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大怒,手下一师长仍据理力争,最后林彪说:按你说的办!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金沙江畔,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兵分三路尽快渡江,从而将尾追之敌甩在身后。

中央军委还对三路大军的渡江地点给出了明确指示:红一军团去龙街,红三军团去洪门,军委纵干及干部团则在皎平渡江。

其中,担任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的是由师长李聚奎率领的红一师。

李聚奎接到渡江命令后,马上率领全师向前推进,并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龙街渡口。

可当李聚奎来到金沙江边,准备指挥部队渡江时,他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敌人已经提前下手,烧毁了渡口附近所有的渡船。

江水太深太急,部队根本不可能徒涉过去。

在既没有渡船也不能徒涉的情况下,可供渡江的方式只剩下一种,那就是在江面上架桥,而且必须尽快想办法完成。

情况万分危急,李聚奎立即把团以上干部都召集起来,开“诸葛亮会”,共同研究架桥方案。

众人经过热烈讨论,选出了几个架桥的办法,可是经过试验后,却发现都不凑效。

就在李聚奎和干部战士们都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忽然接到军团长林彪亲自打来的电话,询问红一师目前准备渡江的进展。

李聚奎没有丝毫隐瞒,如实向他汇报无船可渡只能架桥、目前正在全力想办法架桥的实际情况。

可是他刚开了个头,28岁的军团长林彪就没有耐心听下去了,劈头就是一句:“你不要说那么多了,干脆一点告诉我,红一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渡江?”

李聚奎虽然明白军情紧急,但他听到这句话时,不禁还是有点气恼:身为军团长,就算不能耐心听我说明情况,也该适当体察下情吧!

对于林彪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显然是给不出满意答案的,只能以有些赌气的语气回答道:“既然要我干脆一点,我只能说,如果没法架起桥来,那什么时候都渡不了江!”

红军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要图(1935年4月8日~5月9日)

林彪一听这话勃然大怒,当即发飙了,狠狠地骂了几句。但随后他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妥,就用较为缓和的语气说道:“那你讲一讲,架不起桥来是什么原因?”

李聚奎就在多次试着架桥均未能成功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告诉林彪。

林彪听罢,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次重申:“不管怎么样,明日一早红一师必须完成渡江。”

李聚奎试探着问道:“我听说军委纵队已经在皎平渡口抢到了一批船只,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果断放弃架桥的办法,把渡江地点改为皎平?”

林彪断然回绝:“不行!你们由龙街去皎平,根本走不通!”

红军和八路军时期的林彪

李聚奎答道:“这个问题我已经派人调查了,走大路确实走不通,被敌人封锁了,不过可还有小路可走,完全没问题。”

林彪是个一旦做出决定,就不容任何人置疑的人,他不愿听李聚奎再说下去,很不耐烦地下了命令:“不用再说了,你部必须按照原计划在龙街渡江,明早必须全部过江!

说完这句话,电话就“啪”地一声挂断了。

对于林彪这种做法,李聚奎无疑非常反感,但他还是换位思考了一下:后面有敌人紧紧追赶,红一师作为整个军团的先头部队,如果不能按时渡江,后果不堪设想。林彪是军团长,也难怪他刚才发脾气。

开国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放下电话,再次来到江边,发动指战员们加快进度,寻找架桥良策。

在大家仍然一筹莫展之时,李聚奎忽然想到:毛主席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处理问题一定要灵活机动嘛,我为什么还在原地转圈圈呢?现在我作为一线指挥员,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执行命令不应当一味地被动行事,必须拿出自己的主见来,哪怕上级再次发飙,也要据理力争!

他带着这个想法,马上回到师指挥所,主动给林彪打电话沟通,把走小路去皎平渡江完全可行的理由向他作了详细汇报。

林彪一开始态度生硬,不过听完李聚奎陈述的理由后,还是妥协了,他最后说道:“好了,你也不要再说那么多了,就按你说的办。你们加紧行动,要给后面的红二师让出路来,明天上午全部改在皎平渡江!”

焦虑了很长时间的李聚奎,此时终于松了一口气,他马上命令部队放弃架桥行动,在向导的带领下全速赶往皎平渡口。

最终,红一师作为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在皎平渡口顺利完成了过江的任务。

李聚奎身为下级,与军团长林彪据理力争,顶住了压力,为整个军团找开了前进的通道。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李聚奎始终是这样一位敢于直言、实事求是、勇于坚持真理的人。

多年以后,李聚奎这位开国上将在回忆这次渡江行动时,仍然坚定不移地认为,虽然这是一次并不完美的行动,但好在部队都安然过江了。如果没有在紧急时刻当机立断改变渡江地点,而是继续在原定地点做架桥之类的无用功,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