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何士光:《喜悦》

新课标大语文

小说精读

栏目简介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六个板块,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有效辅助。

编者寄语

在一片遥远的、磅礴的大山围着的坝子上,一位年轻的媳妇,第一次得到婆婆爽快地答应她回娘家探亲的允准。原本脾气乖戾,不太好相处的婆婆,从今年开始,也开始改变了对儿媳妇的态度。改革开放初期,时代变化在农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正留下不易察觉的痕迹……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喜 悦

作者:何士光

①秋深了,晴朗的早晨,鸭子一半浮在水田里,一半栖在田埂上,已显得那样清冷;余下来的,还没有干透的谷草个子,零落地立在那儿,也显得寂寥。几只白鹭倏地又飞起来,闪着白亮的翅膀,低低地划过田野……在这一片遥远的、磅礴的大山围着的坝子上,又一个年头算是过去了!

>>>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营造了淡明丽的农村风光,同时引出地点和人物——大山中的坝子和坝子上的人。

②一年一次的,年轻的媳妇惠回娘家的日子到了。一年只有一次,婆婆暗中是这样规定的。哪一天才能上路呢?她不知道,也不敢打听。没有想到,今年婆婆却爽爽快快地要她在今天就动身。日子太平了,田土里有收成,婆婆好像也很高兴。

>>>主人公出场,介绍故事的开端——收成好,婆婆高兴,准许年轻的媳妇今天回娘家。

③大清早她就起来挑水,想把家里那一口石板砌的水缸挑满,来答谢婆婆的恩情。那时,雾罩还大得很,现在呢,远远的扁担山虽然还望不见,但晨雾却不再是沉重的一片,已经浮动起来,变得灰白,对面的林子和人家的剪影已经清晰地透出来。(以周围环境在晨雾中的变化,衬托年轻媳妇起得早以及挑水的殷勤。)

④她立在水井边,把扁担横在手腕上。看得出来,她什么也没有想,她的一颗心,只是同这田野的早晨一样新鲜喽。婆婆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她要回娘家的时候用难看的脸色待她。她今天能宽宽心心地上路,日子能这样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她就喜悦不尽了。(婆婆的态度在悄悄发生改变,年轻媳妇想到今天可以回娘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⑤只一会,她就担好水桶,轻盈盈地顺着窄窄的田埂往回走。(以轻盈的脚步,衬托年轻媳妇喜悦的内心。)太阳虽然还看不见,却让人感到它正朝这一片坝子上走来。雾气也浮转得更快,乱纷纷的,好像很紧张,很快抵挡不住太阳的光亮了。(拟人句,生动地写出太阳升起、雾气将散时的情景。以景色的描写来配合情节发展,以及反映惠媳妇的心理变化。)猛地,她觉得肩头一阵温暖,一片光亮已经像水一样漫过去,她家的瓦檐、壁板和窗棂,还有旁边的牛棚和谷草垛子,屋后的那一片杂树林子,都浸在浅黄色的光亮里了。(文字清新而有温度,仿佛读者的心也随着惠媳妇一起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

>>>第3-5段,年轻媳妇为答谢婆婆的“恩情”,一大早外出挑水,内心充满喜悦。

⑥她担着水走进灶间的时候,婆婆正蜷在灶边,早饭快要好了,她正往灶膛里架柴草。惠连忙倒了水,赶过去说:“妈,我来!”4年前她嫁过来以后,就接替了做家务的位置。(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年轻媳妇的殷勤。)

⑦灶膛里散出青烟,枝叶毕剥地响着,探出猩红的火舌来。“我来烧……你看……有哪样要收拾……”婆婆说,声音有些含糊不清,脸上还像往常那样没有一点表情。她的脾气乖戾,常常使人不安,但惠听得出婆婆今天这样说并不是使气。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忙不过来的时候,婆婆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她煮饭的。今天呢?却是要帮她早一点把饭煮好,来犒劳她一年的辛勤。她站着,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就到柴草棚子里去选了一捆树枝,给婆婆堆放在灶边。(作者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出改革初期,这位农村传统婆婆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

