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选择有何不同?
注:
正常人 24 h 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清晨觉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8:00-10:00 达高峰,此后下降,在 16:00-18:00 血压再次升高,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 2:00-3:00 至最低值,即杓型现象。
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较白天血压(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反杓型(夜间血压>白天血压)。
非杓型需降低夜间血压,首选 24 h 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物(如 CCB、ACEI、ARB 或长效单片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单药或联合用药。
若夜间血压控制仍不佳,降压药物可晚间或睡前服用。
若采用上述方法后夜间血压仍高,可在长效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尝试睡前加用中短效降压药物如 α1 受体拮抗剂,注意夜间血压过低及夜间起床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
超杓型需降低白天血压,清晨服用长效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等。
若白天血压控制仍不佳,可选长效 + 中短效降压药物,注意中短效降压药物可能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避免夜间服用降压药物,会加重超杓型血压模式。
反杓型需大幅度降低夜间血压,可下午、晚间或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物。
若夜间血压控制仍不佳,可睡前加用中、短效降压药物,使夜间血压进一步降低。
注:睡前给药适于反杓型和非杓型的清晨高血压者,既保证清晨降压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又不影响夜间睡眠血压,缺点是可能会削弱 24 h 控制血压的能力,此给药方法注意密切观察夜间血压,超杓型的清晨高血压者避免使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