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越自律,人生越非凡
慈怀君说
曹丹姝,是赵祯的皇后,出身名门,典雅大方。出生于宋朝高门大族“真定曹氏”。
祖父是宋朝开国功臣曹彬,深得宋太祖信赖。宋真宗都评价曹彬说:“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可见曹家声名之显赫。
于后宫里,她是皇帝的贤内助;于国之中,是德行完美的一国之母。
然而如此女子,唯独面对她的丈夫时,总有一层隔阂,始终无法与赵祯互相信任,完全交付彼此,终成心中最深的遗憾。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曹丹姝自幼便以聪慧闻名,老师讲过的经书过目不忘。据说,在她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她和兄弟们一起去书馆听先生讲书。先生讲的内容要求学生们过后背诵下来,曹丹姝却能当场脱口背出,让所有人啧啧称奇。
将门之后的父亲便竭力培养她,不仅让她熟读经史子集,也教她各种兵法谋略,还一有机会就带她出门了解民生众相。
读书丰富了她的知识、涵蕴了她的气质,游历拓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她的见识,曹丹姝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同凡响的名门闺秀。
长大后的曹丹姝,虽是巾帼之身,却有须眉风范,且性情温和,处事有节。许多大族子弟慕名前来求亲,可她都不同意。
也许,对见识非凡的她来说,再显赫的世族子弟,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只是金玉其外的青年而已,并不是自己心中的良配。
她想要的夫婿,不说是人中龙凤,也必定要是天下少有的人才。
一次和父亲出行,曹丹姝在繁华的京城中见到了当朝天子赵祯,一眼便万年,赵祯从此在她心中落地生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久之后,十八岁的曹丹姝终于等到了心中的那个他。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当时,因为郭皇后被废,中宫无主,朝堂大臣为稳固江山社稷,极力向赵祯推荐曹丹姝,说她德才兼备,是后宫之主的最佳人选。
这是赵祯主政之后,整个朝堂唯一一次意见完全一致的时候。虽然他已有自己属意的皇后人选,但皇帝的婚姻大事,不只有儿女情长。所以他同意了大臣们的举荐,迎娶曹丹姝入宫为后。
由于不是自己钟意的人选,赵祯一开始对她很疏离,只是和她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客气而不亲近。
曹丹姝虽很失落,但也很清醒:既然成不了他心中的最爱,那就做他身边最得力的人,竭力助他完成宏图大业。
清醒的人是善于自处的,内心也是坚定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处乱不惊的气场,都是能力给的
1048年润正月的一个晚上,基本不留宿皇后宫中的赵祯,好不容易到曹丹姝房里住一夜,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赵祯与曹皇后睡至半夜,突然被宫外一片嘈杂之声惊醒,其中还夹着宫人的惨叫声。
赵祯听到后无比恐慌,跳下床就要往外跑。曹皇后马上警惕起来:有人乘夜逼宫。她一把将赵祯拉住,急叫贴身宫人关上寝殿大门。
赵祯不知所措,曹皇后这时却处变不惊,很快就整理出思路,派人速召卫士护驾。
外面的贼人乱砍宫人,惨叫之声愈加凄惨,叛军好像马上就要冲入寝殿。情况万分凶险,可这时皇宫卫队还没赶到。
为了鼓励宦官们挺身保护皇帝,曹皇后于是下旨,平贼后论功行赏,并且亲自剪下愿意出力的宦官的头发,作为事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此举大大激励了宦官们,他们个个奋勇当先,与赶到的卫士一起擒灭了反贼。曹丹姝以其超凡的胆识和谋略,平叛了一场宫廷叛乱。
历代王朝宫廷这样的叛乱都有,但是仅凭一个女子就这样化解江山易主危机的,曹皇后是第一人。
宋史这样评价:“杀退了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混乱时刻显才华,危急之中见真心。事后,赵祯出口赞扬,对她大为佩服,同时也对她亲近了很多。
1063年三月的一天傍晚,赵祯病危,晚上七点多把曹皇后召来时,他已不能说话,对着她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后,就驾崩了。
原来,赵祯心里是有自己的,曹丹姝悲痛极了。
但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因为熟读史书的曹丹姝知道,帝王驾崩、君王更替之时是最容易发生政变的。她强忍悲痛,当机立断密召两府,让他们黎明入宫。
同时封锁赵祯驾崩的消息,她在半夜时仍令向赵祯进粥,凌晨时还召御医,也传令宫门一律不得开启,并亲自掌管各个宫门的钥匙。
第二天一大早,召皇子赵曙嗣位,政权顺利过渡,防范了一场政变的发生。
一个女子,多次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于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其魄力和胆识,都是能力给的。
越有能力的女人越高级。而能力,则是源于自小勤奋的学习。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在给未来铺路。
严于律己,成就尊荣人生
