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此章名曰:有三宝者生。
老子在这一章里说“我有三宝”。通读这一章,先要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我,指的是谁?
有三种理解,一指道,把三宝说成了道之内涵,亦无不可;二指圣人,圣人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厚德者的化身,有此三宝亦无不可;三指老子自己,以自己假说论道,亦无不可。
我觉得这三种理解,从本章和整个《道德经》论人道看,都很勉强。以“我”代道言,《道德经》里不以如此方式论道;若以“我”代圣人,不如直言圣人;假借老子自己论道,不如直言。
所以,这里的“我”,不是别人,就是老子自己。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第二次描述自己。在二十章里,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最后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为什么老子在这一章里从自身说话?从老子说自己有三宝,以及老子对三宝的解说看,老子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中来说话,因为这三宝是作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做到,只是因为不以它为宝为重,所以,就不能持有之。老子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位说三宝,用心很明白:大道,圣人之德,也许众人觉得离自己很远,或者,众人做不到,那么,老子从自己说,并且告诉民众,做到这三宝,就是守道有德。
3、老子所说的三宝,有他的思想。一方面,三宝的涵义指的是德性,而不是只指行为。比如说,慈,老子说“慈故能勇”,当慈成为一个人的德性时,他才能因慈而勇。那么,什么是勇,一个有慈心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面对任何人,他的慈心都会自然成为慈行,不管需要他奉献什么,他都不会有任何犹豫,这犹豫指的是“知”心之所想。俭和不敢为天下先也一样,是人之德性,而不是人的知明之为。
我们读《道德经》,会觉得老子说的话都深奥,都严谨,其实这深奥和严谨归于根本上说,是老子观天观地观人,其所悟是很辨证的。辨证思维,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显得深奥和严谨。
4、宝,如何理解。老子说他有三宝,这个宝,指的是对于他,或者说对于每一个人,这三样东西都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人的立身之本,不守这三宝,就会殒命。老子说“死矣”,说的是,不守本,自性没有了,命也就死亡了,活着的不过是一具尸身,当然还有一个欲念妄心。
下面通读经文: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先以“我”说起,天下人都认为我以大道化身,说我很高大,其实我并不高大,一点都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老子在二十章里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老子在这里说自己不像大道化身的样子,并没有很高大。下面,老子解释了这句话:正因为大道化身的人,其德很高深,所以,他看起来似愚似朴,很不像;可另一方面,他如果从时间上看,很久以来,一直都是似愚且朴,就是说,他一直处于不像有道之人的状态里,那么,他也就不是有道之人了。所以,怀德有其道之人,从外表上看,好像很高大,但又很渺小,好像很渺小,却又很高大。
老子在这一段话里,以大和不肖的辨证关系,述说自己样子看起来,很普通,也很出众,很出众,也很普通。
老子为什么会是样?
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我有三宝。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成了这个样子。
这三宝是怎样的东西,让老子这个样子?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是真正的原因。我有慈心,慈心是我的德性,所以,平常看起来,我和大家一样,并且看起来,比大家还要愚拙,但有时候,我的慈心自然而然成为我的德性行为时,又会让觉得意想不到。慈心常守弱,德性发善行。
我有节俭之心,我的节俭心,成为我的一种德性,于是,我对任何东西都有节俭之爱惜之情,让所有的东西都受到广泛的珍惜,有了这样的珍惜之心,才会有财物的丰富不乏。
我不敢为天下先,事事处处居于天下人之后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俭或慈成为时代和社会的一个有用之人(器)时,我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大家都尊重我,以我为长者。
器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不管是有慈心,还是有节俭之德,都会成为有用之人,有用之人,就像器物一样,有器物之用。老子说,他也是一个有用之人,像器物一样,因为他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受到的尊崇,大家都器重于他。
从老子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中,再由这一个“器”字来看,这一段经文,是老子说给众人的,有德性不难,有慈,有俭,有居下居后之心,并把这三样心守之重之,就会有德性,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下面是反说: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以今之多数人对比:舍弃了慈心不说,又加强了自己的勇;舍弃了节俭不说,又广敛财物;舍弃了居下居后不说,又事事处处在先。
死了,这样的人自性已失,其命即死,只有一具尸身漂泊于世。
最后,以反说之反说,作结论: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慈心之人,有慈德,慈心惜身,身得养,慈心得人心,人将尊之敬之,不与战,自胜。以慈心守,守身身强,守德德固。慈心慈德,与天道合,没身不殆,真可谓以慈自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