⑧早饭摆出来的时候,丈夫也回来了。今早上他好像很忙碌。一家人坐下来吃饭。莱有三碗,一碗红亮的、填了糯米粉的辣椒,一碗白净的、盐水浸渍的蒜瓣,一碗酸菜炒肉片。这比平常丰盛多了。大家都一声不响,没有交谈,只是婆婆吃完了的时候,惠就立即搁下自己的碗筷,起身为婆婆添饭,然后双手把盛好饭的碗送到婆婆的手上。(从惠媳妇为婆婆的添饭动作,可以看出惠媳妇温柔贤惠,对婆婆敬爱有加。)

⑨吃完了饭,她要洗碗,婆婆说把碗收拾在锅里好了。她要喂猪,丈夫先吃完,已经把木桶提在手里了。这么说,她空闲了?(改革后,农村悄悄发生了变化。)

⑩该换衣裳了,但她还是不由得停了一停,才低着头慢慢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她出嫁的那一年,用来压衣箱的衣裳,只有一件碎花灯芯绒上衣一条蓝布长裤,一双浅蓝色纱袜,一双深棕色布鞋。这套嫁装她平时从来不穿,现在从红漆已经发暗的柜子里把它们一件件取出来,不一会就穿戴好了。(回娘家前的准备——更换嫁装。惠媳妇对压箱嫁装的珍视,既表现了惠内心的喜悦,也折射出生活的艰辛。)

⑪衣裳是用心浆洗过的,一走动就窣窣作响。她放轻脚步走出来。堂屋里的方桌上搁着一个细篾背篓。她心里一动,不禁偷偷地向背篓里瞥了一眼:好几只黄颜色的旧玻璃瓶里盛着包谷酒;还有用旧报纸一份份包起来的,则多半是砂糖。这一带的风俗,一瓶包谷酒或者一斤砂糖,就是一份带给亲戚的见面礼。要是这些全是婆婆用来打发自己上路的,就可以去看望许多家亲戚了。不知是为了偷看过背篓,还是为了动过这样过分的念头,她顿时觉得脸热心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惠媳妇的腼腆生动地刻画出来。)

⑫不一会,婆婆和丈夫从对面的房间里走出来。

⑬“跟亲家说,”婆婆开始嘀嘀咕咕地吩咐她,“这回简单得很,等到正月间,再……”她的心一下子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连连点头。眼前的情形叫她不敢相信,因为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婆婆很爱面子,但又很小气。她已经习惯了不在婆婆面前把喜悦表露出来,只是微微地红着脸,羞涩地低下头去……(作者通过惠媳妇细微而丰富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惠媳妇的含蓄美。传递出作者对淳朴的主人公赞美、喜爱之情,表明社会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喜悦”的写作目的。)

⑭终于,婆婆要她动身了。她最后点了一次头,轻轻地“嗯”了一声,往前去背那只背篓。“叫长顺……背嘛……”婆婆说。话还没说完,丈夫就一声不响地把棕丝编织的背篓系子抓在手里。

>>>6-14段,惠媳妇回娘家前的准备。

⑮惠又心跳了。如果她暗暗地盼着什么,就是盼着丈夫和自己一道上路——不是为了恩爱,而是为了让自家的爹娘看见高兴,觉得婆家并没有亏待她,觉得他们当初并没有将她错嫁人家,于是很放心,脸上也光彩。(插叙,补充说明惠媳妇心跳的原因。)

>>>新时代,新气象,惠媳妇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这是她喜悦的根源。

⑯来到碎石铺的大路上了!经过整个上午的追逐,雾岚已经被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浮在那儿一动不动,留在近处的也变得像水一样透明,抖动着,融入阳光之中,浸着水田飞入家和山林,太阳高高地照着,一点也不骄矜,又宽阔又明净。(景物描写,衬托出人物明亮喜悦的内心活动,作者仍然以景物描写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⑰大路上没有人,但惠还是没有和丈夫并排走,一直落后那么一点点。他们也一直没有说话。她只见那只背篓不停地在眼前晃动,隔一会,她又高高兴兴地往前赶几步,跟上他。(运用动作描写,将惠媳妇内心的喜悦表现出来,呼应文章标题。)

