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案 (133) 孝子怒杀母奸夫案
母不贤导致孝子怒杀奸夫
清代乾隆年间,在京西宛平一带的村落中有个姓张的寡妇,十六岁嫁到夫家,二十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又无公婆,只留一个三岁的儿子在她身边,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夫家本来就不富裕,加之丈夫生病之时又变卖了全部家当筹钱抓药,因此在丈夫死后家中变得一贫如洗。张氏的娘家那边也没有什么亲眷,求到门上讨些粮食也总是遭人白眼,久而久之便没人再借粮给她。眼看日子过不下去,长此以往,母子两人非活活饿死不可。
大图模式张氏无奈之下,也顾不得礼教约束,想要再嫁换取母子两人的温饱。她年轻漂亮,又有傲人身材,有个远房表哥早就垂涎她的美色,听闻她有心再嫁之事,于是暗中托了一个媒婆去劝说张氏跟他相好。张氏有些不情愿,认为表妹嫁给表哥乃是不伦之恋。表哥亲自去找张氏,对她说:“你我虽是表亲,按照规矩我没有娶你的道理,但我思恋你以至于茶饭不思。你若表面假装为死去的丈夫守节,暗中跟我幽会,我就按月给你一些米和银子,让你和你的儿子过上温饱的日子。”
大图模式张氏本来也熬不住寂寞,于是答应下来。表哥立即买下她家隔壁的一处院子,只一墙之隔,方便二人幽会。每天夜里,表哥便借助梯子来到张氏家中,从此这对表兄妹成了一对露水夫妻。自从有了表哥的关爱,张氏一天天滋润起来,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丝毫没有亡夫之痛,也因为吃饱了饭而越发显得俊俏三分。外人都怀疑她有不检点的行为,但又没有形迹可以发现,还以为她不过有些积蓄罢了。张氏与亡夫所生的儿子被送到私塾寄宿,一年到头很少在家,正好方便了张氏与表哥暗中来往。时光如梭,转眼之间张氏的儿子长到十七岁。某日,他遇到张氏表哥家中的婢女,这个婢女因为受了主人的责打而记恨在心,于是便将张氏与表哥暗中干下的龌龊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张氏的儿子。
大图模式张氏的儿子饱读圣贤书,十分认可“程朱理学”中有关贞洁烈女的记述,他悲愤不已,跑回家中苦劝母亲不要再跟他人来往。张氏不肯听从,训责儿子没有良心,这些年若不是表哥送米送银,娘儿俩又如何能渡过难关,当儿子的又如何上私塾?不仅如此,张氏见事情已经被儿子知晓,因此也不避讳,故意当着儿子的面与表哥做出亲热之举,要让儿子知道,她与表哥已经无法分开。儿子恼羞成怒,找出一柄尖刀冲入张氏表哥的房中,对其猛刺,刀锋从背后穿透出来。张氏的表哥死于非命,而张氏的儿子手持血刀,带着亲笔写下的供词一路来到衙门。他以“借债不遂,反被表叔父加以辱骂,气愤之下,激动杀人。”并没有将母亲张氏与表哥相好之事说出。
大图模式宛平县令见他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对其十分怜悯,千方百计开导他,要他说出实情,免了他的死罪。但他不肯改口,宛平县令只能按照大清律将其秋后问斩。而他的母亲张氏,也因为没脸见人而悬梁自尽。他死后,乡下邻里很怜悯他,热心的人想要为他立一个碑,以示表彰。于是请来老秀才朱梅崖为他写碑文。朱梅崖当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张氏的儿子来见自己,神色悲惨沮丧,对着朱梅崖拱手而立,却不言语。朱梅崖醒来后恍然大悟,断然拒绝了写碑文的事。他对后人说:“这个石碑不立为好,若不按实际情况来写,那儿子只是一名凶犯,没什么值得表彰的。若按照实际情况来写,尽管表彰了孝子的名声,却也伤害了孝子的感情,孝子的母亲与他人相好,孝子才一怒杀人,这种事情若写出来,是会令孝子蒙羞的。”
大图模式这件事情传开后,许多文人将其记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极其赞美的语言来表彰孝子的行为。但大学士纪晓岚却认为有些不妥,他认为张氏尽管跟表哥有不伦之恋,但两人是真心实意的相爱,并非只是为纾解一时的欲望而勾搭在一起。那个表哥对张氏以及张氏的儿子是有恩的,若不是长年累月的资助,这对母子或许早已经饿死了。
孝子的情义值得赞许,但杀死恩人的行为却不值得赞扬,更何况他的母亲也因此而自尽。人若一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大赞孝道,而忘记了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这种道德又算得上什么道德呢?孝子的情义值得赞许,但杀死恩人的行为却不值得赞扬,更何况他的母亲也因此而自尽。人若一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大赞孝道,而忘记了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这种道德又算得上什么道德呢?大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