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小规模季度45万免征增值税政策

这两天,准确的是8月30日,朋友圈突然大量刷屏。
标准的文案,整齐划一。
好消息(撒花、撒花、撒花)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45万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看到这么多人已经发圈,二哥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又出台新政策了?
新政策出台,作为一个天天和财税政策打交道的人竟然还不知道,侮辱性极大!同时对于一个写财税公众号的人来说,这种重大新政策自己竟然没抢得头筹发朋友圈,伤害性极强。
所以,二哥迫不及待的点开朋友圈的图片,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当我打开一看,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了好一会儿神,最后给本次转发朋友圈的朋友总结了以下六点。
。。。。。。
对,非常无语。
这哪里是啥新政策?几个月前就发布的政策,现在截个政策图片,配个迷惑性的文案(撒花兴奋状,营造一种新政出台的样子),着实让人无语。
至于为什么突然朋友圈就挂起了一阵这个风,从专业角度考虑,二哥也迷糊,但是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我觉得这个现象在财税圈也不是什么迷惑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传播首先要看到达率,也就是你这个内容能触及人群的天花板。不同内容能触及人群的天花板是不同的,你比如鸡汤文章肯定是比财税文章有更高的到达率,因为要看财税文章的就是相关从业人员(会计从业人员全国据说也就2000万),而鸡汤类文章是个人都可能会看。
这也是大家看公众号,财税类文章为什么很难阅读过万,而心灵鸡汤类文章动辄10万+的原因,因为到达率就是不同量级的。
抖音视频类爱看的人多,而财税图文看的人少,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视频看着轻松不费脑,到达率非常高。
那我们只单纯的看财税类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到达率也是不同的。通俗易懂,初学者也能看的懂的文章肯定是比深奥晦涩的文章更容易传播,原因也很简单,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从业人员,至于什么并购重组,特殊事项税务处理,这些知识本身就有较高的壁垒,而且大家工作涉及的也少,自然传达率就低。
45万免税这个内容简单,不仅财税人员看得懂,老板们也感觉自己看得懂,都觉得自己是懂王,触及人群多,到达率高,传播也自然就广。
所以这个内容本身就具备了财税内容中高到达率的属性。
其次,传播要看转发率,如果说到达率是一次传播,那么转发率就会诱发二次到N次传播,简单的形容就是我们说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的感觉。
那么一个内容如果能达到一个高的转发率呢?
二哥觉得能够一方面要有逼格要有仪式感,每个人转发朋友圈的内容都代表了自己的形象和态度,如果一个东西能够彰显我们的逼格,那自然会有高的转发率。
这个45万的文案,一张财政部的配图,足够显示自己的水平了,我看的是财政部发布的权威政策,仪式感满满,逼格高高。
试想,如果截图是二哥税税念文章的截图,自然是没什么转发欲望的,二哥税税念是哪里的阿猫阿狗,转了也没人相信我,拉低我的水平,看看就行了(所以一般二哥每天都是在留言区跪求大家多转发一下自己的文章)。
另一方面,要有利益相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大部分我们转发的都会和我们自己利益相关,45万免税多少人老板关注这个事情,大家对此都很敏感,减税也是和很多人利益相关的事情,自然有强烈的转发欲望,你换做是一个进口飞机零部件免关税的政策,你看看多少人会转呢?因为利益相关者少。
如果一个东西能把逼格和利益相关完美结合,那转发率绝对高,比如前段时间鸿星尔克,那么多人拍自己买鸿星尔克的视频转发,首先逼格有了,我支持爱国企业,有档次,其次利益相关,鸿星尔克便宜,一双鞋两三百,大家基本能承受,自然都愿意抓住机会秀一秀。
高到达率,高转发率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朋友圈刷屏的效果。至于专业人士站在专业角度想不通这个事情也是正常的,因为角度确实不同。

就像为什么一个个税起征点,专业人士吼了多少年那是减除费用,那是免征额什么的,别人新闻传播就是不听,照用起征点(听得懂的人更多,传达率更高)。

回头再想想这些年在财税圈刷屏的一些东西,其实基本都是具备了这些属性,内容通俗易懂送达率高,利益相关者众传播率广,比如2019年个税起征点调整到5000,就是这样一个财税高传播率的内容。
同样,你看看现在的财税类视频,如果拍视频的人不讲纳税筹划,不说说老板买车卖车从公司拿钱之类的内容,基本就没人问津。
为什么呢?筹划老板喜欢听啊,老板听了就要问会计,会计也要懂啊,否则老板很失望,所以老板看到了,会计你不看看?
送达率高,筹划两字彰显学税逼格,报税档次太低,筹划才是水平,转发率高,财税圈的这些现象都是有迹可循的,大家细细品吧。
哎,今天这篇文章偏题了,二哥税税念真成了碎碎念了,进来的朋友别诧异,就当看了个热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