>>>15-17段,惠媳妇与丈夫一起踏上回娘家的路。

⑱一片晒谷场过去了,一座烘房出现在前面,丈夫的背篓仍在摇晃,而阳光还是那样明亮,天还是那样蓝……(明亮的不仅有阳光,还有惠媳妇的心。小说以农村年轻媳妇回娘家的故事情节,展现改革发展影响着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主旨。)

(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衬托及其作用//

1.衬托的基本概念。衬托指为了突出某一主要人(事)物的特征,或显示其伟大,或显示其渺小等等不一而足,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类似或者截然相反的与主要人(事)物有所差别的人(事)物作陪衬,从而形成一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效果的手法称之为衬托。显然,衬托手法的运用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其他文学创作中都是为了突出主体地位,使其形象鲜明化,让读者记忆深刻。

2.衬托的分类。衬托的修辞手法是运用甲人(事)物来映衬出乙人(事)物的形象及特征,在文学上衬托一般分为正衬、反衬、景衬及物衬四大类:(1)正衬,顾名思义就是用类似的人(事)物来映衬所描绘的主体,亦即用“好的”来衬托“更好”。(2)反衬,指的是用相反或者相异的人(事)物来映衬所描绘的主体,即用“小的”来衬托“大的”。(3)景衬,是指用景色来衬托出所要描绘的人(事)物的形象。景衬多用于在描写人物感情方面。(4)物衬,是指用随处可见的事物来映衬主体形象的修辞手法,往往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物衬更能立体地刻画人物。

3.衬托的作用。(1)正衬。通过在小说中设置不同性格但又与主人公性格存在各种相似的男(女)二号、三号等人物,来映衬出主人公在整部小说构成中的中心地位。(2)反衬。利用人物性格、品行等方面的强烈冲击来衬托出主人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形象的高大、品行的高尚等。(3)景衬。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来营造气氛,使读者更有代入感,因此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认识。(4)物衬。通过对人物身边相关的物体进行描写,来映衬出其某些方面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婆脾气乖戾,不太好相处,一年只允许惠回娘家一次;为了讨婆婆欢心,能早点回娘家,勤快能干的惠大清早就起来挑水。

B.“田土里有收成”,“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等等,这些都指向了改革初期农村变化的现实,凸显了时代背景。

C.惠从红漆已经发暗的柜子里把用来压衣箱的从来舍不得穿的嫁衣,一件件取出来穿上,既表现了惠内心的喜悦,也折射出生活的艰辛。

D.小说围绕年轻媳妇惠回娘家展开情节,描写出女主人公细微而丰富的心理感受,展现了时代变化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印记。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为了讨婆婆欢心,能早点回娘家”有误。

2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较为突出,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小说开头处有景物描写:“秋深了,晴朗的早晨,……低低地划过田野。”这段描写描绘出恬淡明丽的农村风光,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

(2)文章第五段:“雾气也浮转得更快,乱纷纷的,好像很紧张,很快抵挡不住太阳的光亮了。”这段以景物描写来配合情节的发展以及主人公惠的心理变化。

(3)文章第16段:“雾岚已经被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浮在那儿一动不动,……又宽阔又明净。”这里的景物描写使小说具有清新浓郁的田园风格,呈现出时代的勃勃生机。

【解析】: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本文中的景物描写较多,作者擅用景物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构筑时代的生机。

3

有人评价何士光的小说擅长从生活琐事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社会价值:小说通过农村的年轻媳妇惠回娘家这一生活琐事,表现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改善后的喜悦之情,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如文本中第7段中“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暗示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

