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广汽等华为概念车们,还值得期待吗?

‍‍
小康股份自从80元股价跌落后,就再没突破;北汽蓝谷更是平静地如一滩晚秋的池水,没有半点涟漪;长安汽车,自6月份在26元的高位一路下滑,七八两月也毫无起色;广汽集团跌跌撞撞的,倒是有一些小惊喜,近期连续上涨。
昔日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华为概念车们,怎么了?
本文将基于此疑问,从销量到华为的关系,结合新能源转型与二级市场的表现,对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广汽集团逐个进行解析。
01 小康股份
2021年8月12日,小康股份发布7月份产销快报显示,7月份汽车总销量为17810辆,同比下滑19.4%;1-7月累计销量为150594辆,同比增长13.65%;
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89辆,同比增长113.45%,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171万辆,同比增长111.54%。
值得一提的是,中汽协终端产销数量显示,赛力斯SF5 7月终端销量仅为507台,在华为招牌和渠道共同助力下,这个成绩显然与前期宣传的“月销过千多辆”“订单过万辆”等说法相距甚远。
作为小康转型的重要筹码——赛力斯SF5,即使在华为大佬的加持之下,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要知道当初小康股份的股价就一路狂奔就是在华为宣布与其进行合作,在华为的渠道零售店内售卖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SF5之后,资本市场对二者的合作给予了想象空间,但是随着华为三番五次的宣布不会造车,也不会控股任何一家车企,以及最近的赛力斯SF5在华为终端的折腰,外界对二者的“蜜月期”有新的期待,或者说逐渐回归理性了。
目前小康股份的主要车型依然是燃油车,而且赛力斯SF5主打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在纯电动汽车方面转型动作迟缓。
小康股份之前的销售主力是微型客车,但微型客车的市场总体销量下滑得特别快,从2010年的249万辆下降到2020年的39.5万辆。小康股份自身的燃油车销量也从2017年的40万辆下降到2020年的25万辆。
在盈利能力方面,小康股份的营业总收入连年下滑,危机四伏。
在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的路上,小康股份的利润表现并不抢眼,比如东风汽车在近4年的净利润明显好于小康股份,但其股价却不足小康股份的四分之一。
一旦与华为没有了“新的故事”讲,没有新的战略进展,小康股份的股价是会跌落至起点,还是会继续上演神话?时间会给出答案。
02 北汽蓝谷
2021年8月13日,北汽蓝谷发布销量公告。公告显示,北汽蓝谷7月汽车总销量3491辆,同比增长73.77%;1-7月累计销量10450辆,同比降低37.46%;
北极狐品牌,是外界给予北汽蓝谷较高关注度的一个点,7月北极狐车型共交付新车525辆,比上个月增长90%。但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相比小康股份在销售端与华为的合作紧密,北汽蓝谷在技术端与华为进行了深入合作,这也是外界看好北汽蓝谷的关键点。
与华为合作研发的高端智能电动车——阿尔法S华为HI版独特之处在于,只有搭载全栈解决方案才叫HUAWEI INSIDE,才会在这个车上贴上HI的标识,阿尔法S 华为HI版也是目前唯一搭载'HI'标志的车型。
阿尔法S华为HI版将会在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官方透露目前订单量已经破千,破千的意思是在高于一千低于两千,这一数字并不算高,要知道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处于单月销量破万的关口,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甚至已经破5万,这么一比,被给予厚望的阿尔法S华为HI版才刚刚破千,市场占有率的前景有些堪忧。
其实,北汽蓝谷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拥抱华为大腿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档次,从而提升销量,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最终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
也就是说,华为只是北汽不惜重金(HUAWEI INSIDE服务方案的费用应该不便宜)找到的战略伙伴,这也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所看好的一点,如果有了华为的加持,北汽蓝谷的销量与经营业绩依然无法实现飞跃,那么外界可能就会对这种“华为模式”产生怀疑。
正是这种怀疑不断的发酵,让北汽蓝谷在二级市场的近期表现一般,一直在12元上下徘徊,北汽蓝谷最辉煌的时刻是在5月20日的时候高达19.20元的收盘价,随后便进入断断续续的下滑通道。
03长安汽车
