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住宿苗寨吊脚楼体验苗家秋收喜悦
住宿苗寨吊脚楼体验苗家秋收喜悦
图/文 羽佳
今年十一黔东南旅行,目的是避开拥挤的人群,到深山里,到偏僻的地方,深入民间,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
深刻体验当地民族风情,深刻体验你所不知的寨民质朴生活。
10月1日晚上,在将近日落时分,如愿住在了苗寨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丈夫姓梁,是一位退休教师,妻子的娘家是本村人,因为丈夫喜爱摄影,喜爱乡村生活,退休后,两
位回归故里,在这里享受起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
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位曾经到深圳打工的靓妹,现如今已经成了四川媳妇,今年回来帮父母收割稻子,因父母
年事已高、弟弟尚小,家中没有壮劳力,所以,特意从四川家中赶回来。看着她娴熟的筛稻谷的动作,好像是一
种流动的语言,诉说着这里悠久的传统稻耕文化。
她说,她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开辟了这里的梯田,距今应该有2000多年,没有听说后来有谁再开辟新的梯田。
这里因与县城距离较远,现在才每天通一班车,原来都是步行几天几夜往外走,所以也很少出去。很多老人一辈
子都没有离开过寨子,更不知道寨子外面的世界。
每年这里稻子收割前,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个仪式的名称叫“新米节”。仪式上,大家身着艳丽的服装,
吹响优雅动听的芦笙,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的“新米节”,并以原生态的加榜苗族节日习俗,举行古老神秘的
苗族祭祖仪式。
这个村寨叫加车村,是黔东南从江县加榜乡的一个典型苗家村寨,是唯一可以通车的村落,距离贵阳400公里。
到目前,村里还以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耕种方式,主要的耕种办法还是靠劳力和耕
牛,收割稻子还是用镰刀,脱谷的方式还是用力甩在谷斗里。
全村共有可耕种的梯田大约600多亩,全村有住户300百多户,总人口约1200人左右,由于受可耕种的梯田面
积的限制,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
每年这里只种一季稻子,亩产1000多斤,稻子收割后,灌上水养鱼,每斤鱼可卖20多元一斤。他们打下的稻子
主要是自己吃,余下的喂猪喂鸡。近年来,也陆续有少量人来收购,因为这里的大米很好吃,很劲道、很香。
村寨中有严格的乡规村约,人们都严格地执行着这些规定。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些村落交通还比较落后,
到每个村子的道路,多数只有农用车和摩托车可以通过的盘山乡村小路,现在开通了从江县城的班车,每天一
班,也只有这里是可以方便前往旅游和摄影的村落,其中犹以摄影的人群居多。
下图就是靓妹劳作时动人的身姿,也是我见到的最年轻女性,最孝顺的女性。
割好的稻子直接在地里脱谷,然后装袋,放到平坦的地方晾晒。
下图是一家四口收割稻子的稻田和打谷的场面,两个小男孩光着腚,在旁边看着父母忙碌。
丈夫说,今年的收成很好,每亩有1300多斤,挺满意的;田里的鱼也很肥,很高兴。妻子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
懂,只会苗家话。他们都光着脚,妻子的装扮很时髦啊,干活还穿着裙子,这是她们的装束。
这是一家三口在地里忙碌的身影,儿子已经是小伙子了,是家里的壮劳力,割稻子全只靠他了,父亲的分工是脱
谷,母亲装袋。夜幕降临时分,儿子从自家田里摸了两条鱼,晚上改善改善,算是对白天的犒劳了。
孝顺的靓妹,善良、淳朴、开朗。看着她,总会生出一种感动,
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夜幕降临下,一抹夕阳落在山边,村寨口上的吊脚楼墙上,凸显出一处活生生的标语:男不娶文盲妻,女不嫁文
盲夫!
帮父母干活的小朋友
又见秋天 崔羽明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