(2)审美价值:以舒缓的叙事、细腻的文笔,小中见大,展现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美好,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如文章第13段中“她的心一下子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连连点头。”惠媳妇的内心活动被刻画得细腻而具体,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解析】:

以小见大是许多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小人物、小事件,往往折射出的是大环境、大背景、大情感。分析文章的价值,可以从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思考,再结合文本进行适当分析。

反 馈 检 测

1.分析文中第5段划线处文字的作用。

2.请结合具体文段,分析惠媳妇的人物形象。

(反馈检测答案解析于文末“阅读原文”内查看)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闻洋

古代文学硕士,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中学青年教师,一线高中语文教师。《高考满分作文2020全解全析》《高考满分作文通关教程》编委,曾在《嘉兴学院学报》《教学与考试》等杂志上发表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左佐

审校:罗莉 / 美编:赵宝茹

相 关 链 接

何士光,贵州贵阳人。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历任琊川中学教师,贵州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席,《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似水流年》,中篇小说《青砖的楼房》、《草青青》及短篇小说集《梨花屯客店一夜》、《故乡事》等。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0)

相关推荐

  • 红颜花开闪小说四题

    ❶<渭河文艺>稿投:1175314756 qq.com,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书画赏评. ❷ 要求原创,2000字内.未在任何微信平台发表过.两周内未收到刊用消息再请另投 他处.稿酬为打 ...

  • 「小说精读」刘震云:《一地鸡毛》

    新课标大语文 小说精读 栏目简介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 ...

  • 「小说精读」八省联考卷之川端康成 《秋雨》赏析(知识建构 试题解析 反馈检测 相关推荐)

    新课标大语文 小说精读 栏目简介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 ...

  • 「小说精读」博尔赫斯:《另一个人》

    [编者寄语] 博尔赫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少年时代,举家迁往欧洲,定居瑞士日内瓦.这一时期,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世界名著,文学.哲学无不涉猎.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 ...

  • 「艺术传承」——高文光书画作品鉴赏

    Gao Wen Guang 高文光:字笑翁,号"二斋居士",祖籍河北吴桥,1954年11月生人.安徽日报高级记者.自幼喜好书画,尤偏爱国画花鸟及山水.中学时始涉足绘画,曾师拜叶长庆 ...

  • 「小说连载」即便是天才,也有仰望的对象

    在高一的时候,苏子岚的名望已经登峰造极,无人可及.由于她出众的才华,广博的人脉,还有待人处事的智慧,因而被大家推介为学生会主席,践履三大巨头之一. 在她的任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都达到了历史的 ...

  • 「小说连载」天才被人仰望,亦常被人误解

    章文治设计的知识宫殿很复杂,维度很高,涉及的领域也很广.进入到知识宫殿的门虽多,敢于进取的人,却很少. 他对"地理决定下限,气候决定上限"的历史理论推崇备至,并写了几篇介绍这个理论 ...

  • 「小说连载」回望往昔,总有一个念念不忘的人

    来自于财经学院的葛灵云,一时间风头无俩.她正处于颜值巅峰的时代,名声远扬,海内皆知. 处于灿烂辉煌的青春时代的她,她风情万种,目光流离.再加上色艺双绝,博得了众多男同学的青睐. 在学校举办的晚会节目& ...

  • 「小说素材」有关“笑”的词语

    笑之出也,谓之发笑.腾笑. 笑之深浅迟急,谓之微笑(浅笑.余笑.晏笑.莞尔.娱笑.轻笑).大笑(浓笑.酣笑.破笑.长笑).狂笑(绝倒.高笑). 笑容长远,宛如水凝,谓之凝笑. 笑而不使人知,谓之偷笑. ...

  • ​「小说连载」惊艳惹人怜

    喜欢赏花吟月的葛灵云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她懂得矜持和骄傲.偶尔出现,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惊鸿一瞥,超然物外. 她的身上喷洒着不知名的香气,糯香萦绕,沁人心脾. 多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曾经在梧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