相比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在华为概念车中的销量表现当属最惊艳的了,其中新能源车在2021年7月份实现12398辆的销量,环比增49.5%,跻身新能源车企榜单第三。
长安汽车发布的7月份产销快报显示,集团累计销量为164931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都包括),然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却是7.5%,低的可怜,说明长安汽车依然在靠燃油车盈利。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至少说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方向的转型动作不明显。
目前,长安新能源在售车型有CS15E-Pro、逸动EV460、CS55纯电版、奔奔E-Star、CS75PHEV五款。其中,奔奔E-Star的7月销量实现8701辆,同比增幅达1679.3%,占长安新能源7月总销量的70%,是当之无愧的销量主力。
奔奔E-Star虽然销量猛,可惜却是一款小型电动车,类似五菱宏光MINI,走的是普惠大众路线,价格在3万以下,这类车虽然也是新能源汽车,但是与造车新势力们的大型SUV、轿跑车是完全不同的产物,配置较低,没有消耗多少技术资源,而且毛利低,靠走量赚钱,盈利能力很脆弱,比如相关研报认为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小型车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3%,这样的毛利率,盈利空间有多狭窄可想而知。
通俗来说就是,表面上销量看起来很风光,其实背后没有赚多少钱,既然如此,那长安汽车走小型车路线打得什么主意。
长安汽车的醉翁之意极可能是利用这种小型车去赚碳积分,因为传统燃油车企一般都有一定的排碳量指标,尤其在双积分政策出台后,车企不得不为提高新能源积分做功课,用新能源积分来弥平负油耗积分,新能源积分的获取方式要么是自己造新能能源车去卖,要么就去碳交易市场去买,而买不如自己造车自己积累划算。
在获取新能源积分方面,造小车的优势就是时间成本低,立竿见影,很快就把积分攒上去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显然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之路上并不顺畅。
在二级市场上,长安汽车的最辉煌时刻是在6月28日到达26.71元的收盘价后,也是跟北汽蓝谷的下滑姿态接近,缓慢下沉,近一个月的股价大部分时候在20元以下。
04 广汽集团
与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不同的是,广汽集团近期创新高了,2021年7月9日收盘价为15.84元,创下迄今为止最高值,步入8月份后的股价如下图所示:
广汽集团披露的2021年7月份产销快报显示,7月总销量为180518辆,同比下降1.86%,1-7月累计销量为1207023辆,同比增长19.68%。
其中,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为10528辆,同比增长103.60%;1-7月累计销量为53,541辆,同比增长110.32%。
要知道,单论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广汽的表现并不算惊艳,在上文的新能源车企7月销量排行榜上,广汽埃安的名次是在长安之后的。
但区别于长安新能源车的是,广汽埃安的主打车型是纯电轿跑,走中高端路线,AION S作为主力品牌销量占比超七成,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指出,AION S今年1-6月的终端累计零售量为32299辆,按广汽埃安官方公布的1-6月总销量来算,AION S一款车型的销量占埃安整体销量的72%。
中高端车型的毛利显然是高于普惠大众车型的,广汽一开始就瞄准了中高端车,放弃了小型车的路线,这或许是外界对广汽看好的一点。
其次是迈向SUV新赛道,广汽在轿跑取得阶段性成功的背景下,开始在中大型智能纯电SUV方向发力,并且找到华为合作。根据广汽发布的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埃安,与华为联合开发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的议案,项目总投资7.88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最后是在经营业绩方面,广汽集团在2021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40.45亿元,同比增加约99.81%;长安汽车2021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7.40亿元,同比大增128.27%;小康股份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1.26亿元,亏损扩大;北汽蓝谷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13亿元,也是亏损中。
单从经营业绩这一指标来看,广汽集团无论是从基数,还是增长角度来看,都是有竞争力的。
华为概念车们最终能走多远,或许一开始答案的权重并就不在华为那,而是在车企们手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