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社会患者

判断力弱的人可怜之处在于:没有年轻人那样容易冲动,又没有老年人那样容易放弃。

这个缺点在车马邮件爱情都慢的年代并不明显,甚至还算优点,能让其显得温和谦逊,成熟稳重。

但现在是流量社会。

流量社会是什么?就是那种价值观飘忽不定,但不管是偏左还是偏右,都极易流行,极易引起大众跟随。

价值观的流量就像那个形容风的句子一样:看不见,但当树枝低头的时候,你知道风刚刚经过。

你能通过各种大数据看到人群集散地,看到行为轨迹,看到金钱的流动,看到开放记录和点外卖次数。

但你永远猜不到什么样的观点会流行。只有当刷屏开始,你才知道热点已经切换,昨晚还在讨论或者纠结的潮流已经归了尘土。

有个朋友,一年花在得到,知乎等等知识付费平台上的费用上万。但凡聊天,必是各种世面上最流行,最前沿的概念和论断。吐沫横飞,滔滔不绝。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被吓住。但只要交往的时间长,通过纵向对比,就发现他从各种平台上得来的知识没有延续性和逻辑性,并且多出现自相矛盾的时候。

有一次,我们没喝茶,喝酒,他就讲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活了。我说扯淡,你每年花那么多钱买关于活法的道理,如今反倒矫情起来了?他咕咚咕咚灌进去半瓶啤酒,抹了把嘴巴先吐出来卧槽两字,“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傻蛋才相信能花钱买来活法。我花这些个钱只是不想被时代抛下,本质上跟看电影花的电影票钱,跟上培训课花的课时费没多大区别,可你会相信一个人能跟着电影学会恋爱?还是会相信一家企业能够通过培训课成为伟大企业?我没那么天真。困扰我的是:听的越多,我越是糊涂。如果他们讲的都有道理,那究竟该相信哪一个?你要知道这些成功人士讲出来的话都是去往不同方向的,把他们凑一桌保不准能干一架。”

往有言称:知道越多,越危险。现在应改为:知道越多,越迷茫。

不过像朋友这样的困惑还比较高级,属于知识付费焦虑症,愿意学习的精英阶层才有机会得此病。

我们大部分的病理现象是以下情况:

昨天流行的是“成为有钱人的十个习惯”,今天就开始流行“读书比赚钱更重要”;昨天大讲“平凡才是唯一答案”,今天就提倡“人生贵在折腾”;昨天我们告诉孩子“不要你成功,只要你快乐”,今天就开始研读并转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

我刚刚接受了“一切中年危机,不过都是钱的危机”的说法,心潮澎湃滴血立誓,决定放下所有文艺病,一心一意朝着有钱人努力,第二天就有人不断通过一个终南山的隐士文章告诉我无欲无求是最高;昨天一对80岁老夫妇的婚姻,让我我跟着大家一起认同了爱情就是从一而终,今天就有另一群人通过一个天后的三段婚姻告诉我爱情就是要勇敢做自己——蒙圈了。

我到底是要做个有钱人还是做个读书人?我到底是该送孩子去培训班还是送她去游乐场?我到底是该始终如一还是该随心所欲?我到底是该健谈还是该沉默,该漫步还是该奔跑,该听从哲学家的还是该听从经济学家的……

没有点儿定力,你根本不适合活在流量社会中;没点儿定力,你在流量社会里也根本就活不成自己。每一此流量聚集所引起的观点都是一个模具,多少人跟在模具后面忙于复制。

从前我们不一样,后来生活都一样。

(0)

相关推荐