李绂救下,后来又被张廷玉夜访,马上恢复斗志。弹劾年羹尧,被雍正帝派去晒太阳,幸亏他的身板还硬朗,不然小命就交代在那里了。
可是即使雍正帝这样对他,他仍然不忘初心,即使跟年羹尧和好了,年羹尧劝他改改脾气,结果他一句话就怼过来了: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三、
雍正帝为什么反感孙嘉诚参年羹尧?
年羹尧确实该参,主要理由孙嘉诚也说出来了:
虽然有功,可是那是雍正帝运筹帷幄,百官和天下百姓的支持才打胜的仗;年羹尧虽然为了打仗需要,斩了违反军令和耽误军粮的官员,但是他草菅人命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尤其罢免一省巡抚,这是年羹尧具备的权力吗?
进京后百官竟然跪迎,他却视而不见;在大殿上雍正帝让军士卸甲,结果无人敢动,年羹尧竟然说出他们不知有皇帝的话来;最后任免官员,年羹尧更是上了一个名单,这把皇帝放到哪里?
首先,但是他说的这些问题,虽然是问题,但是没有相应的罪名,年羹尧这些行为并没有触犯到律法的底线,都是一些主观上的判断,不能为凭据。
其次,雍正帝即位以后一共办了几件大事,先是追缴户部欠款,结果弄出来个诺敏案,让雍正帝大失脸面;其次科举舞弊案,雍正帝寄托了太多希望在里面的,结果最终杀了主考张廷璐;第三就是铸钱一事,雍正帝可是大加赞赏的,结果孙嘉诚一过来就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显得自己很牛逼,这让雍正帝脸面往哪放?岂不是显得雍正帝很无知?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后来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时候,问他是不是看不起朕?
唯独西北战事,年羹尧打赢了,这也正是给主子雍正帝长脸的时候,可以说雍正帝指望年羹尧回京巩固自己的皇位的,结果孙嘉诚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分场合,就蹦出来大加评判,难道雍正帝是傻子,看不出来年羹尧飞扬跋扈?用得着你孙嘉诚指出来吗?
后来雍正帝气的扔笔给他,让他写年羹尧罪状,这二货拿起来就问纸在哪,还是张廷玉提醒他,御笔是你能用的吗?
尤其是最后在雍正帝的撮合下跟年羹尧和好了,雍正帝还指望着他们两个推行新政呢,结果孙嘉诚一副欠揍的样子:
“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四、
孙嘉诚为什么会被杀害?
可以肯定的是雍正帝面对年羹尧也是非常不爽,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回宫后不停地让年秋月“卸甲”了。
只是,雍正帝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杀年羹尧,而面对顽固不化的孙嘉诚来说,正好是一枚非常棒的棋子,孙嘉诚是忠臣,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如果他被年羹尧杀害了,那么不是趁机把年羹尧也拿下吗?
所以,雍正帝明知道孙嘉诚跟年羹尧不合,但仍然把他派往了西北!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吗?
其实并不是!
雍正帝真正要把孙嘉诚派往西北的原因是为了破坏他的同盟!
我们看他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都是哪些人陪着他?
都是一群清流,这里面就有后来被砍头的李绂好友谢济世和陆生楠,还有就是刘墨林。
实际上孙嘉诚此时就是清流的领袖,也是大哥,正是在他死后,李绂才真正成为清流党的老大哥!
如果雍正帝再让他参赢了,那么还有谁能阻拦他们这一批人,他们得理不饶人,即使没理,也能给整出理来。比如参年羹尧,竟然把京师大旱的理由也用上,清流一党,特别善于利用天象发挥,这也是历朝历代清流参人的惯用伎俩,关键这玩意是玄学,好坏全凭一张嘴,雍正帝哪里顶得住?
孙嘉诚好歹还有点是非观念,后面的李袚还有谢济世和陆生楠就完全没有是非观念了,完全只考虑个人利益!逮到谁就参谁,刘墨林就是因为替田文镜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他们连刘墨林也不放过,说他望风梯荣、取媚皇上,要一块参他!
而这股歪风,就是从孙嘉诚开始的,显然,雍正帝也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后来的孙嘉诚之死、李绂之被罢官、谢济世和陆生楠被砍头,都代表着清流一派被雍正帝在逐步打压。
所以,孙嘉诚的死,错就错在一件事上,他不该发动大家一起参年羹尧,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参,反而更让雍正帝信赖!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