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台村位于保定涞水县西北,离野三坡景区不远。
村址位于黄潭岭南半山腰的一个高台上,进村需登数十层台阶,故取名岭南台。一条东西方向的主街横贯全村,南北方向则为几条比较窄的街巷。
根据村里吴家坟古墓碑考证(碑立于元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该村建于金末元初。从碑文来看,早期的村民是从山西洪桐大槐树迁居于此。全村六百多人中大部分都姓吴。传说村里曾经有个外号“吴半坡”的地主,村子里的大部分房子和地都是他的产业。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断口岭战役”的指挥部,第十三分区司令部在此驻扎一年多。
村内现存民居主要为明清宅院,以清代民居为主,最典型的就是四合院。
宅院规模一般较小,为单个院落,包括正房、厢房、倒座及其所围合的院落空间,不像北京的四合院好多是两进甚至三进院子的布局。宅院的民居都开大窗,有简单木雕装饰,风格古朴典雅。
岭南台村宅院,门的位置比较自由,不局限在东南角,这或许和地形和街道的位置限制有关,不得不加以变通。宅门有的正对正房,位于院落中轴线上的宅院没有影壁墙;宅门如果位于一角的宅院中,宅门内则有影壁墙。戗檐有美丽的砖雕。砖由于质地比石材软,比木材脆,所以一般都是做成浮雕样式,极少做成透雕。另外,青砖透雕不耐风化,耐久性较差,需要定期更换。
损坏了的椽子、戗檐雕刻、瓦,都更换为新的。可见岭南台人把古老建筑保护得很好,进而发展旅游,增加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屋顶为曲线造型,很柔美,不是西方流行的那种坡屋顶平直僵硬的线。
山墙开窗,可以增加采光和通风,这也是有别于北京四合院的做法。开窗的不利之处就是防盗的问题,但山村民风淳朴,没有这个担忧。
瓦当的历史很久,汉代就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的四种瓦当了。
通常屋面的瓦的铺法有三种,正房一般是筒瓦和仰瓦,规格稍高;厢房则是仰瓦和覆瓦两种普通的板瓦,可以降低成本;仓库性质的小房子,就是用全部仰瓦。当然也有的人家资金充足,全部屋顶都采用带瓦当的筒瓦。北京常见的琉璃瓦一般规格较高,当时普通人家不允许使用。
梁柱椽枋等等在传统建筑上归为大木作,是结构部分;而窗子木雕等等,属于装饰性部分,为小木做。传统民居中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防风、防雨。木质窗框架辅以糊纸的棂格,是传统民居保温不利之处。民居的窗户多为固定窗,为了兼顾通风在夏季可以拆卸部分固定窗,安装纱窗,增强通风效果。
木雕比砖雕耐久,也可以做成镂空的透雕,装饰性很强,所以在门窗上多有应用。图案有鹿,寿字,莲花和其它花卉等等。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劲道、质软,烹饪方式和面条差不多。饸饹是保定西部农村八零后童年的记忆。
2016年12月9日,岭南台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九龙-不老情缘户外——岭南台断口岭长城一日游,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