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剔除所谓的“假课文”?
©进击的熊儿子出品
执笔|熊儿子
如若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语文虽然不是历史,但也不是虎皮。我们绝对容忍不下打着杜撰的幌子,随意捏造历史的现实。我们对抗日神剧零容忍,对假课文自然也是。
最近,有关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假课文”一事引发广泛热议。
先是有《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而后有媒体采访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不是历史”、“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
这些所谓教育工作者们虽然含糊其词,但意思其实很明确:语文课本的故事,无关乎历史,只是所谓的艺术加工而已,用不着大惊小怪。
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思考下去,可能很多人就懵逼了。——“似乎他们说的没错啊?”
然而,错误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既然是编故事,何必扯过名人的大旗,打着教育的名义,把杜撰出来的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假事安在一个可以考证的真人身上?
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进行文学性虚构,但是这里有个前提:这种创作作品一定要是非启蒙毒物,或者是非教育读本。
在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建议起来之前,不要给孩童灌输太多半架空历史的故事,否则很容易给人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感受。
夏令营的较量、日本马桶书可以喝、德国下水道.....等一系列虚构出来的暂且称之为文学作品的故事,笔者至今仍旧记忆深刻。当然,这些故事的人设现在已经崩塌,其留给笔者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甚至很恶劣。——课本上的所讲述的故事,又有多少真实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从小灌输给我们这些虚假的知识呢?
当然,如果仅仅于此,笔者倒也说不得什么,毕竟人都有一个傻逼的阶段,到了年岁也许可能就好了,想不通的事情不去想了,人生可能也就这么过来了。但是,笔者终归还是害怕那些迈不过坎的孩子,转身投向所谓的“还原历史”的怀抱。
当然,还有一件事很让笔者笔者不爽:这些所谓的文学创作,其主人公大多是外国人,为什么不能编造一个中国人尽善尽美的故事呢?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怼我一句,“你这是民粹主义作祟”。但我始终绕不过一个坎:这些人往往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中国的某些夸大宣传,他们往往能找出一百个理由指出其中的不对。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非说夸大宣传是好的,我只是看不惯这些人的德性而已。——这些人往往会跟在“寻找真相”的后头,解构掉那些经过严肃考证的英烈形象。
嘚啵嘚这么多,其实意思很简单:如果要把文学性虚构的创作放进课本,那就不要半推半就,完全架空历史就好,因为这对祖国未来的影响还蛮大的。
当他们不再相信课本,很可能转向相信那些所谓的“寻找真相”、“还原历史”的怀抱。这时候,如果某些小丑再粉墨登场,那就非常尴尬了。
Ps:实习阶段,可能马上要跳戏,但请大家不要着急取关,我慢慢写,你们慢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