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公众号一年小记

这个公众号很早就开通了,2016年9月21号推送了第一篇文章,距现在已经差不多四年了。开通以来,断断续续推了一些文摘、随笔与评论,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学识水平尚浅薄,远远达不到能够长期输出优质内容的水平。因此,到了后来,这个公众号也就长期停更了。2019年8月份,研究生入学,此前,利用大四一年较为空闲的时间已经开始了较为体系化的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七、八月来到新的学校,与好多此前大多只在线上交流的同学们进行了线下的交流,在图书馆中读了一个多月的书,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些渐入佳境了,看着自己整理的近六十万字的笔记。在梳理著作内容、撰写总结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和别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于是在八月份的时候重拾这个公众号。2019年8月11日,推送了第一篇阅读布迪厄相关著作后撰写的总结:批判、超越与“反思”:布迪厄的实践-关系主义学说评析,之后连续发了几篇布迪厄相关读书报告。从这时候开始,这个公众号便开始了日常的推送,虽然中间因为种种原因,有时候并非日推,但总体说来,一年多以来基本上没有长时段的停更。
一年多以来,这个小公众号已经推送了几百篇的文章,其中,目前已有170篇原创内容——当然,其中有重复推送的一些文章,也有一些原创文章后来又被我删掉了。这些原创内容中主要是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还有一些是自己整理的书单、读书与日常生活感悟、对一些社会时事的看法。虽然限于自己的学术水平与精力,很多内容可能并没有同类公众号质量高,但是大多数时候自己还是很用心的,一方面是借此来激励自己,倒逼自己在读书中更认真更勤奋一点,多进行读书笔记整理——而不是读完就懒得进行思考总结与读书笔记的整理。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文会友”,通过我的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的展示,与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朋友展开交流与讨论——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是促使我进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年多以后再看当初设定的这两个目标,总体上来说,第一个目标算是实现了,虽然公众号日常推文确实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但因为我排版比较熟练、推文排版又比较简单,所以占用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分享的文章与原创内容都是我推送当时在阅读或在撰写的,因此,推送确实是激励我更认真阅读、写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二个目标倒是没有很好实现,作为一个有留言功能的公众号,似乎收到的留言并不多。大多数时候私信也比较少(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私信因为微信公众号助手的消息提醒问题,我无法及时看到,超过48小时就不能再回复了。在此表示抱歉),没有我预期的效果那么好。不过,通过这个公众号,我还是收获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与批评,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关于这个公众号的定位与开办的一些原则,在之前的推送中我就有谈过:
个人微信公众号好处在于,作为作者,我是可以选择匿名的(过往推送所有的署名都是笔名),而读者也是陌生的(除了少部分认识我本人的朋友,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能够经常看到我的朋友圈动态)。就像福柯所表达的那般,隐匿起来的作者是自由的,陌生的读者也可以随意评判作者所发的文章(所有评论我都会放出来)。此外,这个公众号的简介是“知行合一,社会如戏”,我并没有给这个公众号作一个具体的定位。之所以把2018年8月以前的推送全部删除了,只是因为我觉得那些思考是不成熟的,是我想在一个新的阶段进行一个新的活动。三个月以来这个号推送的几乎都是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几篇影评也是与小编的哲学阅读相关联的,还有一些随笔也是在读书之余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但是我并没有想把这个号打造成一个“知识殿堂”或者说是一个“书斋”,而是把它作为记录我的读书、思考,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不断成长的一个平台,分享是因为自己存在的一种分享欲、是作为激发自己反思的一种手段。
现在来看,当时提到的关于公众号的定位与原则仍然是目前包括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坚持的。接下来,我也将在继续经典阅读的同时,回顾整理一下这两年以来的读书笔记并进行相对系统的整理,也会选择重新阅读一部分以前没有认真阅读或并没有理解文本涵义的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此外,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理论专题进行专题性阅读与读书报告撰写,会陆续进行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的推送。也期待与诸位读者朋友通过留言与私信等方式多多交流,期待有更多来自各位的建议、指导与批评,以促使我与这个公众号继续进步。
如果仍在关注这个公众号的诸位朋友们觉得它还不错,对你有所启发或帮助,不妨点个赞或在看,让我也知道有多少人觉得它还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