曹丹姝作为一国之母,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前朝后宫,稍有不慎便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她格外严于律己。
北宋王朝鉴于前朝的经验教训,一直害怕外戚干政,不允许外姓男子入后宫和妃嫔相会。
身为皇后的曹丹姝,深知其中的厉害,她不希望自己曹氏一门也惨遭汉高祖皇后吕氏一族灭门的痛苦,所以不敢越礼半点。
自从入宫之后,曹丹姝就再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如果一定要见面,也要有外人在场,不给旁人落下话柄,即使是她的亲兄弟也不例外。
曹丹姝晚年时,宋神宗觉得她年事已高,一定很想念自己的亲人,就想让她与家人见面,几次提议让曹后已上了年纪的亲弟弟曹佾入宫,和她拉拉家常,但曹后坚决不同意。
有一天曹佾入朝,宋神宗又提出这一问题,曹后只好答应,但要求由神宗带弟弟来。当年迈的姐弟俩见面后,神宗起身离开,想让他们共叙手足之情。
可神宗前脚才离开,曹后就对弟弟说:“皇上已去,这里也不是你的久留之地。”马上让曹佾离开了后宫。
看似荣光的人生,其实亦是步步惊心,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唯有高度自律、才能成全自己,保全家族。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在处理娘家人问题时,曹丹姝近于严苛;在自己垂帘听政时,她更是遵从祖制不敢有半点逾越。
赵祯驾崩后,英宗即位不久突发狂疾,无法管理朝政,于是朝廷大臣请曹丹姝垂帘听政,暂且处理军国大事。
曹丹姝垂帘时,只在偏殿,而且从来不专断,有什么大事都要召集几个大臣共同商议决定。英宗病愈能自己处理政事时,她马上主动撤帘归政与皇上,然后退回后宫深居,不再参与朝堂之事。
能约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曹后正是这样成了后宫的典范,也为前朝所称颂。
荣耀的获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保有至高尊荣,就必须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清规戒律,承担别人承担不了的责任重担。
一个有分寸懂进退的女子,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差。
胸怀有多宽广,福气就有多绵长
深居后宫的女子,争宠在所难免。后宫佳丽三千人,谁不想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曹丹姝却从未困囿其中。
当时,最受赵祯宠爱的张贵妃,恃宠而骄,经常挑衅曹皇后,曹皇后却总是一笑置之,不跟她计较。
有一次,张贵妃向赵祯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赵祯让她自己去跟曹丹姝借。张贵妃一开口,曹后就爽快地将自己的仪仗借给了她。
得意忘形的张贵妃以为曹丹姝这样做是害怕自己,回宫后就去向赵祯炫耀。
赵祯没想到曹丹姝的胸怀会如此宽广,也觉得张贵妃太过分,狠狠训斥了她一顿,让她有所收敛,内心却更加钦佩皇后。
后来张贵妃不幸早亡,赵祯在悲痛之中下了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要以皇后之礼葬张贵妃,并追谥贵妃为“皇后”。
这决定过于荒唐。曹皇后还活生生地在位上,凭空追谥出一位皇后,也太不考虑曹丹姝的感受了!而且一点都不合礼制。因此大臣们极力反对,很多人还去拜见曹皇后,叫她一定不能答应。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可是曹丹姝却赞成赵祯的做法。她对大臣们说:“哀荣只是纪念逝者的一个形式而已,而形式都是虚的。可皇帝的身体事关江山社稷,只要他心里好受些,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臣们只好同意赵祯的决定,同时对曹皇后的深明大义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女子,以其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不仅“俘获”了本来对她无感的赵祯的心,也深得朝廷内外臣子的爱戴、子孙后辈的崇敬和感念。
胸怀广博之人,目光也是远大的。她想到的永远是整体和大局,以及长远的未来,不会去斤斤计较眼前的琐屑得失。因为不争,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容易的,贵为皇后的曹丹姝也如是。
纵观曹后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大户,少女时代受尽宠爱学富五车;嫁给赵祯后,荣华虽盛却如履薄冰,一辈子都不敢肆意。
曹丹姝的一生,是成功的。她的成功,在于有太多的过人之处:
身居高位,却不迷失自己,一辈子恪守“母仪”清规,永远能有清醒的认知,从不行差踏错。
此外,她还有渊博的知识,非凡的见识,超群的胆识和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仁慈爱人之心。
这些,让她成了北宋最贤能的皇后。
一个女子,不管她生活在什么时代,只要具备以上特质,都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注:配图来自pexels
*作者:向日葵,迎光而上,向阳而生,阅文暖心,煮字疗饥。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