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意知物的理解致良知
身心意知物的理解
【180】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
【79】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是如此否”。先生曰,“亦是”。
修习中发现【180】条、【79】条划线部分,关于“心、意、知”的描述,顺着哪一条看都很顺,可放在一起,又觉得别扭。一会顺向所指,一会又互为指向,交叉重叠,感觉很绕。经打乱做比,细心体悟,理解如下:
1.心之发动处谓之意;心之灵明是知。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是指心的虚灵明觉应感而动,心觉知后的那一感一动,便产生了意。类似个应激反应;心之灵明是知,人是天地之心,心就是一点灵明,人靠这一点灵明来感知世界。从始位上说,心无体以感知万物是非之用为体,也就是说,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这两句话,是从心出发,描述心的不同角度。
2.意之灵明处谓之知;知之发动是意。此两句,互为角度说一个事情。意之灵明处谓之知,同心之灵明是知,做同样理解。知之发动是意的“意”,倾向于四端的发动,因为知善知恶意之动,经过知的监察判断后产生的意,就有了是非善恶的判断,不同于心之发动处谓之意的“意”。
3.意之灵明处谓之知;心之灵明是知。意思很好理解,二者并不矛盾,就是个不同角度的描述。
总之,心是个总体的角度,有多个指向;知是知觉的角度,输入输出;意是感知到的角度,在内;物是指向的角度,向外。
【180】条具体说的就是,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件。在这一件事里,接下来又从不同角度分述何为身心意知物?那就是:就其冲塞于形体而言称之为身,也就是物质的存在性;就其主宰行动而言称之为心,身的主宰;就其发动作用而言称之为意,心的应感而发;就其意念灵明处而言称之为知,感应知觉;就意念所涉之处称之为物,意无悬空,意之指向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